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學專業城市設計課程教學改革
時間:2022-10-22 04:02:27
導語:建筑學專業城市設計課程教學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建筑學專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建筑學教學課程體系中一門重要的高年級提升課程—城市設計,在本科建筑學教育中也被逐漸重視起來,作為一門對建筑學所有專業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進行考核的課程,應該通過理論教學、指導設計實踐教學改革,讓學生在本科教育階段快速了解該課程理論要點和掌握設計手法,使學生快速掌握教學體系和思路并形成模板,使學生步入社會工作時亦能快速完成工作。
【關鍵詞】效果;時間;標準化;城市設計
一本科建筑學專業城市設計課程教學內容
1.城市設計的教學內容
建筑學專業本科教育階段的城市設計課程是介紹城市設計的基本概念、城市的基本形態秩序和生長機制、城市空間、基本要素、設計原則及實踐和評價的建筑學專業拓展性課程。
2.課程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由于城市設計課程屬于建筑學專業高年級的提升性課程,需先開設城市規劃課程,使學生能夠辨別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的區別,為高年級的城市設計課程專項設計訓練提供理論指導。本課程需要所有建筑學專業核心課程作為基礎,這是本課程教學和學習的最大難點。城市設計在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建筑專項規劃、詳細規劃乃至修建性設計等一系列與城市建設相關的工作中都包括城市設計的內容,因此統籌進行設計考慮,使學生建立宏觀的設計思維方式和全局的設計觀,為畢業后從事專項設計提供開闊的思路。這也是本課程的教學重點。
二本科建筑學專業城市設計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的區別,明確城市設計的定義,達到了解城市設計的基本概念和設計內容的知識目標;理解城市設計的內容和基本手法、基本要素,掌握城市設計的一般性方法的能力目標;掌握與建筑學有關的專業的基本設計知識,根據不同的地域特色,實用性地提出城市設計及更新的內容及展望的素質目標。
三改革探索的原因和目標
1.改革原因
原有的理論化教學體系對于本科階段的學習有一定難度,并且學生在學習后對于實踐的方向和具體操作內容不明確,而建筑學專業并非純理論化專業,需要大量實踐來理解理論并掌握設計方法。因此,需要改革探索,在普遍性理論傳授的基礎上,更注重設計方法的針對性理論探討,因人而異,針對項目訓練加強理論理解的過程,從而舉一反三,形成自己的設計方法,運用到其他設計項目中。
2.改革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使學生掌握總體規劃層面上的設計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與手段。通識城市設計層面上需要掌握的全面內容及有效信息的處理方式,精通各類城市設計的基本方法。能力目標。轉變學生的設計意識,設計著眼必須跳出用地紅線,從上位規劃著手,培養學生的資料整理分析能力,把調研落到實處,讓學生未來在工作中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有主持和控制大項目的能力。素質目標。建立團隊合作觀念,真正明確團隊分工,使學生具有溝通協調能力和方案組織匯報能力,這些正是目前許多本科建筑學專業學生最缺乏的能力素養。
四改革實驗的手段與效果
本次教學采用模擬設計項目的實踐參與教學法,選取項目為學生生活的周邊環境的實際改造項目,區別于以往任務書的虛擬性,教師參與整個項目的始終,既是老師,又是項目的工程主持(也是設計師),還是項目的評審,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比較豐富的項目實踐經驗,能夠總控整個過程。
1.理論教學改革
理論教學的難點在于教學課時由原來的40課時壓縮到了32課時,這要求教學內容更加具有針對性,通過2012級的教學反思發現,在本科階段學生對于城市設計是什么、城市設計原理及方法的內容更感興趣。因此,在2013級的教學中有意刪減了素養理論教育部分,增加更為明確的設計原理內容。而到了2014級,課時壓縮后對理論內容要求就更加具有明確指向性,因此對設計對象和設計方法部分進行提煉合并,再次形成教學核心體系內容,學生對于設計方法的掌握要明顯好于前兩級.
2.指導設計實踐教學改革
城市設計的實踐教學緊扣實事主題,從設計手法、調研工作和目錄組織角度,要求學生從兩大體系、三個層面進行終點指導。兩大體系分別是自然生態體系,包括自然環境、綠地系統、海綿城市系統等可統稱為綠色基礎設施;人文體系,包括歷史文化、交通流線、經濟結構、人文空間,統稱為市政基礎設施。將這些內容分成三個層面的設計,即宏觀設計、中觀設計和微觀設計。宏觀設計主要解決的是人文歷史、城市定位、設計主題、社會效益和產業趨勢的問題;中觀設計主要處理綠色基礎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的控制性導則,以及建筑空間在城市中的天際線和體塊控制;微觀設計主要解決具體問題,討論建筑以什么樣形式出現,具體區域詳細規劃、城市小品、設施的形式及形態的設計等問題。最后將這個體系貫穿起來,也就形成了標準化的模板,對學生作業質量進行了有效控制.通過三級的教學研究證明,在課堂上有效地調整純理論課程與一對一作業指導的時間,對提高設計成果的品質有一定影響作用,對于團隊合作中的工作量及完成時間比例進行合理化調節,再通過標準化文本模板控制實現設計水平的明顯提高。
五改革成果
實事理論和方法論學習。自古以來,人們都把城市設計作為一種專業的實踐活動,想把我們的環境建設得臻于完美。城市設計理論與實踐一直在不斷地接受社會需求信息更新的內容,因此在教學方法里引入了北京大學土人景觀設計研究院在城市規劃及城市設計中提出的“反規劃”理論,使學生能接觸到當前國內較為先進的理論,與名校學生的理論水平接軌。
團隊合作訓練。團隊合作是建筑學工作的重要手段,掌握合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調研階段—任務解讀—前期資料研究分析—結論由團隊共同完成,提高調研的全面性和認識任務的多面性,并通過合理化分工壓縮前期工作時間,結論部分由標準化框架來控制研究方向和提高前期資料的使用價值。根據宏觀設計要求提出設計方法,研究項目背景、場地條件、案例等,再進入中觀設計階段,去討論實施策略問題,分析優劣勢機遇和挑戰,給出項目定位,建立控制性導則,再進入微觀設計階段對重要節點、重要設施、重要建筑群落進行詳細設計。通過這樣的工作框架,確立出具體的工作目錄,再通過多媒體文本分組匯報的形式鍛煉學生介紹方案的表達能力。
標準化模板控制。采用標準化模板進行方案系統設計,標準化模板不代表學生設計盲目化、千篇一律,每個人的設計理念不同,對待同類事物依然會產生不同的認識,在這點上標準化的模板不會局限設計理念的發展,而是用約束化的目錄,使設計內容變為有效信息,完善設計內容,提高設計效率,增加設計針對性。避免學生在未知領域內大海撈針式地尋找設計方式,有助于學生把握項目重點,切入項目核心。
參考文獻
[1]王建國.城市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
[2]王建國,楊滔,商謙,等.王建國•說[J].城市設計,2017(1)
作者:劉崢 鄭濤 王立華 單位:青島農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 上一篇:對特別認知者刑法歸責探討
- 下一篇:司法鑒定機構管理體制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