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服裝設計論文

時間:2022-02-08 09:14:53

導語:戲曲服裝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戲曲服裝設計論文

【摘要】面對戲曲如此博大精深的民族傳統藝術,戲曲服裝設計該由哪里入手進入設計程序?即切入點在何處?這恐怕是在戲曲服裝設計時已開始思索的問題。通過對傳統戲曲服裝的系統梳理,在掌握了戲曲表演基礎的情況下,戲曲服裝設計師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樹立創新意識問題。也就是說,創新意識是戲曲服裝設計專業進入設計的切入點。

【關鍵詞】戲曲;服裝;設計;創新;要義

“創新”是與傳統事物相聯系的詞匯。指的是有前提地創造,即:在傳統事物固有形態基礎上的新的創造;這種創造是對傳統的繼承與發揚,而不是摒棄或取代。文學藝術作品之中一般都兼有繼承因素、創造因素。但凡一切具有深厚藝術傳統的文藝形式(詩詞、書法、國畫、工藝美術、民族音樂舞蹈、戲曲等等),在當代的創作上,均首先強調繼承因素。所謂創造,本質地說,應稱“創新”。面對戲曲如此博大精深的民族傳統藝術,戲曲服裝設計該由哪里入手進入設計程序?即切入點在何處?這恐怕是在戲曲服裝設計時已開始思索的問題。通過對傳統戲曲服裝的系統梳理,在掌握了戲曲表演基礎的情況下,戲曲服裝設計師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樹立創新意識問題。也就是說,創新意識是戲曲服裝設計專業進入設計的切入點。

一、可貴者膽

“可貴者膽”是中國畫藝術大師李可染的一句名言。借用于戲曲服裝創新,十分合適。深諳傳統真諦,而又敢于突破傳統、發揚傳統,確實是需要“膽”的。這里說的“膽”,不是一般意義的“大膽”,它包含了兩個層次的意義:一是膽量,二是驅動膽量的真知灼見。戲曲服裝設計專業所提倡的“膽”,準確說應叫做“膽識”——這是創新的第一要義?!澳懽R”之可貴,從道理上人人都懂。戲曲服裝創新“可貴者膽”,這早已不是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當代的幾乎所有實踐家無不一致贊賞梅蘭芳等早在80年前創制“新式古裝”的壯舉,稱其膽識可貴;同時也注意到梅蘭芳因后來體形趨胖,沒有在“新式古裝”上繼續發展、轉向對傳統服裝做精益求精改革的可貴的創新實踐。然而,后來者往往缺乏的恰恰是這種極可貴的膽識。在現代劇服裝上,囿于一種單一固定的創作模式(整體寫實、局部裝飾)已經有幾十年了。只有現實主義光輝,而缺乏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光輝。許多很優秀的現代劇,舞臺上展現的往往是與寫實話劇別無二致的寫實服裝(有一定藝術加工,即經過裝飾美化的生活化服裝),人物不張嘴,儼然是寫實話劇中的角色。對于此種角色創造與外部形象塑造分離的狀況,就亟待在實踐中敢于進行多樣化的創新探索,尋求戲曲人物形式美的多種藝術表現。

二、所要者魂

“所要者魂”,亦出自李可染畫語,與“可貴者膽”一句相聯,表達“膽”的指向?;暾?,中國畫中所蘊涵的傳統藝術神韻也。借用到戲曲服裝創新中來,也十分之貼切。要求敢于創新,指向性就在于保持傳統藝術神韻——這是創新的第二要義。戲曲服裝的傳統藝術神韻,是意象創造的結果,是夸張、變形、寓意、象征等藝術手法神奇運用的結果,充滿瑰麗的想象,富有詩的激情。色彩斑斕,流金溢彩;線條張揚,抒情傳神……可惜在某些新編歷史劇中,一切傳統元素都被在“大膽創新”的口號下給統統砍掉了:拋棄水袖,拋棄厚底;色澤灰暗,線條收斂,再加上失去長髯,失去臉譜,整個把傳統神韻傳統的靈魂給“創”得一干二凈。這種粗暴糟踏傳統的做法,確應引起警惕。

三、所求者美

創新不是目的。所謂“可貴”、“所要”的“膽”與“魂”,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嚴格遵循傳統藝術的規律去創造美。所以創新必須與求美相聯系,求得新與美的統——這便是創新的第三要義?!澳憽迸c“魂”,是創作者的事,而“美”既是創作者的事,同時又是欣賞者的事。美學上說的“審美主體”就包括了創造美的人和欣賞美的人。歸根結底,美是呈現給欣賞美的人的;藝術家對自己的作品“孤芳自賞”的畢竟是極少數。所以,戲曲服裝創新所求的美,注定要考慮觀眾的審美需求。這里說的審美需求,一是指觀眾對古典美的需求,二是指觀眾對古典美與現代美融合的需求;決不能迎合某種層次觀眾的民族虛無主義思想,急功近利地以西方現代取代中國民族的古典美。

從戲曲服裝藝術的實際出發,就有了繼承與創新的創作命題(而且是核心創作命題);由這個核心創作命題,必然確定了設計的基本指導思想——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很顯然,戲曲服裝設計“創新意識”具有特定指向性和準確定義。在不了解傳統真諦的情況下,空有“發揚傳統”的膽量,隨心所欲“創造”,以為只要“創”出來的新東西與傳統有所不同,就叫有“創新意識”,那是很錯誤的。

參考文獻:

[1]錢寒櫻.新編戲曲服裝設計在繼承傳統戲曲服裝過程中的缺失[J].影劇新作,2015(04).

[2]朱英.戲曲服裝設計與管理[J].戲劇之家,2016(13).

[3]廖勇,李曉蓉.從“青春版”戲曲看戲曲服裝設計的創新[J].四川戲劇,2008(05).

[4]王文茹.“人要衣裝”與“衣要人裝”[J].華夏星火,2005(06).

作者:趙柏靈 單位:大慶歌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