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與動漫服裝設計論文

時間:2022-01-28 08:51:40

導語:旗袍與動漫服裝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旗袍與動漫服裝設計論文

1說起旗袍的發源

始自關外。滿族也稱“旗人”,是一個馬背上的游牧民族。由于常年的游牧和征戰生活,無論男女,在著裝上皆以遮擋風沙烈日和方便活動為目的,長及腳面、四面開叉,男式的叫“長袍”,女式的叫“大衫”,后人稱之為旗袍。清朝開始,滿族婦女的服裝分為兩類,即滿族類和漢族類,且到了清朝中期以后,就開始相互影響相互效仿。馬蹄袖的袖口漸漸收細,由窄變寬至8寸至1尺,袖端及衣襟、領口邊緣等處都鑲繡著花紋,而且有較低的領頭,后來逐漸加高,特別具有創意的是把下擺開了叉。

2全身繡有吉祥圖案和紋樣

后來演變為漢族婦女的主要服式之一,即“旗袍”。直至近代,改良后的旗袍腰身越收越細,袖子由長變短,襯托出東方女性的含蓄、典雅、端莊、秀美的風姿,并且直到今日,依然在服裝設計界占據一席之地。當然,旗袍的這種改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隨著清朝覆滅,旗服出現短暫的沉寂,隨后,悄然在漢族婦女身上出現,只是這時候的旗袍領子改低了,被稱為改良旗袍,其具體樣式為:大喇叭袖口逐漸縮小,袖子由長變短,衣領如荷花,旗袍的裁剪越來越貼身,人體的曲線有所勾勒出來,旗袍的開叉處越來越高,一直到大腿處,內里會著同樣質料的長褲。隨著政治風云巨變,社會風氣及觀念也發生深刻變革,這些都無不影響著著裝風格的變化。隨著時代女子的裝束日趨簡練,旗袍的樣式也同樣趨于簡化,袖子縮短且收緊,露出手臂;正身的長度只到小腿處,衣領由“元寶領”而后又漸漸變淺。

3裝飾色調力求素凈雅致

鑲滾極大簡化,不再依據身份和地位有著嚴格等級之分,只單純追求裝飾效果。但是旗袍的輪廓變化不大,仍然是較為寬敞的,旗袍的線條造型也仍然較為平直,但是女性的曲線美開始被重視,盡管并不明顯。五四前后,受過新式教育的女學生們常穿的一種藍布旗袍,將寬松的直筒式改為收腰;兩側開衩的長短不一。30年代以后,變化轉移到旗袍的領子、袖子等處,或高領或低領、有的去掉領子,袖子也變得貼手臂,長度或長或短,短到露出大半手臂。再加下擺回收,長及踝骨,使穿著者顯得干凈利落合體。

41929年,旗袍被定為國民禮服

國民政府的《民國服制條例》對此作出具體規定,用律的方式將外來服裝引入中國,這在中國歷史上尚屬首次。女子禮服有兩款,一款是長身旗袍,另一款式藍上衣和黑裙。由此可見旗袍地位的重要,也自然成為當時中國婦女最重要的日常服飾。進入30年代屬于旗袍的黃金時代,旗袍造型日臻完美,堪稱經典,使得以后的旗袍在形式上很難超越,只能在裝飾、胖瘦、長短上略作變化??梢哉f,中國此時才有了現代意義上的時裝。各種外國新型布料的涌入,大名鼎鼎的月份牌上的時裝美女畫,服裝專欄在各大報刊雜志開辟,推動了時裝文化的發展。上海著名的《婦女雜志》中的一篇文章《女子服裝的改良》提出中國舊式女子服裝線條平直,無法體現女性之美,提倡引入西方的立體裁剪手法,體現新時代女性線條之美。融合了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前凸后顯,搭配以高跟鞋、長絲襪、手袋、陽傘等,備受時髦的上海女性青睞,社交名媛、藝人紅星紛紛現身說法,并且風靡至全國。

5據說民國第一夫人宋美齡

一生有數千件旗袍的珍藏,陳香梅女士有二千件旗袍,林徽因、陸小曼、孟小冬、蔣碧薇、周旋、蝴蝶等不勝枚舉,活脫脫一部民國旗袍史。雖然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旗袍的形制已經基本確定,但還是有著豐富的式樣變化的。如如意襟、斜襟、對襟、大襟、琵琶襟等,或繡花、或印花、或盤金間。進入40年代,旗袍更加的生活化,用于生活裝的旗袍適體、簡潔,輕便,材質上有夾、有單、也有棉,一年四季均可穿著;袖子有長、有短、有無;領子也有高、低、無的變化,以及軟硬之分,視穿著場合選擇。旗袍的長度,長可過膝,短可至露出大腿,可謂異彩紛呈,絢麗多姿。旗袍在制作工藝上有連袖,裝袖。常運用滾、盤、嵌、鋃等裝飾工藝,在胸襟飾以亮片、彩繡、圓珠、雕繡等,使旗袍外觀的外觀美輪美奐,值得細細品味。

6可以說,旗袍是中國服裝發展史的一頁華麗篇章

它既是典型的中國符號,又是美與智慧的結晶,這也是為什么,它會一再被動漫設計師們所親睞,讓手下創作出的動漫人物,挽著發髻,著一襲華美的旗袍,或手執團扇展古典之美,或舞刀弄棒展颯爽英姿,或長擺飄飄盡顯柔媚,或俏皮短裙顯嬌憨之態。旗袍無疑在動漫領域,抹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者:艾雅琴單位:江漢大學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