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景觀設計分析研究

時間:2022-04-01 03:03:35

導語:“新中式”景觀設計分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中式”景觀設計分析研究

摘要:住宅景觀可以說是現代人居環境中的關鍵性因素,潛移默化地對現代人的生活產生著影響。由于西方設計思想的不斷涌入,國內很多小區的住宅景觀設計都出現了脫離本土文化的問題。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們應當在傳統中式設計和現代設計思想中尋求新的契合點,自此“新中式”風格得到了非常迅速的應用和發展。

關鍵詞:住宅景觀;新中式;設計手法

住宅屬于現代人生活中關系最為密切的建筑,其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時代的發展與人們審美觀的變化。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人對人居生存環境的要求逐漸提升,景觀設計作為人居環境中的重要因素,是現代空間設計中的必備條件。在現代景觀設計背景下,擁有特殊的文化內涵以及人文風情成為越來越多設計人員的追求,新中式風格也在這樣的形勢下應運而生并獲得了較快的發展。

一、新中式設計概述

新中式設計理念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我國傳統建筑設計文化和思想。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唯有持續的創新才能夠確保新中式設計風格更科學地應用于住宅區的景觀設計中。同時,對設計人員而言,還必須要了解到這一風格的應用并非是單純地把傳統文化因素堆砌到景觀中來,而必須要在深入理解和認識傳統文化內涵的前提下,讓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建筑設計思想更好地融合。新中式景觀設計風格即住宅區景觀不單單需要在外形上充分凸顯出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同時還需要擁有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進而符合現代人的居住心理需要[1]。例如說目前部分新中式住宅區往往會選擇相對典雅的色彩,另外依靠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經典圖案來凸顯出新中式風格的韻味,隨后在進行景觀布局中予以融入,得到擁有中華文化特色的空間景觀。

二、新中式景觀設計特點

(一)中國傳統符號和景觀相結合

我國傳統符號屬于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標志物,類似于四大神獸、象形文字等,都屬于中華民族的代表性元素。在新中式景觀設計過程中要求我們必須要重視風水學說、遵循山水之道、推崇天人合一。但和過去古典園林景觀設計手法比起來,新中式景觀設計風格做出了進一步的簡化,不再像過去那樣山石重疊、庭院理水,而是選擇以流水景觀或者水岸的方式來代替。牡丹屬于國花,它必然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性物品,另外窗花也蘊含了極為豐富的傳統文化,在奧運村的景觀設計中我們能夠找出它們的影子,奧運村中四個不同的區域,設計師分別在坐凳、草坪燈以及屏風等裝飾中融入窗花圖案,讓我國傳統符號和住宅景觀充分地結合起來。

(二)植物空間的層次性

對于植物景觀的設計來說,新中式景觀設計風格和古典園林設計的最大差異是,不再像古典園林設計那樣繁復,新中式景觀設計風格表現出更加簡潔化的特征,植物層次類型相對較少,基本上選擇經過修剪的植物與自然植物進行搭配。選擇自然型植物景觀予以搭配屬于新中式景觀設計風格中的一大特色,通常來說主色調偏綠色,利用較為簡潔的植物搭配,把我國古典園林文化藝術氣息和現代設計元素完美融合起來,讓住宅景觀不但能夠凸顯出文化內涵,同時也彰顯出時代特征。

(三)造園手法多變

新中式景觀設計過程中,借助于對傳統園林設計理念和現代元素的融合,從各個角度來創設景觀空間,靈活地應用各種造園手法。比如說增加景窗、依靠植物實現空間的連接、創建長廊來實現空間分割、設計門洞延伸空間等,從而更好地突破空間的束縛,有效地增強住宅區景觀的層次感。例如說某小區的大門設計選擇障景法,把景色放置于青銅、玉、漆文化之后,創設出了類似于欲揚先抑的效果;而西安的曲江華府在設計過程中選擇了借景的方式,利用一條廊架創設出了賞景透視線,讓住宅區內的人在欣賞景觀的同時還可以把遠處的現代城市風景放到視野中,延伸了景物的廣度與深度。

三、新中式景觀設計手法

(一)造景手法

新中式景觀設計風格和我國傳統中式設計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其通過框景、障景、借景、對景以及夾景等傳統中式設計手法,與現代設計元素與相關材料靈活科學地融合起來,創設出更為豐富多彩的住宅景觀,構成了多層次的空間景色,實現了一步一景的設計目標。新中式景觀設計的造景手法凸顯出了含蓄而不張揚、典雅而不造作、自然親近的特點[2]。

(二)水景設置

因為人具有天然的親水性,在住宅區景觀設計過程中,水景必不可少,新中式景觀設計過程中,水景也是非常關鍵的內容,而住宅區中水的形式一般來說是水池、疊水等,水形、水勢以及水流的動靜狀態都會對景觀設計的實際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新中式景觀設計中,水景的形式通常是自然水景、庭院水景和裝飾水景等。所謂自然水景指的是依靠自然的河流湖泊、保持過去的自然水系,水體靜止狀態下較為平和,動態時則可以感受到動的美感;庭院水景往往屬于人造水景,按照庭院的實際大小來引水造景,庭院面積也會對水景分布產生一定的影響;裝飾水景一般來說是為了人們休閑時的欣賞,對環境氛圍起到一種烘托的作用,通常來說應用于主景觀軸線中,對水狀態予以靈活的控制,選擇適當的道具來符合現代人對水景欣賞的審美需求,另外對于景觀的導向,人群的集散也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

(三)植物搭配

和相對傳統的中式景觀設計植物搭配相比,新中式設計風格更加簡單。過去的植物配置中,植被類型十分豐富,以植物的自然形態予以混植,從而實現更加豐富的視覺上的感受;新中式景觀設計風格融入了修剪植物,將自然形態的植物和修建植物進行混合搭配,統一的色彩與視覺感受,創設出了一種現代式的更加簡潔的風格,另外也可以從中感受到較為強烈的傳統文化氛圍。一般來說植物應當盡量選用枝干修長、花小色淡的品種,例如說竹、垂柳、菖蒲或者芭蕉等,創造出簡潔大方、明凈而具有文化意境的空間景觀。

(四)顏色運用

新中式景觀設計風格要彰顯出我國文化特性,要求繼承傳統中式設計中的一些經典元素,而顏色便是其中一種十分關鍵的內容。在新中式設計風格中,顏色的運用可以充分地體現出我國傳統文化的色彩,比較常見的如中國紅、玉脂白、琉璃黃等,另外也可能選擇木原色或者黑色。這類色彩的合理搭配能夠創造出一種尊貴、細膩的景觀環境。

(五)景觀小物設置

新中式設計風格中對于景觀小品、燈具或者其他裝飾品的選擇也需要彰顯出傳統文化內涵,讓人從中感受到古典風情。依靠我國傳統文化元素,配合抽象的藝術手法,將景觀小物設置于鋪裝、大門或者座椅上,也可以設計一些雕塑小品等,讓住宅區內的人們能夠從一些小物品中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內涵[3]。

(六)院落的圍合

院落一直都屬于中式景觀設計手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創設出圍合的庭院空間,把景色帶入空間,這是新中式設計風格的重要形式。如某住宅區選擇全院式布局,房屋位于周邊,空間由房屋圍合而成,這種布局設計充分體現出庭院的私密性。又如某住宅區由若干群體拼接而成,分別為庭院別墅的六合院、四合院以及立體小院等,構成了一種內向型的景觀空間。這種以院為內向性空間,創造出內斂的氣質,進一步凸顯出了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四、新中式設計在住宅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本文選擇萬科第五園作為分析對象,其處于深圳市中部經濟發展軸線上,其萬科第五園的整體布局設計以“村落感”組團,建筑層數主要根據地勢情況從南至北慢慢升高,同時與住宅區內的水景相聯系,構成了以新中式風格與傳統民居風格相融合的新景觀。整個第五園繼承了中式古典的設計理念,基本上采用較為清淡的徽式建筑作為主色調,強調“素”的效果,另外也配置了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天井、大院等,植被主要按照地勢情況同時結合立面變化來設計。

(一)萬科第五園的植物景觀設計

萬科第五園的植物景觀設計過程中,主要植被選擇了能夠代表我國傳統文化的竹子,同時配合蘭花、薔薇等植物予以點綴,凸顯了中式風格的寫意,也體現出了近景、中景、遠景不同層次的空間展示。第五園內各個住宅建筑的間隔不是非常寬,竹子的栽種可以有效地轉移人的關注點,讓本來較為局促的空間更為豐富,同時形成一種視覺錯覺,讓空間開闊度更好。

(二)萬科第五園的色彩設計

因為萬科第五園的建筑要求,在設計過程中并未選擇傳統的中國紅或琉璃黃,而采取了和木質材料本色相貼近的灰色,之后通過不同的拼裝技巧,在色彩紋理方面凸顯出中華傳統文化風格。植物色彩以綠色為主,凸顯出一種清新素樸的環境氛圍。為了讓住宅區內景觀擁有更好的視覺效果,部分景觀色彩選擇了白、黑、綠相搭配的方式,如黑色的花池、白色的裝飾以及綠色的竹子,對比之下帶來了更具有層次感的色彩空間,讓人們充分地體驗到自然的感覺[4]。

(三)萬科第五園的建筑特色

萬科第五園的設計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建筑特色。我們知道新中式設計風格往往會借鑒很多古典造園手法,同時融合一定的現代設計元素,讓整個住宅區的景觀空間變得更為多彩,從而來實現以小見大的效果。在萬科第五園中,設計人員選擇了漏景的方式來讓整個住宅區的景觀層次變得更加豐富,借助于實墻、漏墻的交錯設計,實現對空間層次的合理劃分,讓整個空間帶給人一種半封閉、半開放的感覺;同時還依靠現代化的景墻窗框,把遠處的水景予以合理的攝入,人們身處于園中能夠有一種置身于湖面的感覺,把傳統的實體美和現代的朦朧美真正更好地融入起來,為現代人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

五、結語

總之,居住區景觀設計對于現代人的生活來說已經非常重要,新中式景觀設計風格不但很好地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同時也充分地考慮到了現代人的實際生活需求,而這也給國內建筑空間景觀設計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所以,在未來的居住區景觀設計過程中我們還必須要積極地總結相關經驗,科學地繼承與發揚傳統建筑設計文化,同時積極借鑒西方設計理念,從而讓住宅區景觀能夠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作者:王雅彬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

參考文獻:

[1]于健穎,于貞,朱秀麗.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手法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6,(18):75.

[2]肖俊琪,廖紫惠.基于符號學的新中式景觀設計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6,(09):68.

[3]李若愚.新中式居住區空間景觀設計的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6,(09):69.

[4]楊雪瑩.淺析“新中式”風格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及手法探究[J].城市地理,2016,(14):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