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后墻體日光溫室群規劃設計探討
時間:2022-02-02 10:52:03
導語:機制后墻體日光溫室群規劃設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機制后墻體日光溫室群規劃設計,較磚混結構日光溫室在土質選擇,溫室間距等方面存在差異。文章根據機制后墻體日光溫室特點與要求進行分析總結,提出該型日光溫室規劃設計的原則和步驟。
關鍵詞:溫室群設計原則;場地選擇;建筑組成和布局
機制后墻體日光溫室是內蒙古赤峰地區推廣面積最廣的日光溫室類型,具有保溫性好、成本低、蓄熱性強,冬季覆蓋棉被不加溫可生產果菜類蔬菜等優點,但也存在著占用土地多、土制后墻體不堅固等缺點。因此,在設計規劃集中連片的溫室群時,要考慮到該型溫室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規劃,為溫室生產、經營奠定堅實基礎。
1機制后墻體日光溫室群規劃設計原則
1.1基本農田保護原則
按照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完善設施農用地管理有關文件要求,日光溫室群規劃建設盡量利用荒山荒坡、灘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閑置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嚴禁占用基本農田。
1.2合理布局、集中連片原則
日光溫室群建設必須要科學合理布局,道路、水電等基礎配套設施要提前統籌規劃好,避免后期因道路不暢、水電故障造成不必要損失。同時,規劃要盡可能集中,有利于道路、水電等配套設施的布局和減少投資。
1.3因地制宜、土質適用原則
新建機制后墻體溫室群可根據地形地勢靈活建造,平川和山坡地要區別對待,前后棚間距以不遮陰為宜。不宜選址在地下水埋深小于5m,土壤含流沙、石塊等不利于建造后墻的地塊。
1.4綜合配套、市場為主原則
溫室群建設要提前做好技術、市場的配套準備。要有前瞻眼光,做好作物生產布局和市場預測。
1.5便于運輸管理原則
應盡可能選擇靠近村莊和公路的地塊,以利于管理和減少建造流通成本。
2場地選擇
2.1土壤條件
機制后墻體日光溫室建造地址盡可能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結構成分可塑性好,壤土或輕壤土最好。土質不過干或過濕,以手握成團,落地后自然散開的土壤利于墻體施工。
2.2地下水位
地下水埋深要大于5m,機制后墻體日光溫室用挖掘機挖土筑墻,挖深最深處達到2m多。因此,地下水位高,易挖到含水層。同時,地下水位高的土層多流沙或黏重土壤,不利于建筑墻體。
2.3環境因素
要選擇建在避風向陽、地勢干燥、周圍無障礙地帶,應盡量避開城市污染區,以保持空氣質量良好。同時,地下水質要干凈無污染,是溫室群規劃的必備條件之一。
2.4配套設施
溫室群規劃要保證灌溉及時,電力供應有保障,交通便利等配套基礎設施完善。
3建筑組成和布局
3.1建筑組成
后墻體日光溫室群由溫室、蓄水池、輸水管道、輸電線路、變壓器、管護房等部分組成,大型溫室群還需配備水電控制室、農資供應房、倉庫等配套房屋設施。
3.2總體布局
溫室群建設布局在符合后墻體日光溫室群選址原則的基礎上,確定溫室地點。同時,還要考慮溫室方位、間距、水電、管護房等配套設施的位置等。日光溫室方位確定要盡量減少后墻遮陰、增加光照時間,在緯度較高的赤峰地區,溫室角度應坐北朝南,適當偏西,偏離角根據當地緯度、風向、地塊利用率和揭簾時間確定,一般偏西5°~10°。后墻體日光溫室間距的確定應以前棟不影響后棟采光為前提。以溫室后墻高度、跨度確定溫室間距,后墻體溫室一般平川地區前棟溫室后墻切面至后棟溫室后墻切面不少于21m;山坡地帶建溫室群可適當減少溫室間距。輔助設施用房應建在不遮陰的溫室兩側,蓄水池建在整個溫室群的最高點,蓄水池底部應高于灌溉地面。
作者:曹海濤 單位:赤峰市巴林右旗農牧業局
- 上一篇:生態園林及綠地系統規劃設計
- 下一篇:財務成本控制在公司項目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