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策略研究

時間:2022-02-24 10:29:43

導語:產品設計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品設計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策略研究

摘要:目的:將秦皇島奧運場館改造成區域工業設計產業園區,以期后奧運時代奧運場館的成功轉型,促進城市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與京津冀一體化政策相呼應,形成秦皇島市獨特的設計創新格局。方法:依托現代奧運會場館的場地資源,區位優勢等因素,并結合燕山大學作為河北省工業設計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的優勢,利用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東北大學分校等周邊高校資源,相互帶動發展,加快城市商業、文化、藝術等一體化全面發展。結論:充分把握好秦皇島文化立市、旅游立市的發展戰略,整合秦皇島高校文化創意產業人才資源,為開展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規劃提出研究方向,對工業設計創新產業發展具有應用意義。

關鍵詞:后奧運;工業設計創新;京津冀一體化;文化創意產業

隨著社會的發展,縱觀國內外工業設計創新產業發展較好的國家和地區,不僅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還囊括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優勢,為其發展提供了積極的助推作用。秦皇島市要發展產品設計創意產業,用工業設計創新推動商業轉型升級與策略格局,打造文化強市、旅游強市,要因地制宜形成自己獨特的產業園區,從政府到高校,從制造到服務,切實從本市的產業結構、行業特點和產品種類出發,整合各類設計資源,尋找有利于產業間深度合作與協同發展的最佳切入點。

一、后奧運經濟時代

奧運經濟就是指在奧運會舉辦期間所產生的商業價值,而這種商業價值能夠對經濟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并且具有一定的時效性。而在奧運會結束后所產生的一系列商業價值、產業效應就被稱之為后奧運經濟。所以這種后奧運現象一般是在奧運會落幕后,積極的影響和經濟效應開始逐漸衰退,而突出了奧運經濟中消極作用。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在舉辦北京奧運會之后,各個城市和地區的基礎設施發展空間較大,經濟產值下滑。我市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建立的奧運體育中心在奧運會結束后空間設施仍保持完善但卻沒有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這就使得我市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沒有形成產業區域一體化的格局。

二、工業設計創新產業集群的必要性

工業設計作為促進產業發展的一種重要驅動力量,尤其在當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對制造業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傳統產業鏈的發展更加離不開工業設計的引領。近年來國家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現代制造業的設計創新提供了優良的環境,所以企業要想走得更遠就必須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打造“創新+設計”產業鏈,發展工業設計創新產業就顯得愈發重要。

三、秦皇島市產品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秦皇島的產品設計創意產業發展基礎比較薄弱,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產業集中程度較低,總體規模偏小,還處于產業鏈底端艱難的起步階段。秦皇島的產業集群發展缺乏完整的宏觀調控,專業化的服務平臺以及先進的技術推廣機制。而且對設計資源的整合能力有局限,對產業創新知識的了解程度比較匱乏。形成現階段這種產業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產業的研發、創新、設計能力等的不足和工業設計創新能力的貧乏。

四、產業發展思路與對策建議

(一)提高工業設計創新意識工業設計創新意識的產生不僅僅來源于書面知識的學習,更是從大量的實踐活動中獲得的。提高工業設計意識就要求我們深入廣泛了解工業設計理念,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深入學習,并將先進的工業設計知識進行普及,整合各種優勢資源,充分利用好傳媒等網絡途徑來提升我市的工業設計意識,進而使得企業加快完善管理模式,研發出更好的產品推向市場。(二)提升設計創新能力創新是工業設計的靈魂和源泉,作為工業設計師不僅要發揮自己的本職能力,還有設計出靈動的作品和賦予社會責任感。為此我們更應該重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高設計從業人員的創新能力,引進更多優秀的工業設計領域人才,組織開展工業設計活動并與各類工業設計大師交流,學習國內外先進的工業設計理念,為企業和設計機構注入新鮮力量,培養高端設計人才。(三)推進產品成果轉化產業轉型要實現產業升級轉型就必須加大創新設計力度,通過與實體產業融合在實踐中促進成產品果轉化。工業設計不是高高在上的代名詞,一個好的設計項目如果沒有落地就像是空中樓閣。所以,必須大力推進工業設計企業與產業的融合發展還應該有計劃、有重點的支持產業的優化升級為此,保障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設計成果盡快落地。(四)打造藝術、文化、體育功能一體化的工業設計產業園構建專業化的服務平臺,借助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政策優勢,發揮秦皇島的地域優勢、環境優勢、文化優勢,依托河北省工業設計創新與發展中心平臺,燕山大學等秦皇島高校產品設計學科優勢,開展本土文化的產品創新設計研究與推廣。吸引產品創新設計機構和人才入駐秦皇島,促進技術交流合作、人才培養,助力秦皇島產品設計創新產業園區發展。

五、結語

文章以工業設計產業升級轉型作為出發點,提出了秦皇島后奧運場館改造方案,建設產品設計創新產業園區的思路與建議,為實現藝術、文化、體育、歷史、商業、教育一體化的工業設計創新產業集群模式。促進產業互相帶動發展,為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秦皇島打造文化立市,旅游強市的政策方針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參考文獻:

[1]宋泓明.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研究———以北京市朝陽區為例的分析.上海經濟研究,2007(12).

[2]許銘文.地方文化產業總體營造之路.臺灣大學,2007.

[3]王緝慈.創新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4]周尚意,孔翔.文化與地方發展.科學出版社,2000.

[5]李皞.TRIZ與文化創意產業創新人才培養[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08):23-24.

[6]鄒飛鵬.后奧運經濟的分析與對策[J].企業活力,2008.

[7]張曉剛.論工業設計的創新驅動力[J].包裝工程,2010,31(4):77.

[8]陸曉春.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紀實[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9]侯英,侯士江,陳國強.河北省2025工業設計發展布局探索[J].設計,2016,(5):78-79.

[10]姚遠,王年文.河北省工業設計創新產業發展思路研究[J].作家,2012(8):251-252.

作者:姜 楠 張 鵬 王丹丹 單位: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