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環境設計和文化打造策略

時間:2022-06-15 09:15:39

導語:幼兒園環境設計和文化打造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園環境設計和文化打造策略

幼兒園進行的幼兒教育是對幼兒的身心產生直接影響的因素,而幼兒園的環境文化布置則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因素,這兩種因素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都十分重要。因此,幼兒園應當在科學的教學環境下開展高校的幼兒教學活動,使環境發揮一定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的探究和互動。當然,幼兒園的環境布置需要以幼兒為中心,根據他們的心理狀態和年齡特點來設計富有童趣的幼兒園環境。這樣幼兒才能夠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受到環境的影響,感受到環境給他們的活力。

一、幼兒園環境布置要以幼兒為主體

由于環境是為兒童布置的,為幼兒使用,所以幼兒園環境必須適應幼兒的發展。考慮到這個原則,幼兒教師在布置兒童班級時就需要以兒童為主體,這個主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環境的布置要從幼兒的喜好和特點出發,給他們帶去舒適愉悅的活動環境;其二是幼兒園環境的布置要讓幼兒親身參與,在教師和幼兒的共同努力下布置班級,幼兒對整個集體會產生更加強烈的歸屬感,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

(一)布局方面

考慮到幼兒的活動量大,幼兒園的環境布局應當以簡約為主,無論是活動室內部還是外部的走廊部分,都不能用大量的掛飾進行裝飾,少部分掛飾的裝飾也要放置在兒童無法觸及之處,避免誤傷幼兒或被誤食。但是作為幼兒活動的區域,其裝飾也不能過于簡單,除了活動必備的設施外,還可以設計一些與活動相關的圖畫、天然飾品等,增添活動區的趣味,打造一個較為夢幻的童話區域。這樣幼兒才更有可能受環境的感染,沉浸在環境的氛圍里,自由地發展自己的情感。例如,在設計活動室時,將必要的活動設備放置在兩側,中間留出大片的區域作為幼兒行動的區域,角落里用圓滑的假石充當座椅,周圍墻體用綠葉和大樹掩飾,再增添一些動物的圖案,一個森林的活動區域便形成了,幼兒能夠從中想象出森林的樣子。

(二)師生共同參與從而增加幼兒的歸屬感

在幼兒園的環境文化布置中建議師生能夠共同參與,教師負責設計,將布置的任務分配給幼兒,甚至在布置時采用部分幼兒的美術作品,則幼兒進行活動時,都能夠從環境中感受到歸屬感,會認為這是他們自己的作品,是屬于他們的空間,這種歸屬感會讓兒童的身心更加放松,從而在活動中表現得更加自我,樂于將自己的內心打開。

二、幼兒園環境布置的文化打造策略

(一)適時提供物質材料并調整環境設置

幼兒對事物的認知需要通過活動來深入,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也是通過對具體物件的接觸來進行的,所以幼兒活動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部分。而幼兒活動需要耗費大量的物質資料,為了更好地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教師需要及時調整物質材料,確?;顒幽軌蛟谖镔Y完備的情況下有效進行。但是對環境進行調整絕不是單憑教師的主觀臆斷來決定的,是需要教師通過幼兒的活動表現,或者是直接對幼兒展開詢問式調查,了解他們對物質材料的需求,進而根據課程活動的安排和需要來對環境進行適當的調整,讓幼兒園環境實時滿足幼兒的發展。此外,隨著幼兒的認知加深、年齡不斷增長,他們的心理會產生變化,此時對環境的需求不同,幼兒教師只有慢慢地深入了解才能夠把握幼兒的成長特點,提供恰當的活動場所。而幼兒的個性化發展更是要求教師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物質材料,如喜歡音樂的兒童需要一個充滿音樂氛圍的環境,而喜歡美術的孩子則需要一個美術氛圍十足的環境??傊?,在不同的階段,針對不同的孩子,幼兒園需要為他們提供充足又恰當的物質,適時調整活動環境,讓環境起到正確的感染和導向作用[1]。

(二)要圍繞幼兒們開展環境的創建與設置從而體現全面性原則

當提及幼兒園環境時,人們想到的往往是物質環境,但實際上幼兒園的環境布置不僅包含物質環境,還包括了幼兒情感上的精神文化環境,這兩者是構成幼兒園環境的主要內容。物質上的環境我們可以通過場景和布局的設計來實現,但是精神環境則需要更深層次的能力,對幼兒園教師有更高的要求。此外,幼兒園的環境創設需要堅持全面性原則,就必須將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兩者融合起來,創建全面的活動環境,給幼兒的身體發育和心理發展提供良好的場所。例如,在認識自然的活動室內,幼兒園往往會將一些自然界典型的物質安置在活動區域,讓孩子觀賞和接觸,進而認識自然。但是這種環境創建只做到了物質方面,為了體現精神層面,幼兒教師可以圍繞著“森林之王”的童話故事來展開設計,既充分地展現了森林美,又能夠在認識森林的基礎上體現故事主人公對森林的向往和熱愛。受故事的啟發,幼兒也能夠在活動中明白什么是熱愛、理想和向往。1.幼兒園人文環境的創設要有的放矢,體現對幼兒的關愛前文提及了精神文化環境的重要性,精神文化環境的創設雖然并不復雜,但也需要注重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夠充分地展現對幼兒的關愛。具體而言就是要遵循幼兒園的自身條件,結合幼兒的發展狀態,設計恰當的人文故事,引導幼兒對世界和社會進行逐步的認識。例如,在幼兒園里,不同班級的孩子自身特點不同,為了創設有的放矢的人文環境,教師根據幼兒的成長狀況,設計活動方案,結合活動策略,對活動環境進行設計,同時考慮到幼兒的精神文化需求,設置環境時引入恰當的故事背景,在故事中激發幼兒的情感認知[2]。2.注重幼兒園精神文化環境的創設,塑造和諧、融洽的幼兒園氛圍就局部而言,精神文化環境的創設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傳輸;就整體而言,精神文化環境的創建對幼兒園環境的融洽與和諧具有重要影響。精神是引導思想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精神的感染,幼兒自身的善良、美好品質被激發,在和諧的環境中,他們會表現得更加溫柔,促進他們內心修養。例如,在開展涂鴉游戲活動時,幼兒園為孩子提供了彩色筆、白板等物質材料,同時還以粉刷匠的故事為背景,進行精神環境的引導,讓幼兒在歡快的氛圍下進行涂鴉創作。但是為了更好地突出合作性,培養幼兒的團結意識,幼兒教師可以設計小組合作的涂鴉活動,以“海洋”為主題,讓幼兒充分想象海洋的樣子,并以小組為單位,對幼兒的作品進行指導和評價,引導幼兒團結互助,共同構建他們心中的海洋世界。此時兒童的內心世界打開,以涂鴉為基礎,結識新的朋友。當幼兒身邊有小伙伴陪伴時,他們會感到更加自在,對幼兒園產生一定的歸屬感。因此,幼兒園教師要重視精神環境的創設,自覺地把幼兒園的精神環境當作日常業務來開展,不斷地創新精神環境的建設,讓幼兒在和諧、美好的精神環境中提升素養、健康成長[3]??傊?,幼兒園環境的布置不是純粹的物質環境堆砌,而是需要以幼兒為主體,進行精神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的雙向融合。利用物質環境來激發幼兒的實體感受,利用精神文化環境來引導和發展幼兒的思維和想象,兩者結合時,共同激發兒童的情感、意志。環境對幼兒的成長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幼兒的家庭環境不同,會導致他們形成不同的性格特點,而幼兒園作為幼兒集中活動的場所,要考慮到所有學生的性格特點,在綠色、美化、整潔、干凈的物質基礎上增加人文環境的創建。

參考文獻

[1]張帆.幼兒園環境布置對幼兒健康發展的作用[J].東京文學,2018,(7):238-238,237

[2]郭星白.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8(4):89-90.

[3]陳姍.優化幼兒園環境促進幼兒自主發展[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8(1):99-100.

作者:金琳 單位:陜西服裝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