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服裝款式創新設計研究

時間:2022-05-11 09:37:57

導語:針織服裝款式創新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針織服裝款式創新設計研究

【摘要】圍繞運用豐富針法表達不同質感的針織面料和在局部造型上運用新穎的設計理念達到立體創意效果,從針織服裝立體造型的運用、針織服裝的特殊屬性、針織面料的創新和針織面料組織結構的創新設計等方面展開分析,闡述服裝在運用不斷創新的編織手法、探究服裝款式創新,找出針織服裝與其他元素的更多結合。

【關鍵詞】服裝針織;立體造型;面料搭配

1針織服裝針法的運用

1.1紗線創新設計

運用平針的編織方式,利用紗線本身的特征,例如:色彩變換、粗細、是否帶毛絮等不同,編織出豐富的面料效果;運用同樣粗細、不同質地或者同樣質地、不同粗細的材料編織,利用質地、色澤或者粗細相異這個特征,再加上豐富的編織方式,也可以形成多變的面料效果;運用除了常規紗線的特殊材料編織,例如膠管、牛仔、彩帶等豐富材料代替傳統紗線,給紗線賦予新的詮釋。

1.2換線與紗線密度

通過更換線的粗細和紗線的密度是可以增加針織服裝三維立體設計的方式:可以在凹凸設計地方更換紗線形成更加醒目的造型感;可以通過編制手法,變換紗線密度來實現凹凸感,密度疏松的部分織物會突起,而密度緊實的部分織物則會有凹陷的趨勢,交替使用則會表現出波紋的效果。

2針織服裝款式的立體造型

2.1針織面料特性在服裝造型上的運用

2.1.1直身式直身式是針織服裝造型之一,它是垂直水平線組成的直筒型設計,形成松緊適度的廓形,如夏天的T恤、冬天的棉毛衫等。設計師常在腰線上設計新樣式,讓服裝有松與緊、簡單與繁復的對比,掌握服裝節奏,力求整體美。2.1.2寬松式寬松式是針織服裝造型之二,它利用加針,用最簡單的直線、弧線的方式,增加活動量,形成比直身型更為寬松的廓形。這是針織面料最常見、最容易形成的服裝款式,充分體現了針織面料的性能優勢,呈現出最好的視覺效果。2.1.3緊身式緊身式是針織服裝造型之三。針織面料彈性大,當作為緊身服裝面料的時候,就會體現出針織的優越性,服裝會更適體,既能充分體現人體的線條感,又能給予穿著者一定的活動空間。

2.2利用針織特性局部立體設計

針織服裝運用平針編織邊緣時,容易形成卷邊。而在以往不善于運用卷邊時,視其為一個針織面料的缺陷,但近年來,在了解了針織面料的基礎上,人們開始學會利用這個特性在袖邊、領邊處進行裝飾,為服裝增加立體感,體現錯落有致的卷邊造型,同樣能增加服裝的層次感,在外觀上給予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表現服裝的灑脫和活潑。

2.3針織服裝局部的三維立體設計

針織服裝體現三維立體形態極為容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利用針織的正針和反針來呈現面料的凹凸感。逐漸出現了更多創新手法變現不同三維立體設計,如下是最常見的工藝手法。2.3.1荷葉邊針織服裝款式設計中,局部利用荷葉邊的設計增強整體服裝款式的效果。服裝款式在荷葉邊的參與下,可以體現女性的優雅、可愛、浪漫等風格,既可在服裝局部起裝飾作用,也可以作為服裝的整體造型,運用或寬或窄、或疏或密的堆積和抽褶,體現豐富層次和視覺感受。針織荷葉邊由于肌理大,線條粗,塑造出來的造型立體感更強,視覺沖擊力更大,給人以更為精彩的視覺感受。2.3.2流蘇隨著時代的變遷,針織服裝產業日益發展起來,流蘇的呈現方式越來越多,運用流蘇的次數日益頻繁,多用于領子、衣身、下擺等部位,給人不一樣的視覺感受。流蘇的存在,可以遮擋著裝者的身材缺陷,修飾腿部線條,在行走中體現靈動感,也平添一絲嫵媚與俏皮。2.3.3不對稱設計服裝的不對稱包括色彩、款式、面料和配飾等,不對稱設計在服裝中運用廣泛并延伸到了針織服裝里。從款式上主要是結構的改變,比如:袖子只保留一只,或者兩只袖子呈現不同的效果等,這種方式極其創新和大膽。常見要素有袖子、下擺、領口和肩線等。

3針織創新設計工藝在服裝設計中的實踐

3.1針織面料組織結構創新設計

3.1.1針織面料的組織結構創新設計作為針織服裝的設計師應當熟知不同的組織結構創新,例如:菱形、羅紋、提花、鏤空、浮線、絞花等,并能根據服裝的設計對應最為合適的組織結構表達。如下是最為常見的組織結構設計。3.1.1.1絞花絞花就是將左右的紗線交換位置,形成麻花般的花紋,可以單股、雙股、三股甚至更多股材料編織,股數越多立體感越強,視覺沖擊力更大。絞花常常被運用在平針中,起到錦上添花、打破平針一成不變的乏味感的作用,包括添加在袖子上能增加袖子的體積感;添加在針織服裝前后片能夠增強服裝的造型感等,是一種簡單操作又極其重要的表達手法。3.1.1.2菱形格菱形格也是針織服裝比較常見的設計手法。菱形將服裝進行了面的分割,運用不同色彩的填充,底色和菱形格的色彩對比或者協調,相對來說視覺效果上會比其他的設計手法要直接。3.1.1.3羅紋所謂羅紋就是上下針交替的針織手法,羅紋常被使用在袖口、領口以及下擺邊緣等等,產生凹凸條紋,形成的面料更加緊致,不易變形,給人以修身貼體的視覺感受。3.1.1.4條紋條紋是許多針織服裝設計師偏愛的設計元素,極具動感,是針織服裝重要造型元素之一。它有很多設計形式,就比如橫向條紋、縱向條紋、波浪形條紋、鋸齒形條紋等。條紋的方向、運動以及變化的特性是所有設計手法中無法替代的,這些特性使針織服裝款式具有豐富的表現力。但要用這樣的一個設計手法要完美地展現出其特性是有難度的,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考慮條紋結構和色彩搭配。條紋有很多種運用手法,可以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款式。3.1.1.5提花提花在各大時裝周上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設計手法,它是針織組織結構中很有特色的一種。提花在服裝中可以設計到領口、袖口、胸部、下擺等局部,也可以遍布全身。3.1.2針織面料的手工編織創新設計3.1.2.1棒針與機械編織、程序化的針織服裝不同的是最原始的棒針編織,正是所謂的“外婆的毛衣”。棒針更加粗獷,凹凸感更強,創意空間更廣闊,在服裝造型上的發揮空間更大。3.1.2.2鉤針與機織、棒針相比,鉤針的編織更有隨性,可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發揮,通過長短針、大小號等的不同,組合出成千上萬的花形。

3.2褶皺堆積

褶皺作為服裝手法中一種司空見慣的手法,一是可以加上針織面料的加減針法,來形成隆起的效果,形成堆積褶皺的立體效果;二是可以用布條等材料穿過拉緊形成堆積。

3.3針織與梭織的結合

隨著對服裝的更豐富的變化需求,針織面料已經不再僅限于對于針織面料本身的變化,而開始關注與質地各異的梭織面料的結合。針織面料與梭織面料的織物組織和制造方式不同,將針織面料的彈性、柔軟與梭織面料的塑形感、硬挺相結合,豐富服裝的層次感,也可以互相彌補不足,表現更加飽滿的造型設計。

4結語

針織服裝作為一種既保暖又舒適的服裝,深受大眾的喜愛,針織上的創新也是千變萬化。如何打破常規,在不失去針織服裝特性的同時又能使其做出改變,加以創新,是設計人員需要研究和探討的。

參考文獻

[1]侯鋼.論針織服裝立體成型[J].現代裝飾(理論),2013(9):210.

[2]潘早霞.成形類針織服裝中的立體造型設計[J].針織工業,2010(3):62-63,74.

[3]蔣高明,高哲.針織新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J].紡織學報,2017,38(12):169-176.

[4]鄭清璇,孟秀麗.針織抽褶衣袖的立體裁剪方法初探[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7):147,160.

[5]宋艷輝.針織服裝袖的結構設計[J].中原工學院學報,2005(5):75-78.

[6]宋曉霞.論針織服裝的創新設計[J].絲綢,2008(6):9-12,17.

[7]侯鋼.論針織服裝立體成型[J].現代裝飾(理論),2013(9):210.

[8]毛莉莉,王興家.我國針織服裝行業發展的現狀分析[J].針織工業,2005(3):55-59.

作者:鮑豐 單位: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