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論文3篇

時間:2022-03-28 10:46:05

導語:產品設計論文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品設計論文3篇

第一篇

一、水利風景區開發旅游的必要性

大湖灣風景區地處古絲綢之路中部,總面積10km2,其中水域面積5km2,景區有大湖灣、西腰墩兩座水庫及四周的農田林網、水溏、綠地、蘆葦蕩組成,是一處集農業灌溉、水產養殖、休閑旅游、生態保護為一體的自然風光游覽區。隨著景區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和設施的日臻完善,不僅安置了大批水利職工就業,而且開發了水利文化資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由于水利風景區長期的經濟結構單一,歷史包袱沉重,發展舉步維艱。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水利風景區已不能適應形勢,對資源進行深層次綜合開發已勢在必行。眾所周知,旅游業發展潛力巨大,特別是農業旅游、生態休閑旅游市場前景廣闊。通過優化水利產業結構,拓寬經營思路,將單一性水利與休閑旅游相結合,既保留原有性質,又增加旅游業的性質功能,是水利風景區開拓發展的新思路。因此,大湖灣水利風景區應審時度勢,重新定位,從結構調整和水文化發掘入手,增強依托自身特色資源開發旅游業的信心,逐步樹立起發展旅游業大有可為的新觀念,充分發揮旅游業的帶動作用,實現水利經濟發展與充分就業的雙重收益。

二、水利風景區發展旅游業的優劣勢分析

㈠水利風景區發展旅游業的優勢分析1.景區水面寬闊、水量充足。景區內大湖灣、西腰墩兩座水庫,設計庫容520萬m3,其中大湖灣庫容320萬m3,西腰墩庫容200萬m3,兩座水庫匯水面積5km2,平均水深1.8m,最大水深3.5m,最小水深0.5m,庫底為粘質土,十分平坦。庫水都是從黑河引入,引水條件良好,可隨時保證旅游和灌溉用水。2.依山傍水,林網環抱。景區南依祁連山脈,峰頂終年積雪,北傍黑河,坐落于白山弱水之間。景區地處高臺農業腹地,四周為廣闊的農田、林帶和綠地。天然蘆葦蕩2處,面積1.5km2。由于景區內地勢低洼,水量豐富、土壤肥沃,適宜各種植物生長,植被覆蓋率達95%左右,天然草坪猶如人工種植一般。3.百鳥爭鳴,魚貫穿梭。景區內由于環境優越、氣候適宜,適應于多種鳥類棲息繁殖。有屬于國家二級保護的天鵝、黑鸛以及白鸛、黃鴨、麻鴨、鷹、燕、雀及其他20多種候鳥。有供游人觀賞、品嘗的多種魚類,既豐富了景區的旅游項目,又滿足了游客的垂釣需求。4.做靚規劃,完善設施。景區堅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突出水上特色,建設優秀水利景區”的旅游開發思路,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做大做活“水”文章。委托北京土人景觀及規劃設計研究院對景區進行了總體規劃,根據水面及地形特征,本著突出水上特色,完善服務功能的原則,規劃建設大湖“十景”,即湖光塔影、漁人樂港、花海探幽、水榭名苑、休閑樂島、會展中心、水禽天堂、綠野龍門、紅柳映霞、鶴棲蘆潭。景區已建有水上龍宮、度假別墅、泊船碼頭、環湖觀光路、崇文樓、休閑會所、停車場、釣魚池等;配備快艇、摩托艇、畫舫、龍舟、水橇、情侶船等多種水上娛樂設施;設有餐飲娛樂中心多處。由于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景區的服務功能不斷提高,如今景區交通便利、通訊方便、環境優美,服務優質。㈡水利風景區發展旅游業劣勢分析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受計劃經濟影響的水利管理觀念和體制越來越不適應發展水利風景區旅游開發思路與產品設計盛天彪(甘肅省高臺縣大湖灣風景區,甘肅高臺734308)摘要:大湖灣水利旅游資源豐富,通過合理開發將水利與休假旅游相結合,水利風景區資源將會發揮更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的需要。在管理觀念上求穩怕變、經營觀念上重生產輕營銷、在管理體制上政企不分,對水利旅游開發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以開發旅游促進水利發展的思想意識有待于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具體表現如下。1.思想認識方面的問題。觀念認識還有差距,旅游定位尚不明確,“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的觀念尚未完全樹立,對如何把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經濟優勢還缺乏深入的探討和研究。2.投資體制方面的問題。目前,資金短缺是景點建設的一大困難,從開放的新觀念看,只要有好項目,就會有資金,現在缺的是好項目。為此必須切實重視項目前期工作,策劃、篩選一批重點旅游開發項目和備選項目,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廣泛融資。3.經營營銷方面的問題。由于資金短缺,對外宣傳力度還不夠大。突出表現在外地游客對水利風景區還不夠熟悉,前來觀光旅游的游客數量不多,缺乏總體的促銷形象、宣傳口號。4.人才隊伍方面的問題。旅游專業人才短缺,遠遠不能滿足景區發展的需要。旅游業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部分從業人員的思想觀念尚未徹底轉變,經營意識淡薄,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水利風景區發展旅游業的構想

㈠水利風景區旅游開發的思路

1.政府主導。借鑒全國各地成功的水利旅游發展經驗來看,大湖灣景區旅游的開發整體上應該以水務部門和地方政府為主導進行規劃,將旅游觀光水利作為政府優先項目,輔導水利將農業生產與旅游業結合起來,提供專業的服務。當地政府也應重視對水利風景區旅游開發的規劃與指導,不僅重視硬件的投入和建設,也重視軟件的配套,巧借自然山水風光,精做親水文章,努力做到建設一個水利工程,造福一方百姓,美化周邊山水環境,塑造一個亮麗景點。人民群眾熱情擁護,地方政府積極參與,水利干部職工的探索和辛勤勞動贏得社會的贊譽,水利部門的行業影響力和社會形象得以提升。同時政府要設立監督執行機構,對水利旅游觀光項目提出各項要求,通過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來規范監督水利在運營、游客服務、水利設備、安全與衛生等方面的行為,達到以發展旅游帶動水利經濟發展的目的。2.規劃先行。旅游規劃是對旅游發展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規劃的編制將為旅游開發把握好總體方向,是科學發展旅游業的根本。在水利風景區旅游規劃中,首先需要明確水利旅游的發展方向和主題形象,打造核心競爭力。旅游主題形象定位,既要考慮水利風景區本身的資源特點和優勢,又要考慮市場發展的態勢以及與同行業的競爭狀況,合理定位,創新求異。水利風景區旅游發展應定位于市民親近自然、放松休閑的大眾化旅游休閑度假基地。水利旅游發展應充分利用水利現有各類資源,立體化開發配合旅游產品,形成經營特色,避免產品雷同。3.加強培訓。發展旅游業畢竟不同于以往水利管理為主的水利產業,旅游行業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水利職工對旅游業務知識的缺乏和不足,勢必影響游客對水利旅游的整體感受。通過定期舉辦旅游技能培訓和教育,可以提高水利風景區整體的旅游接待服務水平,并在掌握服務技能中強化服務意識,也有利于水利旅游從業人員更好地了解當前旅游業發展的形勢和趨勢,促進水利旅游健康和諧發展。

㈡水利風景區旅游產品的開發設計

大量國內外水利旅游發展的事實證明,單一的水利觀光旅游產品,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旅游需求。將生態旅游與度假旅游產品相結合,對水利風景區旅游資源進行多種形式的產品深度設計開發至關重要。結合大湖灣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項水利風景區旅游產品的開發。1.開發生態農業休閑度假。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人們度假需求的增長,旅游由觀光為主向度假休閑體驗為主發展。水利風景區發展旅游業由于其經濟、資金、客源的種種限制,更應堅持深度開發,針對消費市場的新特點,增強互動參與性,創造性地開發出更加個性化、更具高附加價值的體驗式旅游產品,以滿足體驗經濟時代的旅游消費需求。休閑度假水利提供的旅游活動內容不僅應包括水利田園景色觀光,更重要的是可以體驗水利生活的度假休閑游。2.旅游體驗主題多姿多彩。水利旅游產品設計可以呈現多樣化旅游體驗主題,將水文化和休閑旅游、現代水利與傳統文化、自然生態環境與人居環境融為一體,創造人水和諧的理想范例。達到休閑娛樂、修復水生態、傳承水文化的效果。例如龍舟賽、帆船賽、環湖賽、釣魚比賽、青少年活動營地等豐富多彩的游客體驗活動。3.開展租賃休閑水利。租賃休閑水利是近年來水利旅游發展的新形式,是指由水務部門提供休閑場地,分別出租給城市居民,用以種植花草、蔬菜或經營家庭農藝。其主要目的是讓市民體驗農業生產的甘苦,享受耕作的樂趣。租用者可以利用節假日到水利度假時親自種植作業,平時則由景區代管。景區還應有完善的解說系統與指導人員,幫助游客協助農事操作,提高水利的度假休閑效果。4.發揮教育基地功能。教育基地把旅游與教育功能融為一體,發揮旅游業的聯動效應,彰顯水利文化傳承功能,人們在欣賞贊嘆美輪美奐湖光美景的同時,也了解了我國悠久的治水歷史,感受了當代水利事業的巨大成就。

本文作者:盛天彪工作單位:甘肅省高臺縣大湖灣風景區

第二篇

一、傳統產品中的裝飾藝術

(一)彩陶中的裝飾藝術

原始彩陶是母系氏族社會時期最燦爛的原始物質文化之一。它為裝飾藝術奠定了第一個里程碑。它的燒制工藝雖較原始,但紋飾卻極富藝術創造,變化單純而色彩艷麗。人們在陶器上用線條和色彩表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描繪人類自身,寄托愿望,祈求神靈保佑。人們把自身體驗到的運動、均衡、重復、強弱等節奏感用畫筆表現出來,這無疑是神奇的創造。彩陶的容器設計大多是紅色陶質的盆、瓶、盤一類的盛器,線條流暢、均勻,無不體現出一種藝術美感及質樸美、形式美和線條美。彩陶的裝飾紋樣數量很大,種類也很多,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抽象的裝飾紋樣,具象的裝飾紋樣。常見的有水波紋、旋轉紋、圈紋、鋸齒紋、網紋等十幾種。線條畫的規整流暢,組織講究對稱、均衡、變化、疏密得當,并有一定的程式和規律。對我們今天的裝飾藝術創作有積極、現實的意義。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彩陶裝飾藝術就是杰出的代表。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其裝飾以彩繪為主,器物上繪有精美彩色花紋,反映了當時人們生活的部分內容及藝術創作的聰明才智。另外還有磨光、拍印等裝飾手法。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人們逐漸開始對陶器進行刻意的裝飾,繪制設計出了無論從哪個角度,平視或仰視,都可以看到完美的畫面,并根據器型的不同,確定設計其裝飾部位及裝飾紋樣。彩陶不僅代表著中國原始社會所達到的高度藝術成就,而且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璀璨奪目的瑰寶。

(二)青銅器中的裝飾藝術

青銅器中的裝飾紋樣是從彩陶時期的簡單的幾何紋樣演變成為青銅器上的凝重而莊嚴的獸面紋、云紋、龍紋等。商周時期是中國青銅器時代的成熟期,其紋樣反映出來了當時社會的審美趨向和宗教意蘊。紋樣和器型設計相結合體現了商周青銅器的完美與統一。青銅器的紋飾題材豐富,多以幾何紋、動物紋等。到了商周晚期,人們通過對自然界一些動物的認識和主觀的加工,產生了以幻想為主的動物紋飾。其中,饕餮紋、夔紋、龍紋、鳳鳥紋、回紋等居于主要的地位,其充分體現了人們對自然萬物的探索與認識。青銅器裝飾的組織構成,利用對稱、均衡、韻律等裝飾藝術形式,并將裝飾紋樣架構于鑄銅這一載體。因此說青銅器裝飾藝術體現了遠古時代人們的審美意蘊。

(三)金銀器中的裝飾藝術

唐朝經濟的高度發達,使得裝飾藝術的發展到了一個繁榮的階段,紋飾、器型、裝飾色彩及材料的發展也越來越精美。同時唐朝的文化受到異域的影響,裝飾手法也朝著多樣性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紋飾如:卷草紋、唐草紋、寶相花紋等,這些紋樣頻頻出現在金銀器、唐三彩、壁畫和服飾上,代表了唐朝裝飾文化的新風尚。唐代金銀器種類繁多,有日常生活用品、宗教用具、裝飾品等,以生活器皿最為多見,其主要使用者是皇室成員或地位顯赫的貴族。金銀器以其華美富麗的裝飾紋樣著稱。裝飾紋樣主要分幾何形和寫生形兩大類。前者多做裝飾器物邊緣,后者多為裝飾主題。在構圖上,唐代金銀器的裝飾紋樣可分為散點裝和滿地裝兩類。金銀顏色的色澤美麗、性質穩定,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珍貴財富的象征,同時又因易于加工為精美的藝術品而成為華貴的標志。

二、現代產品設計中裝飾性的體現

隨著當代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手工業、農業、畜牧業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現有需求。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推進了國家經濟的突飛猛進,使現代產品設計在經濟社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F代產品其存在的基礎之一就是裝飾性。要形成裝飾性的形象,就必須進行一定的藝術加工與處理,把大自然中的形象加以抽象、夸張、簡化或寓意等,使之成為藝術設計所需要的藝術形象。現代產品設計就是這種理想化的藝術形式,它不以寫實為目的,而是運用形式美的規律和法則,夸張、變形、抽象的藝術手法,對自然界加以美的再創造。現代產品設計的裝飾性主要表現特征為:構圖布局的裝飾性、造型的裝飾性、色彩的裝飾性和材料的裝飾性。

(一)產品構圖布局的裝飾性

現代產品設計的構圖布局力求完美,給人一種穩定、豐滿、舒適的感覺;服從于所裝飾的產品器物或環境。整體視覺上沒有過多的可切割調整的空間,產品形象的取舍和特征的強化都有統一的形式,避免形式語言過多造成整體畫面的松散或凌亂?,F代產品設計構圖上另一個特點是滿而有序,由于產品設計有較為豐富的形式規律和藝術表現手法,配合一定的工藝性和制作技巧,使構圖裝飾形式多樣,出現了很多新的突破。

(二)產品造型的裝飾性

在我國古代就已經出現很多手工藝品,這些手工藝作品無論是做工、工藝還是造型都非常出色。我們現代的產品設計不應只考慮所設計產品的功能性和結構性,還要考慮其設計的獨特性、價值性和創新性?,F代產品的形態造型是由點、線、面、體等要素組合構成的。形態是影響產品設計整體造型效果的重要元素之一,它通過對空間、環境或物品的表現使產品外觀得到傳達,使人獲取感知來引起相應的情感?,F代產品設計注重輪廓美、造型美、姿態美,要求設計者在觀察自然物象的同時,先從大處著眼,有一個明確的審美趨向與裝飾情調。產品設計的造型簡潔、夸張、變異,是人們對自然或社會生活題材中原有形象的形態進行的提煉和歸納。造型不應局限于本身,它的整體意義大于“形”,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要求突破原有物象的形態局限,把原有物象中最經典的特征提煉出來,應用聯想、變異、夸張等裝飾手法進行加工。

(三)產品色彩的裝飾性

色彩是一種語言,也是視覺效果的傳遞信息之一,也是人們通過視覺去感知設計作品最直接的手段。產品設計的外觀形象能通過色彩視覺效果之間的關系得以展現。產品設計中的色彩作為一種裝飾性語言,通過概括、夸張、并置、融合、疊加、消減等表現手法,將現代產品設計的裝飾性盡情的表達出來。在我國古代就已經成功的運用了裝飾色彩,仰韶文化的彩陶,透過那古樸的色塊與線條,令人感覺到一種淡雅。黑紅色表現的漆器,很適合文人大夫的個性,也深受廣大勞動人民的厚愛。產品設計中作為裝飾語言表現的色彩,在整個畫面的造型結構中的意義不是再現自然形態的色彩關系,而是依照造型的結構關系進行色彩的配置的手段。色彩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強烈的影響,適當的色彩會讓人產生愉悅的心情,而如果產品設計的色彩太過單調,即使造型設計再美也很難抓住消費者的購買心理。產品設計中的色彩與造型應該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設計師在進行產品設計時應使“形”與“色”相互協調,促使產品形象的提升。

(四)產品材料的裝飾性

產品設計中裝飾性是借助于特定的物質媒介和實踐手段,將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意向,外化為具體可感的物質形態的過程。材料所具有的形態、質感、色彩等性能,會誘發設計者產生抽象的概念,向設計者暗示著某種意象。自然界本身給產品設計提供了許多豐富的材料資源,不同的材料體現出不同的美感。從材料的原始狀態來看,材料本身就具有自然之美,加上物質材料的質表處理、機理運用和藝術化的設計與工藝制作,使產品設計的表現達到材料和形式的完美統一。所以說,不同的材料表現出來的效果和美感不同,我們在以后的產品設計中應充分感受材料的質感和美感,掌握其材料的運用技法。

總之,裝飾藝術作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種獨立藝術形態,在產品設計語言日趨國際化的今天日益彰顯出其特有的價值,我們在產品設計過程中要挖掘裝飾藝術中對造型和色彩的處理、對形式美感的追求以及象征意義等對現代產品設計有借鑒價值的東西。裝飾藝術在現代經濟社會顯示出了其特有的生命力,裝飾藝術的巧妙運用能使自己的設計作品更具說服力。

本文作者:王征工作單位:河南科技學院

第三篇

1藏式紋樣的研究意義

目前,在很多非藏區的城市都能看到一些賣藏飾的小店,天珠、瑪瑙、綠松石、銀器等等在這些城市都有很多擁簇,從這些藏飾受歡迎的程度可以看出大家對于藏文化的特殊喜好。對藏式紋樣的研究以及探索藏式符號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有助于藏文化的傳播和不同區域文化的融合,同時,這類產品設計還有助于緩和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沖突,重新定位現代生活中的傳統藝術。

2藏式紋樣的研究過程

2.1研究思路

研究從資料的收集入手,通過網絡、書籍、實地調研等手段和方法對體現藏式紋樣的建筑、服飾進行分類整理,再對其進行研究剖析,歸納藏式紋樣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形式美表現手法、文化內涵,研究思路見圖1。

2.2研究方法

2.2.1簡化方法

簡化是研究造型特征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格式塔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在觀察這個世界的時候,總是傾向于把客觀物體看成現有條件下最簡單的形狀。自然界以及人的心理、生理及人類的各種活動都有一種簡化傾向。美學家KurtBeidirt在《論簡化》一書中對藝術領域里的簡化行為進行了定義:在洞察本質的基礎上所掌握的最聰明的組織手段,這個本質,就是其余一切事物都從屬于它的那個本質。“越具體的對象,它展示的特征就越多,觀眾也就越難明確它的哪些特征是主要的,因而,事物具有的最突出、最本質的結構特征就越難突顯和強化”[2]。通過簡化方法,可以整理歸納出藏式建筑、藏族服飾中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進而對藏式紋樣的文化特征進行挖掘整理,對藏式紋樣的形式美法則進行深入分析。

2.2.2形態分析法

形態分析法[3]是1951年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教授茲維基(Zwicky)所創造,又稱“形態綜合法”、“形態矩陣法”或“棋盤格法”,廣泛應用于生產制造、產品開發、工業工程、人機工程以及建筑設計等領域中。形態分析是一種以系統分析和綜合為基礎的方法,其特點在于可以簡便客觀地去處理問題的細節,能夠更為確實的掌握問題,并可全面性地分析問題。通過形態分析法可以對從藏式建筑、藏族服飾中剖析出的藏式紋樣元素(造型特征、色彩特征、形式美表現手法、文化內涵)進行系統化處理,構建藏式紋樣簡化特征的符號化體系,形成設計創作的藏式紋樣素材庫,作為體現藏式風格的產品創新設計的靈感來源。

2.3研究內容

研究采用了“簡化方法”和“形態分析法”對藏族文化的代表藏式建筑和藏族服飾進行分析,提取了建筑和服飾中造型紋樣的線條特征,色彩特征,美學特征,以及該類造型所蘊含的深層次的文化特征。建筑是凝固的藝術,是地域文化的集大成者,區域建筑風格的形成反映了該地歷史文化的變遷沉淀。獨特的地理位置,神奇的地域風光,政教合一的歷史傳統,造就了藏區建筑別具一格的形式美。藏區建筑主要包含宗教建筑和民居建筑兩大類,受政教合一的歷史傳統,藏區宗教建筑通常包括藏傳佛教寺院和宮殿,藏區宗教建筑具有穩重的建筑輪廓和壯麗雄偉的藝術造型,建筑群多依山而建,通過把其具有梯形外輪廓個體建筑的穩重造型成群地呈現出來,從而塑造建筑群整體氣勢磅礴的形象[4]。藏區宗教建筑中可供研究的紋樣素材眾多,如:莊重的建筑外輪殼,特色鮮明金色屋頂,造型豐富的建筑構件,色彩絢麗的裝飾圖案等。圖2所示為宗教建筑中藏式紋樣的提取研究示例。圖2宗教建筑中藏式紋樣的提取研究相對于宗教建筑的富麗堂皇,藏區民居建筑則更為簡潔質樸,受自然地理因素影響,高原干旱少雨,無須陡坡屋頂,民居建筑屋頂多以平頂為主,建筑平面有矩形、圓形、回形、L形、U形等,以矩形為主。傳統的藏式民居非常注重建筑的外觀造型及裝飾,利用天然的紅、黑、白色涂料粉刷房屋外墻,再用藍、綠、紅、黃等色彩繪成門窗洞口及裝飾圖案,在這些色彩的配比,部件或部位的使用形式都是約定俗成,不能隨意更改的,充分體現了藏民的傳統審美情趣。這些源自獨特生活形態的審美情趣,可供挖掘藏區建筑中蘊含的文化特征。服飾作為“穿在身上的史書”,是一個民族在繁衍生息過程中精神生活的物質體現。藏族服飾是藏民族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創造出來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物質文化,同時也是藏族審美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豐富和美化生活的作用,體現了藏族審美的理想和精神追求[5]。藏式服飾體現了藏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實用性與象征性訴求,其實用性體現在取材天然、剪裁適體、使用便捷等方面;其象征性體現在藏民精神觀念方面,由于深受宗教習俗的影響,藏式服飾包含了大量的裝飾意義的佛教元素,如吉祥八寶、八瑞物、七政寶、六長壽、五妙欲、和諧四瑞、植物花卉等等。這些豐富的紋樣在造型上多進行抽象化處理,特點鮮明,紋樣圓中有方,曲中有直,封閉重于連續,圓點弧形勝于直角方塊,表現了藏傳佛教“圓通”、“圓覺”的理性精神。服飾色彩構成規律多用遞增和排比,通過大量使用高飽和度且未經調拌的原色,產生強烈對比的視覺沖擊力,同時也采用色彩濃重的黑、赭石、藏青、墨綠、深紅等色調,突出粗獷、深沉、雄渾、純樸、古拙的特點。藏族服飾展示了藏族同胞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強烈情感,以及耿直、忠厚、勇敢、強悍的民族個性,充分反映出本民族莊重、沉雄、質樸的美。

3藏式紋樣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實踐

3.1設計思路與方法

借用某一文化符號的紋樣表征進行創新設計,是藝術設計中的常見手法,在平面設計和產品設計中都有較為廣泛的運用,如近年來流行的“青花風格”,將從瓷器上提取出的青花符號植入到各種產品設計中,形成了隨處可見的青花產品。然而,在這琳瑯滿目的青花產品的視覺轟炸中,經常會使消費者形成審美的困惑,究竟什么才是“青花”的文化載體?這一類型的產品設計中都存在一個誤區,即對紋樣樣式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紋樣的應用也僅僅只是圖案的照搬和復制,忽視了紋樣背后的文化環境。因此,將藏式紋樣運用到產品設計中,不是對藏式紋樣的簡單照抄,也不是將藏式紋樣符號與產品進行隨意組合,簡單拼接。藏式紋樣提取自藏族文化,藏族文化反映的是藏民的生活形態,其形成是一個民族在日常生息繁衍中沉淀出來的生存智慧。將藏式紋樣應用到產品設計中,需要深層次地挖掘該紋樣符號背后的生活形態所代表的意境,只有將有形的紋樣語言與無形的精神文化進行融合創新,才能創作出能夠架接文明橋梁的藏式風格產品。進行藏式風格的產品設計創作以紋樣符號作為起點,以生活形態作為溝通的渠道,通過比較對比,找出文化的契合點,將藏式紋樣及其代表的文化意境藝術化地融入到產品的形式美中,其設計思路概括為圖3所示。

3.2方案設計示例

圖4藏式相框設計(設計:黃晶)圖5藏式音箱設計(設計:黃晶)圖4所示的設計方案,是將藏式紋樣與相框結合的設計。相框的主體造型源于藏式建筑的窗戶,深色梯形的窗戶是藏式建筑中的標志性元素,底座取自佛像、壁畫中常見的云紋,經過簡化處理,方案整體視覺效果沉穩、大氣,暗合藏式建筑的造型意境。此外,建筑中的窗戶除了有采光功能外,還是人們在室內欣賞屋外風景的取景框,相框與之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同樣的置景功能。圖5所示的設計方案,是將藏式元素與音箱結合的設計。牦牛作為“雪域之舟”,性情溫和、馴順、善良,具有極強的耐力和吃苦精神,對于世代沿襲著游牧生活的藏民族來說,牦牛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藏文化的代表圖騰之一。將典型的地域元素牛角的造型與音箱產品融合,讓人遐想來自雪域高原的天籟之音。同時,將花盆的功能與之共存,體現出自然、和諧、共生的藏文化精神內涵。

4結語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地域文化資源豐富,是啟迪現代設計“本土化”重要素材。尤其像藏文化,因其地處西南藏區,較為偏遠,受中原地區影響較少,一直完好地保留著其獨特的民族和宗教文化傳統,地域資源的文化特征明顯。隨著青藏鐵路的貫通,交通的日益便利,藏文化與中原文化也勢必形成新的交融局面。文化與文化的交融演變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文化都需要寄托在某一具體的產品當中才能在人們的生活中產生影響。藏式紋樣作為源自藏文化的藝術抽象,在體現地域文化風格產品設計創作中作用顯著。

本文作者:黃晶工作單位:河南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