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核心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時間:2022-12-25 11:30:09
導語:產品設計核心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拓展視野,真正實現教學大綱的綱領性指導作用
毋庸置疑,產品設計專業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從專業角度來講,產品設計抑或工業設計是一個內涵廣大的范疇,每位從業者及未來從業者都對其且應對其有獨特理解。傳統的以課程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大多還處在一種“約定俗成”的狀態,每門課程固有的大綱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教學內容的靈活配置。教學范疇及涵蓋領域的拓展對產品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據調研,國內絕大多數高校在設定產品設計核心課程的教學大綱時,均能認識到課程大綱只是該門課程的綱領性指導,具體教學內容是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進行調整的。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為了應對教學檢查和教學評估,各高校的相關大綱卻背離了這一指導原則,對每門課的具體內容、教材選用、所占學時等均進行了嚴格限定,最后形成的文件大多已在根本上扼殺了教學調整的可能,而且這種現象非常普遍。鑒于此,為了真正實現產品設計教學的靈活性及創新性,在設定新的教學體系及教學大綱時,決策者及參與教師應從實際教學需要出發,解放思想、拓展視野,從前瞻性的視角設定各門課程的大綱內容,既能形成可供考核的綱領性指導文件,同時又不過多限制不同教學主體及教學對象的再創新可能,切實實現教學大綱的綱領性指導作用。如此,才能使教學大綱能夠應對一個大綱調整周期內出現的教學及學科前沿變化。
二、系統規劃,精心組織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為了實現產品設計核心課程的教學目標,除了需要教學大綱提供應有的路線指導和調整空間之外,還應在具體課程教學中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系統規劃和精心設定等來確保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產品設計雖然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仍應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及學習模式。以經典的、可推衍的教學及設計理論為指導,以設計項目為中心,合理安排設計理論與實踐課題的教學次序及比重;根據不同的教學實際,將“大班授課”的理論講解、“小組研討”的案例分析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實時交叉學習。在保證理論支撐的前提下,教學過程中還應因應產品設計的專業特點來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力度。這種加強不應只是口頭上的嚴格要求,而應貫穿各類課程的始終。設計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將理論應用于實際的設計案例中,側重于設計計劃的整體實施過程;二是多個設計環節中對方案進行模型研究的能力鍛煉,包括草模、過程模型、功能模型及原型機制作等。針對第一個層面,多數設計院校傳統的做法是擬定適合的虛題,讓學生就此展開,將之前所學的理論在其中得以運用深化。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選擇更適合的題目,擬定更合理的課題要求和標準,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以充分應用。缺點是有可能流于紙上談兵,與市場無法銜接或應用價值不高等。近幾年隨著各學校產學研合作進程的推進,許多高校都開始注重并開展了與企業的項目合作,將企業的一些實題帶入課堂,給予學生更真實的設計體驗。這種方式也越來越成為時下流行的或者說被追捧的一種方式。有些老師和學生甚至覺得如果不做實題,課程作業就毫無意義。這恰恰是又走了另一個極端。因為純粹以企業的題目和要求作為課程目標和要求,時常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畢竟國內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對設計的關注和認識目前只是處于起步階段,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的要求往往會有各種局限,或局限于單一的經濟效益,或只求產品“改頭換面”,更有甚者,有的企業會直接提供“模板”,要求學?!皡⒄铡薄案牧肌?,其目的不言自明。如此引導,對設計教學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無法估量的。尤其對于初學設計的學生,這種不良體驗會直接影響其正確設計觀的構建。當然,此問題并不是產學研合作方式的問題,而是如何操作的問題。要想改善,需要多環節共同努力。但作為教師,能夠完全控制的就是慎重選題。市場上有不同層次的企業,企業有不同層次的命題,教師需要根據課程培養目標來選擇恰當的題目引入課堂。不能一味追求短期的所謂“成果”,而忽視了長期的、實際的效果。注重對學生正確設計觀的引導,通過課題的“虛實”結合,讓學生在全面、多樣的設計實踐中循序漸進,厚積薄發。
第二個層面一直是我國設計專業培養的弱項。這只需要簡單對比國內外設計教學的發展過程和現狀就可以看得出來。從德國第一所世界知名的設計院校包豪斯,到今天代表一流設計水平的設計學府洛杉磯藝術中心、皇家藝術學院、羅德島藝術學院等,無一例外,動手實踐環節是各學校設計課程強調的重要內容。所以,這些院校的學生往往也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草模型的研究,中期模型的實驗以及最終成果模型的制作上,以此來檢驗設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嚴謹度。國內的高校則不然,一般只是在專門的模型課程中,學生才會真材實料、真刀真槍干上一番,而實際上卻是把別人的設計做成模型,真是“名副其實”的模型課。除此之外,只有在少數一兩門高年級的專業課程中安排幾個或十幾個學時,讓大家實驗。實際操作中,大家往往會聰明地選擇比較省力的方式代替,從老師到學生都比較怕“麻煩”,“怕”動手。連作為大學學習最終要環節的畢業設計模型,都基本由專業模型公司代勞。這樣的代工模型對于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價值。親自動手或參與制作草模型和研究模型對于設計方案的推敲、推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避免學生只注重絢麗的軟件效果圖表達,使學生對自己設計的產品有更真切的體驗,提高產品的可用性。故此,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中,應留出足夠的動手實踐時間。制作模型的基本技能可以通過模型課程的學習及各專業實驗室的課余教學培養,讓學生掌握常用加工設備的操作方法及常用材料的加工方法。實踐環節的設置,應遵循由簡入難,隨課程深入逐步加大工作量及難度。讓學生逐步建立起動手興趣,收獲動手制作的樂趣,并逐漸形成在“實踐”中思考設計、做設計的習慣。
三、明確目標,注重課程目標的考核與終極目標的實現
從產品設計基礎到產品設計程序與方法,再到產品系統設計以及產品創新設計,作為產品設計的核心課程,各環節設置應目標明確,注重短期課程目標與長期培養目標的統一。系統制定各課程目標、任務書及考核標準等,要求各任課教師對課程群有整體認識,并明確自己所承擔課程的位置及作用。同時,為了使學生更加有的放矢,在課程之初,便將該課程的性質、目標、任務、考核要求及其在課程體系中的作用提前告知學生。前期課程應為后期課程做好足夠充分的知識儲備,求全不求深。具體來說,就是在低年級學習過程中,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知識廣度,促進其對設計有較全面的認識,培養獨立學習和思考的能力。隨后,逐漸深入,注重知識的深度。先培養興趣,引之主動探索,再漸入“正規”,理性思考,最終實現感性和理性的自然融合。課程任務的制定自然也應以此為目標,合理設計??己朔绞娇梢愿鶕枰`活設計,根據不同課程特性,對過程和結果進行全面考核??己诉^程可以有課程群內其他老師參與,加強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使考核結果更趨客觀,也更好保障各課程之間的貫穿、銜接。
四、結語
產品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直接決定著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對其進行宏觀的、系統的、合理的設置是首要的、基本的要求;其次,連貫的、體系式的教學方式是全面、有序地培養學生設計能力的有效手段;明確終極目標、把握階段目標,重視任務設定及合理考核是培養目標達成的堅實保障;借由統籌安排的專業核心課程群,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從廣度到深度,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建立起正確的設計觀念,真正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任新宇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家具與工業設計學院
- 上一篇: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述評與展望
- 下一篇:“文化民主化”對當代中國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