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園林在現代小區景觀設計中應用論文
時間:2022-01-31 11:44:00
導語:傳統園林在現代小區景觀設計中應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我國小區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1.1景觀設計重形式、輕功能
目前許多小區的園林景觀,從設計到營造都未充分考慮“功能第一”的原則,如居民的活動、休閑、游憩、停車等基本功能的缺乏考慮,景觀營造側重于外在形式的美觀表現,驚嘆于設計圖紙平面圖案的美妙絕倫,使“景觀”成為“僅觀”,參觀的作用代替了園林參與性、共融性的功能和作用。
1.2景觀設計重氣勢、輕成本
一些小區的園林景觀為追求表面的美觀和氣勢以達到促銷的目的,不惜重金追新求異。例如,在一些小區中營造的大體量水景,當水景開放時場景非常壯觀,然而卻沒有充分考慮增加的投資成本,增加了購房者的房款支出,同時后期高昂的物業管理費用也使得當時壯觀的場景一去不復還。
1.3景觀設計重人工、輕自然
小區景觀設計沒有與周圍的環境和本身的地理條件聯系起來。一些現代居住小區為了增加建筑密度和容積率,設計時往往將小區中非常難得的自然條件如山體、水系等加以推平、填埋和改造,使得原有的天然石塊被移走,原有的涓涓細流泉水被填平,原有肥沃的表土連著野花用洗過的砂礫覆蓋,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外來的樹木花草創造的植物景觀……,這樣的“人造的天堂”實際上是破壞了自然面貌,造成與四周極不協調的“風景污點”,自然美和生態性極差。
1.4景觀設計重模仿、輕個性
目前,很多小區景觀都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各地的景觀趨于雷同,缺乏個性。景觀設計是一門高度綜合性的專業,它最終將以空間景觀的視覺形式展現給人們,使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藝術產品。同所有門類的藝術一樣,創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簡單模仿抄襲則是一種短期行為。因此,要避免“特色危機”,景觀設計師必須保持清醒的意識,對所處的環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獨到的理解并融入設計,同時認真分析地塊、謹慎開發,依居地塊的特征來做策劃,設計才不會雷同;重視和挖掘歷史人文以及本土文化,把握人們的精神需求,以創新理念塑造出體現本土文化人文生活環境,使業主真正回歸“心靈家園”。簡言之,設計要有自己的思想,才有靈魂,才具備個性。
1.5景觀設計重外表、輕意境
為了改善居住環境和小區樓盤銷售的需要,目前小區景觀建設的投入不斷加大,景觀外在表現形式的地位也越發突出。然而在大多數小區中,在場所的意境表現方面做得不夠,很少有象中國傳統園林中的那種詩與畫一樣的意境。當代中國的居住景觀,就是要在注重舒適、開放和生態的同時,營造出一定的意境,以增強居住空間的藝術感受,提高整個樓盤的文化品位,這種意境的營造需要融合現代和傳統的手法,整體上是體現自然生態和現代簡潔的風格,通過空間、路徑和材料的設計,體現出中國文化的特有神韻。
2.1設計理念的生態性發展
人性化、生態化的設計理念將引領21世紀住宅景觀的設計。生態園林景觀在設計觀念上強調“以人為本”,追求“生態平衡”,建筑、人、環境相結合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因此,在生態園林景觀中不單純追求大片中央綠地,而更強調推窗見綠、出門觀景、進園聞香的自然生態環境,景觀設計要盡量體現自然之美,充分發揮和利用自然的優勢,讓自然的本原的東西發揮作用,做到草坪可憩、林中可游、水溪可親,真正營造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自然境界。
2.2設計主題的多樣化追求
由于小區所在地理位置、居民嗜好、居住文化均具有多樣化的要求,因此,不同的小區景觀在設計主題方面將會出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主題多樣化的設計將直接導致環境景觀的藝術性呈現多元化發展的態勢。
2.3景觀文脈的延續性營造
居住區環境文化氛圍的營造,在實際操作中將更加注重居住區所在地的自然環境及地方建筑景觀的特征,挖掘并提煉和發揚所在地域的傳統歷史文化,同時兼顧環境文化的豐富性、多元性與連續性,使現代人居景觀環境具有高層次的文化品位與特色。強調并突出居住環境景觀文脈的延續性是創造小區景觀特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2.4傳統家園景觀的再重視
中國傳統園林被世界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中國造園藝術對世界園林特別是對日本、歐洲園林影響極大,從十七世紀直至今日,這種影響有增無減。中國園林中的家園傳統造景手法可思可用,可觀可游,既可脫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損園林之神貌,這種住宅景觀以其獨有的魅力為世界各國人士所好。這是先人為我們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它在我國未來居住景觀設計中將重新受到設計者們的高度重視。
3中國傳統園林在小區景觀設計中的傳承與發揚
中國傳統園林源遠流長,經過數千年發展,已形成風格各異的多個流派,技藝精深,內涵豐厚。中國現代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不能脫離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居住習慣。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的園林藝術,是小區景觀設計發展的健康之路,也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在景觀設計中的傳承與發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3.1傳統造景手法的借鑒
如杭州西湖十景中的“因時而借”:“蘇堤春曉”是春景;“曲荷院風”是夏景;“平湖秋月”是秋景;“斷橋殘雪”是冬景。從一日時間變化看,則“蘇堤春曉”是晨景;“雷峰夕照”是夕景;“三潭印月”是夜景。這種因時而借、借景命名的手法在中國傳統園林中經常采用。再如蘇州拙政園,通過枇杷園的圓門洞看雪香云尉亭,從倒影樓窗口看宜兩亭,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借景、對景和框景”的設計手法,透過特意設計的門洞或窗口不經意間看到一處美景,這個美景的構圖如同一幅畫嵌于畫框之中。這種設計手法在極其有限的空間內,通過增強景觀的深度感和層次感,而得到意境的深遠。
在現代居住景觀設計中要很好地繼承中國傳統園林高超的手法,通過現代的景觀元素,多層次地借景和對景,創造出令人驚喜的空間感受和詩意般的意境體驗。
3.2空間處理方式的運用
中國傳統園林空間的處理手法主要體現在空間融合、空間劃分和空間對比等幾方面。
小區景觀設計發展至今,中國傳統園林的借鑒和運用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在現代居住區園林景觀建設中完全可以得到全新的詮釋和發展。我們可以相信,一門新的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景觀設計學將在現代景觀建設的發展中逐漸充實、完善和成熟。因景生境,景觀無所不在的人居美好環境將是園林設計工作者追求的目標和境界。
參考文獻:
[1]俞昌斌.居住景觀設計運用當代中國風格的探討——2008易亞源境杯首屆中日景觀設計高峰論壇[R].2008.
[2]王華.居住社區中的“鄰里交往”與“空間環境”分析[J].建筑知識,2004.
[3]周儉.城市居住區的規劃原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
[4]沈清基.城市可持續發展原則與城市生態建設[J].城市規劃匯刊.1999.
[5]李德華.城市規劃原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6]黃曉鸞.居住區環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4.
[7]魯敏,林黃杰.園林景觀設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8]李敏.城市綠地系統與人居環境規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年.
[9]章俊華.居住區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摘要:結合多年的園林設計實踐,文章分析了我國小區景觀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了小區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最后對中國傳統園林在現代小區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關鍵詞:中國傳統園林;現代居住小區;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