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下建筑環境設計分析

時間:2022-09-29 09:12:09

導語:人本主義下建筑環境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本主義下建筑環境設計分析

【摘要】人本主義是一種一人為本,一切由人的需要出發而進行的一種協調方式。在建筑環境設計中應用人本主義的理念,從建筑空間的布局到其間距的疏密有致,滿足人們的生理要求同時符合人們的審美需要。本文對中人本主義在建筑環境設計中的具體運用做了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人本主義;建筑環境設計;具體運用

在城市建設的規模逐漸擴大的情況下,人們在居住條件方面的要求也隨著提高,在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中,人們希望居住的環境能夠更加貼近自己的生活,建筑環境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人們創造一個溫馨舒適、可以滿足人們的生理心理需求的生存空間。而人本主義則是一切以人為本,在建筑環境設計中運用人本主義的理念,將生活的空間更加全方面的貼近自己的需要。建筑設計師要在建筑設計中對建筑的相關結構以及人們在這個空間中的行為進行深入的了解,在這個基礎上運用人本主義,創建出符合人們需要的生活空間。

一、在建筑環境設計中運用人本主義的作用

人本主義下進行建筑環境設計已經有很長的發展時期,在初期階段,建筑空間的設計只是為了達到基本的體積需要,再到后來內部的空間需要有更多的合理空間。再到后來人們的審美意識有所提升,同時對空間的審美也有了需要。發展到現在,人本主義在建筑環境設計中成為了第一需要的元素。人本主義就是將人的需要放在首位,在多個角角度進行思考,依據一定的功能關系進行協調與組織,建筑環境是生存的空間,人們依據自己的生理心理需求進行選擇,在這個基礎上建筑環境設計就對自然環境進行了改變由于社會經濟快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不斷的提高,其每天生活工作以及娛樂都和周圍的環境緊密相連,好的環境能夠讓人的心情愉悅,并且身心健康發展。但是太差的生活環境就會讓人們產生心情煩躁等消極的情緒。環境質量的提高能夠讓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同時還能夠提高社會的生產力。而讓人們的生存環境質量提高提升的有效方式就是環境設計以人為本。

二、人本主義視野下的建筑環境的具體設計方式

有專家指出,人的需要可以組建成一個層次性的系統,人類的需要層次中有生理需要、安全保障以及自我實現等幾個層次,要對人們的心理活動原理進行一定的掌握,能夠在建筑環境設計上更加符合大眾的喜好和需求。在目前的情況上看,人們對生存環境空間的要求分成了自然性、安全性以及歸屬感這三個方面,而設計師在進行建筑環境設計的時候要盡量從這三個方面出發。

1.自然性是原始的本真。人們對自然的美景總是無法抗拒。在現代的鋼筋森林中,人們在大自然方面的需求逐漸強烈,人類希望自己居住工作的環境能夠到處都是綠色,鳥鳴清脆,同時還希望有輕松閑適的生活情調。因此現代建筑環境中的純自然設計倍受人們的喜愛。相關的地產開發商就對人們的這一心理進行了充分的了解,從投資的初期階段就在這方面開始入手。一些原始生態環境本就不錯、植被的面積大以及有水體的地產成了開發商相互競爭的寶地。在這種地塊進行房產開發成本很低,同時呈現出來的成品在生態上也有賣點,很受業主的喜愛。有些樓盤甚至連名字都改成自然環境,比如某市的一個名為荷塘月色的小區,這個小區的設計是以自然性為設計的基礎,在設計的時候讓業主處在一個自然湖公園中間,業主在家中就可以欣賞到中庭的優美風景,下樓之后就有新鮮的空氣,在湖邊散步的話,周圍種植的一些花就會散發出好聞的氣味,在湖邊高出道路2厘米的地方安裝了木質的平臺,然后安放可以搖動的沙發和茶幾,為業主創建了一個自然悠閑的生活環境。

2.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安全感。在建筑環境中進行安全感的設計要有一定的限制,在環境空間、道路以及向的廣場上進行安全感的設計,比如在進行道路設計的時候,設計是要在道路轉彎的地方安裝照明設計,這樣能夠避免人們對環境不熟悉的時候產生一些安全事故。在一些高差相距小的路段要設計一定的緩坡或者臺階,這些都是基于安全性能的考慮。若是在道路和水體需要交叉的地方,若是僅僅只有汀步的話,老年人和小孩在通過的時候有可能產生暈眩感,這時可以使用圓橋加上汀步的結合手段,讓人們經過水體的時候有多項選擇。

3.屬于自己的空間。在進行建筑環境設計的時候,設計師要對人性進行一定的認知。人需要交流并且不喜孤獨,也需要展現自己;同時也需要靜下來休息,這種各方面都符合人們需要的場所能使其產生一定的歸屬感。因此,在進行建筑環境設計的時候,基本的結構特點是:其一是需要圍合與屏蔽。其二是界緣和依靠。人們都希望身邊有一些樹或者墻體等事物,讓人們有所依靠。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可以在公共的場所建設一些公共的設施,比如座椅、涼亭以及健身的小器材等,方便人們進行交流或者休息。

三、結束語

建筑環境有設計要以人為本,設計師必須要抓住人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設計出人們滿意的生活空間環境。

作者: 單位:邵陽學院

參考文獻:

[1]張陽陽.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以人為本[J].藝術科技,2014(5):272-272.

[2]石宏.淺議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中創造力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3(2):1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