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度假酒店規劃設計研究
時間:2022-02-08 09:59:52
導語:山地度假酒店規劃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無論是在城市、郊區、農村都掀起了大大小小旅游項目的規劃建設。旅游服務設施建設既能成為經濟資源,又不應破壞原生環境,是開發建設過程的重要命題。
關鍵詞:度假酒店規劃;山地建筑;泰式風格
1項目概況
斯博瑞溫泉度假酒店,現名廣州從化都喜泰麗溫泉度假酒店。項目位于從化良口鎮溫泉養生谷中間位置,北鄰105國道。地塊南面毗鄰2010年亞運馬術賽場,105國道北面為從化碧水灣溫泉度假村。地塊東面為農田,四面均可見山,用地形狀不規則,宛如一片大葉子。地塊僅北面和市政道路連接;西南角為一座山的東麓,山體高約40m,坡度約在10~40°之間;其余范圍地平南高北低,從北往南高差約4~8m。項目規劃用地面積140畝(93347m2),其中凈用地面積88144m2??山ㄈ莘e率建筑面積22036m2。容積率≤0.25,綠化率≥50%,建筑密度≤20%。功能組合包括休閑度假酒店、溫泉養身中心和會議中心。地上建筑面積為21769.73m2,其中溫泉養身中心建筑面積6322.92m2,會議中心建筑面積4156.93m2,酒店建筑面積(客房及接待大堂)11052.9m2,其他建筑面積236.98m2。地下室不計容建筑面積10958.43。項目定位為泰式五星級奢華溫泉度假酒店,采用泰北蘭納建筑風格。
2項目規劃理念
基于對項目用地及項目性質的充分研究,制定本規劃原則:(1)尊重現狀,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現狀的地形和自然環境資源,減少對地形特別是山體的破壞,盡量保留現有大樹,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突出典型的泰北蘭納特征。(2)營造“寧靜怡然的清幽”:建筑風格與園林設計都將體現典型的東南亞風情,建筑物將采用分散的布局形式,建筑物控制層數不超過3層,掩映在植物之中。(3)生態規劃,綠色建筑:結合地形,形成景觀滲透,運用生態建筑的的理念指導設計,注重環境保護、建筑節能等方面要求,注重自然的生態園林景觀。(4)組織有效便捷的交通系統:建立簡明適用、通達有效的山地車行系統、步行系統和停車系統。(5)采用“一山、一水、一園”的規劃結構,山水相互輝映,形成一個完整的庭園?!吧健保罕A粼瓉淼纳襟w結構,大部分酒店客房采用一層高的小建筑以散點式的方式撒在山上,減少對山體的破害?!八保豪酶卟钤诟叩厣闲钏珊?,水順高差而下,在平地上形成寬闊的水面,同時成為園內的視覺焦點?!皥@”:不論是山、水、岸、堤、橋、門、樹等均采用東南亞風格進行設計,形成統一完整的東南亞風情園。(6)根據功能需要,把場地分成四個功能區:入口區、溫泉區、會議區和酒店區。根據動靜分區的原則和建筑的大小規模,把溫泉區放在地塊的東北位置,會議區放在地塊的東面,酒店區放在西南山上,四區靠邊上布置,圍合出中央的人工湖區。(7)建筑單體設計的特點是以實現整體規劃理念為目標和基礎的。地塊四面環山、郁郁蔥蔥,自然環境條件不錯。為了更好的利用環境的優勢,規劃采用低層低密度的設計方法,建筑有機的散落在山、水之間。建筑單體采用大面積的玻璃窗,采用露臺、陽臺、外廊、架空層等多種灰空間,實現建筑和環境的滲透和交流。
3山地度假酒店的設計特點
3.1建筑設計特點。3.1.1合理規劃建筑與場地的布局。項目用地,用地形狀不規則,宛如一片大葉子,四面均可見山。地塊僅北面和市政道路連接;西南角為一座山的東麓,山體高約40m,坡度約在10~40°之間;其余范圍地坪南高北低,從北往南高差約4~8m。地塊內植被茂盛,較多樹木有保留價值。項目功能分區北面為主入口,北、東、南面為公共服務區域,西面為客房區域,利用地形特色,在中部低洼處設有一個約1萬m2的景觀湖。北面和市政道路連接處設置酒店大堂接待中心,用地北面、東面地坪較低且相對平整處設置一處三層的溫泉養身中心,南面稍高處設置一處兩層的會議中心。利用西南角山麓,分散式布置了一些一層的別墅型客房,包括1棟大使湯院、3棟兩聯拼獨立別墅、8棟一層四聯拼聯排別墅和11圖1棟一層兩聯拼聯排別墅,山腳臨湖處還有3棟兩層組團客房和一處地下健身房兼兒童活動中心。所有建筑圍繞中心景觀湖享有不同角度的湖景,其中溫泉養生中心的大泡池、會議中心餐廳、組團客房和健身房利用湖邊的高差,部分設計成親水的效果。別墅建筑群順應山麓坡度,建筑采用架空的做法有序地定位在4層不同標高上,上下錯開使每個房間都能眺望到遠處的風景。3.1.2規劃路網布局。項目在北面國道上設兩個出入口。東邊為輔助后勤出入口,中間為主要出入口。道路分為四個等級,從入口往大堂、溫泉養身園和會議中心去的道路為主要一級道路,路幅5.5m,是主要車行道路;后勤輔助道路路幅也是5.5m,是主要后勤車行道路和輔助車行道路;酒店區道路分三個級別:路幅4m、3m、2m,路幅4m的道路是供消防車和酒店區主要交通使用的;2m和3m的路幅是高爾夫球車行走的道路。酒店區除特殊車輛和高爾夫球車可以進入外,其余車輛一律不準進入。因場地有限,且為減少停車對酒店的影響,均采用地下停車的方式。3.1.3豎向系統規劃設計。通過把小體量的建筑放在山上,把體量大的建筑放在平地,從而可以達到尊重原地形,并減少土方開挖,節省造價的目的。3.1.4客房設計特色。結合酒管方提出的服務需求分設4個檔次的客房,根據地形從山腳到山頂分別設置組團客房、聯排別墅客房,獨立別墅客房和大使湯院客房。各棟客房均關注私密性,避免相互間的視線和聲音干擾且擁有各自的景觀優勢。設計三棟組團客房。組團客房采用疊拼的組合形式,每間客房均只需上半層或下半層樓梯。每四間客房組合為一個小單元,每六個小單元組合為一棟。向湖的組團客房設置有帶室外泡池的大陽臺。聯排別墅共54套,采用四聯拼和兩聯拼的組合形式,每間均有室外花園和發呆亭,帶客廳、室外溫泉泡池和室外淋浴區。設計三棟共六套獨立別墅。每間均有室外花園和發呆亭,帶客廳、室外溫泉泡池和室外淋浴區。設計一棟一層大使湯院。面積約573.07m2,有室外花園和發呆亭,帶游泳池、三處溫泉泡池。3.1.5外立面及園林。本項目采用泰北蘭納風格,精致、典雅,又與自然環境向融合。外立面以淺褐色為主色調,局部搭配柔和的紫色調烘托出泰式風情。外墻以涂料為主,小建筑物的基座和溫泉養生中心、會議中心的首層濕貼灰色仿石冰裂紋文化石,門窗頂和局部外墻使用木紋水泥纖維裝飾板模仿輕巧的古建筑木結構門楣裝飾。坡屋頂層次豐富,組合多樣,突出蘭納風格建筑瑰麗的特點。屋頂采用小塊的淺褐色木紋水泥纖維板作瓦片,檐口及挑檐底部以條狀的木紋水泥纖維板封檐板勾勒細節,小建筑物的屋脊加上成品玻璃鋼構件提神,公共區域建筑的重點部位更以孔雀綠仿銹銅飾面玻璃鋼尖屋頂形成視覺焦點。地塊四周被山環繞,并且山脈延伸進入地塊。設計力求合理整合山體因素,將道路系統、綠化系統和建筑穿插布局,突出地塊內的山體地貌特色。綠化景觀分為入口隔離綠化帶、保留山體綠化、中央水體綠化和溫泉養身園綠化。園林采用典型的東南亞風情。室外溫泉區域設約26個泡池,有小型原湯泡池、小型鮮花泡池、中藥泡池、石板浴、魚療池、冰蒸浴、香薰浴及噴霧浴等多種形式。整個區域園林布局,力求一泉一景,一泉一養,泡池、湖景、鮮花、樹木、廊亭等相映成趣,相得益彰。3.2結構特點。各別墅、客房及功能房均采用天然地基基礎形式。地下室人防頂板:塔樓部分頂板采用鋼筋混凝土梁板式結構,人防區以外采用無梁樓蓋結構。別墅及組團客房等建筑,依山而建,為不破壞建筑立面美觀,采用架空方案結構形式。在正負0.00的標高以下均為規整柱跨方柱架空,正負0.00標高以上柱子布置并未落地。通過正負0.00結構梁轉換實現。3.3溫泉給水。溫泉水經過酒店變頻水泵機組及溫泉中心園林區變頻水泵機組分別輸送到各個酒店客房直流泡池、園林區泡池和溫泉設備機房。冷泉水經過酒店變頻水泵機組及溫泉中心園林區變頻水泵機組分別輸送到各個酒店客房直流泡池、園林區泡池和室外泳池設備機房。酒店客房的直流泡池通過持續不斷的輸入新鮮溫泉水及冷泉水,來補充水量、改善水質、控制水溫。循環泡池的水量通過引入機房的溫泉水和冷泉水給水管來補充。循環泡池的水溫通過板式換熱器維持及溫控系統進行恒溫控制。循環泡池的水質通過循環過濾系統和消毒系統進行控制。室外園林溫泉區及溫泉中心的溫泉水回收水最終都經格柵井匯集到溫泉中心地下室400m3溫泉廢水回收水池。溫泉廢水回收池的水由水泵輸送到大地下室的水源熱泵機組,作為加熱溫泉源水的熱源使用。
4結語
本項目投入使用已接近兩年,運營方反饋的意見表示項目最吸引顧客的地方在于與大自然親近、休閑舒適的體驗。山地度假酒店的規劃設計的難點重點在于與自然環境的融合。適應并充分利用地形條件,控制好建筑密度、建筑高度是營造合理空間環境的關鍵。確定一個突出的酒店主題也十分重要,從功能、立面、室內裝修到園林都緊貼主題,能大大地提高酒店的識別度。
參考文獻
[1]《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
[2]《旅館建筑設計規范》(JGJ62-90).
作者:陳 燁 單位:廣州珠江外資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 上一篇:獨居老年人產品設計研究
- 下一篇:水利工程融合河道規劃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