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包裝設計論文
時間:2022-08-05 05:18:53
導語:民國時期的包裝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開元的政治經濟環境促進包裝設計的興起
民國政府為了改良民族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創辦國貨陳列館、國貨大會、拍攝國貨影片等,以展覽展示的宣傳手段,讓人們了解國貨的樣式包裝與商標等。傳統包裝為了適應群眾的購買心理做出了相應的改進,進一步推動了民族資本家對產品包裝設計的應用理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西方國家放松了中國商品市場的競爭,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市場空間。國內國貨運動的高漲,激發了華僑對國內工業的投資。1931年上海民族工廠1882家(《上海之機械工業》1933年上海市社會局),企業家大多都是受過國外高等教育的,對產品的市場意識、品牌意識、營銷宣傳意識有較好的理解。他們都非常重視產品的包裝設計與品牌競爭意識,由此推動了當時包裝設計的發展。
二、新興包裝材料的應用與信息傳達
民國時期外來包裝材料的引入,使當時的產品包裝迅速與國際接軌。材料是產品包裝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國時期的主要包裝材料有紙質包裝、玻璃器皿、木質包裝和金屬包裝等,紙質包裝材料是民國時期較為常用的材料之一,如牛皮紙、印刷紙袋、包裝貼圖、紙盒等。木材是材料也是當時社會流行的材料,這種材料作為包裝應用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木材材料包裝的加工手工藝已經很成熟,配合當時的印刷工藝和其他材料結合產生很好的包裝效果,經久耐用。金屬包裝是民國事情較為流行的包裝材料,較為常用的金屬材料有鐵、錫、呂,銅作為金屬包裝也有少量的應用,如鐵盒罐頭,錫制牙膏等。玻璃材料是在清末時期就以傳入應用到包裝中。以玻璃瓶罐為主加封木塞紙質貼標等,瓷器與陶罐也是中國較為傳統的包裝材料。在當時的商品中也得到了發揮和應用,如酒瓶、酒罐等。民國時期的包裝介質與信息傳遞有了完美的結合,文字與圖案印刷為品包裝信息傳遞的主要手段,其品牌信息與商業信息的傳達目準確,這一時期宣傳包裝也發展起來,如公共汽車、電車、商業用房的包裝彩繪,櫥窗展示、置于屋頂的霓虹燈,運用藝術手法完美的包裝同時實現了信息傳遞的廣告職能,博覽會與展覽館也是傳播包裝信息交流的良好媒介。
三、開元的包裝設計人群與包裝設計機構
商品的包裝不單純是經濟載體,更是意識形態的載體,工業的改造和商業的擴展實際上也是實用與美化的擴展,中外商品的角逐中,國貨的失利讓生產商看到了產品品牌包裝是提高經濟效益和企業形象的有效戰略途徑,包裝設計迅速上升為商品宣傳和銷售的重要手段。同時很多民族企業家在引進外來設備和技術的同時還聘請了專職設計師組成設計部,來設計產品包裝、商標、造型等。如陶行知在參觀上??翟乒迯S(1922年成立)時贊譽該廠為“新時代的工廠,新時代的學?!?,認為該廠已達到“教、學、做合一的極則”。[1]專業設計人員的出現給予了商業包裝、廣告無時不刻的關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歐留學的中國美術學生日漸增多,留學生學成以后有人擔任美術學校的教授,有的人直接進入工廠企業從事設計工作。[2]大批的留學人員歸國帶來了國外新的設計思想與觀念,成為當時國內包裝設計教育的棟梁,如陳之佛、雷圭元等重視設計,主張將技術與藝術、傳統與現代、中西交融設計理念,與此同時私立美專院校學校與教會美術工藝的推廣也為當時產品包裝設計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早期的“洋務運動”,為了培養“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人才,設置了“工藝局”“繪圖院”“實業學堂”“藝徒學堂”等教育機構,已形成設計教育的雛形,這些機構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在雛形初具的商業社會中,尋找傳統文化與商業文化的結合點。在商業領域還出現了一批獨立的設計事務所,如“稚英畫室”“工藝美術社”“尚美圖案管”等。主要從事商品包裝設計、月份牌廣告設計等,如“稚英畫室”設計的“美麗牌”香煙包裝設計、“雙妹牌”花露水包裝設計、“雅霜”化妝品、“白貓”畫布、“杏花樓嫦娥奔月”月餅盒包裝、商標月份牌等包裝廣告。[3]
四、開元的包裝設計教育
中國近代藝術設計教育伴隨著社會政治經濟變革的浪潮中產生發展起來的,藝術設計教育呈現出多樣性,國立與私立院校并存,教會培訓與藝徒共生的學術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1864年教會培訓的“土山灣畫館”包含了印刷、裝訂、玻璃制作、木工、雕塑等工藝培訓,開啟了包裝相關教育的先河。1922年江蘇省如杲縣立工業學校設立的美術科學制3年,包含了攝影、器皿繪畫等包裝設計課程。[4]上海美術??茖W校較早的嘗試商業美術教育,提出“造就工藝美術人才,輔助工商業,發展國民經濟”。[5]1928年在蔡元培的倡議下建立國立藝術大學,內設工藝美術學院。至此中國新式藝術設計教育迅速發展。先后成立了國立北京藝專、國立杭州藝專、私立蘇州美專等,其中杭州國立藝專在藝術設計這一領域比較突出。商業領域中的美術設計工作室與設計事務所,通過師徒傳授的方式也為當時的商品包裝設計培養了大量人才,如“稚英畫室”等商業設計機構招收社會學員補充擴大業務所需要的人才,隨著民國藝術教育的發展與實用工藝美術的演進,包裝設計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五、開元的包裝設計理論引入創新
不管是晚清政府還是民國政府,為了促進工商業的發展都相應的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也規范了包裝設計的行業發展,1904年晚清政府出臺了《商標注冊試辦章程》是我國近代第一個政府發行的涉及包裝的行政法規。隨著教育的發展產品包裝設計理論也逐漸發展起來,筆者收錄了近90篇文章,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1923年中外經濟周刊第42期《美國對貨物包裝之注意》,1929年陳之佛發表《現代表現派之美術工藝》于《東方雜志》,介紹了西方現代工業設計與“包豪斯”設計理論。設計理論的引入推動了產品設計教育與主流設計意識形態的變化。1935年施肇楨在浙江省建設第9卷第6期發表《果品包裝之研究》也說明了當時包裝設計研究已經分類細化。1936年《中國美術會季刊》發表《美術與工藝》及《應如果發展我國公益美術》等多篇文章。[6]眾多包裝設計理論的發表為我國近代包裝藝術設計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
六、開元與傳承鑄造了民國時期的包裝設計風格
清末民國初年的愛國人士提出“實業救國”“愛用國貨運動”運動,促使萌芽狀態的民族工業產品包裝設計迅速發展起來,大量設計師的旅外經歷與主流設計機構的本土化為包裝設計的開元與傳承提供了必要條件,進一步促進了包裝設計的文化傳承與兼容并蓄。為了增加產品競爭力適合中國市場,外來產品在設計元素與風格上也相應的融入民族審美觀念與民族信仰、民族文化等,使這一時期的產品包裝設計具有鮮明的民族傳承特性。這一時期的包裝造型比較簡潔,一般以長方體、立方體、圓柱體等西式流行造型為主。在圖形的排版與印刷上注重圖文并茂,設計語言表達成熟,產品包裝設計的客戶群定位準確。圖片與文字運用的意義成熟、功能表達清晰。圖案創意寓意美好,且能表達商品的時尚前沿與生產廠商的實力,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當時的包裝設計人員對于包裝信息的傳達具有很強的職業化素養,由于受到當時的印刷設備與印刷工藝的限制,色彩運用主要以純色拼接為主,其中紅色、黑色、黃色、藍色燈顏色為當時的主要流行色。
七、結語
產品包裝設計在民國時期受到外來經濟與外來文化的影響迅速發展,民族經濟崛起為其提供了充足的動力,設計師們將西方的先進材料、科學技術與中國傳統文化、民族觀念結合,使這一時期的產品包裝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民族性和中西融合的風格特征。其表現手段多元化,傳統文化內涵與國際審美相互交織,創造了中國近代包裝設計的開元時代,同時包裝設計職業群體與職業機構的形成促使了包裝設計教育及包裝設計理論的發展與完善,民國時期的包裝設計有其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翻閱其歷史總結其理論,希望以此來拋磚引玉。
作者:張書迪孫玉成工作單位:西南大學
- 上一篇:現代色彩包裝設計論文
- 下一篇:中國發展品牌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