民選村官培訓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8 08:34:00
導語:民選村官培訓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全國開展的以村民自治為特色的農村民主實踐中,培養與提高民選村官的政策水平及工作能力,建設一支與農村民主實踐相適應的鄉村干部隊伍,成為當務之急。云南省民政廳在農村基層干部培訓的實踐中,結合成人培訓和農村工作的特點,摸索出一條以培訓對象為主體的互動式培訓方式,不僅使國家在農村開展民主政治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迅速得以貫徹落實,而且對于如何實施的方式方法言傳身教,有力地推進了云南全省村民自治工作的健康發展。
傳統培訓方式面臨尷尬
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雖然鄉村干部的來源和知識水平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對民選村官培訓仍然停留在采用滿堂灌、以會代訓等單一的方式上。施教者往往不顧接受者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不分對象、不講方法、不問結果地一味灌輸書本上現成的政策和理論知識??傄詾檎咧v得越全越好,理論提得越玄越好,大一二三加小一二三的講義越多越好,國內外參考資料越厚越好。全然忽視了培訓的目的是將民主的方法教給農民,培訓的對象是急需解實踐之惑的農民民主的參與者與實踐者。在推進基層民主工作的實踐中,云南省民政廳從事基層政權工作的同志們迫切感到,必須對農村基層干部培訓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
改革的重點是改革參與者的頭腦。民選村官雖然是村民投票選出的,但當選者只是鄉村民主的受益者,而并非天生的鄉村民主的領導者。所以,第一步急需解決的,是要改變他們頭腦中潛移默化的傳統集權制和計劃經濟思考慣性思維。而解決認識慣性問題,就必須遵循認識規律,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或者說先從學選舉入手。民主選舉不等于村民自治,但是,從選舉到自治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長過程,也是一個實踐的較長過程。在鄉村政治改革的初級階段,村民自治的中心是民主選舉,村民民主選舉的中心是完善民主程序。這是一個理論問題,但對民選村官更是一個實踐問題。因此,既然培訓的目的是培養民主的參與者與推進者,培訓的對象是實踐的對象,那幺培訓的“重點”、“入手”和“中心”對對象來講,首要的就應該是學習操作,獲得一種熟練運用相關知識去分析、處理和解決農村事務的工作能力?;谶@樣一種認識,云南省民政廳借鑒國外先進的成人培訓方式,在2001年3月對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258名村主任的培訓中大膽創新,一改往日傳統的培訓方式,首次進行了互動式培訓,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并立即引起了省內外乃至國外有關方面的注意。
令人耳目一新的“互動式”
所謂互動式培訓,就是通過教員的引導和與學員共同分析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案例等互動式活動,為學員創造一個知識、經驗共享的學習環境,使學員由被動聽講變成全過程的主動參與?;邮脚嘤柕闹饕绦蛴羞@樣幾點:
1.建立小組(旨在創造一個親和、寬松、自由發表個人意見的民主氛圍)
為使每一個學員都能主動地并有較多機會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先將學員分成30至40人不等的大組,即傳統意義上的一個班;再將各大組分為多個4人或6人的小組(也可分為多個2人或3人小組),并確定各自的大組長和小組長。分組時,可以將共性較多的人分為一組,也可以將差異突出的人分為一組,這應根據培訓內容和培訓不同階段的需要靈活掌握。共性較多的人在一起便于概括和達成共識,而差異較大的人在一起則便于在觀點上相互碰撞,以使討論更加深入。各個小組成員又都以圓桌形式圍攏在一起,自由而有機地分布在教室之中。
2.互相介紹、制定學習守則(旨在使學員了解共同議定的權威意義)
為給培訓創造一個良好的互動環境和基礎,使教員與學員及學員之間有個初步的了解,首先引導各組學員對各自的姓名、籍貫、習慣、愛好、工作簡歷及對培訓班的期望等情況作個簡要介紹。在自我介紹的過程中,教員有意識地引導學員共同制定出相應的學習紀律,諸如“守時、關閉呼機手機、不抽煙”等,并由大組長整理成為全組的守則,大家通過后簽上字,貼在教室門口共同遵守,以使培訓能夠在一個健康而有序的環境中開展。
3.根據培訓內容,展開培訓(旨在模擬決策實踐中使學員學會民主程序)
做好以上準備工作,教員即可引導學員漸漸地進入培訓主題。按照教材每一章節的要求和提示,學員先在小組中對培訓的有關內容和案例(如村委會選舉或村民自治)等進行討論,然后由各小組推薦一人在大組中將本小組的觀點陳述出來,教員負責對各小組的意見進行歸納總結,并且不斷啟發和引導學員補充沒有涉及的內容,將學員獲得的新認識和提出的新構想進行引申和理論提高,最后一起得出大家共同認可的、全面正確的結論。
整個培訓中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固定的“老師”和“學生”,沒有固定、單一的教學形式;惟一不變的就是圍繞培訓主題盡可能地使學員互動起來,全面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分組討論,自由辯論,案例分析,模擬訓練,角色扮演,觀看錄像,排序,打分,填表、圖,以及根據培訓需要和條件即興創造的其它形式。在培訓中,教員僅僅起到引導、啟發和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教員的引導和啟發,使學員在討論、辯論、模擬等活動中反思自己的經驗和觀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學習他人的長處,不斷積極建構自己的新認識。在這種互動式學習、討論、交流和分享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和提高運用法律法規和政策等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組織評估與總結(旨在使學員體會每一個人的選票對政策改變的作用)
在培訓內容完成之后,將事先制作好的問卷調查表發放給每一位學員,對此次培訓的每一個環節———從培訓地點選擇到住宿伙食標準、從教材章節內容設置到培訓活動方式、從每一案例分析到現場模擬訓練,都進行評估并提出各自的意見和建議。培訓組織者和教員在對調查表歸納分析的基礎上,再對培訓的整個活動進行總結,對調查表中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進行反饋,使此次培訓的內容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同時也為以后的培訓積累經驗。
互動培訓初顯成效
1.經過一年多的互動式培訓,初步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培訓觀念,把培訓客體變成了培訓主體,人人都是先生,人人又都是學生,增強了學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用民主的方法,培訓民主活動的參與者和實踐者。通過培訓,使每一個人都經受了一次民主的實踐和洗禮。
3.從2001年第一屆互動式培訓開始至今,已先后在曲靖、紅河、玉溪等地舉辦了9期村委會選舉和村委會主任互動式培訓班,共培訓了1200余名農村基層干部,為推進全省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4.云南省民政廳在總結多次互動式培訓試點班的經驗基礎上,組織有關專家編寫出版了《村委會選舉互動式培訓教材》(學員、教師各一冊)、《云南省村委會干部互動式培訓教材》(學員、教員各一冊),不僅為全省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提供了規范的教材,而且還為全國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和參考。
- 上一篇:農村社會治安問題研究論文
- 下一篇:選舉改革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