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景觀設計論文
時間:2022-06-30 09:43:37
導語:茶園景觀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中國山水畫意境探析和發展演變
中國山水畫的起源可以上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那時在玄學和清談之風的影響推動下,歸隱山林成為當時的一種社會風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山水之中找尋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山水畫也就應運而生。我國山水畫并不是對自然風景的簡單描寫,而是把自己的審美、思想、感悟、價值、追求等融入繪畫里,進而讓自己的主觀世界與眼前的客觀世界合二為一。山水畫中的一鳥一木、一山一水,無不蘊含著作者的態度和思想。山水畫的精髓和靈活是意境。其實我國傳統文化對意境的追求不單單體現在繪畫當中,早在先秦時期,諸多文人和大家就強調文章的情感性。如儒家認為文學創作不單是要文通字順,而是要在寫作中把作者的情感融入進去,讓讀者透過文章能夠覺察到作者的內心世界。道家則認為寫作的本質是要構造意境,文字只是一個媒介,讓讀者通過文字感悟到這種意境,最終“得意而忘言”。藝術是相同的,我國傳統文化在文學中的意境構造,必然會影響到后代繪畫藝術意境的形成和發展。在魏晉時期,山水畫開始形成,與西方風景畫的寫實主義不同,我國山水畫從一開始就是一種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的審美價值具體呈現。它以山水風景為基礎,融入了作者的人格理想與價值追求。但是,魏晉時期的山水畫相對比較簡單,主要是“以形寫神”,經常是寥寥幾筆,便是山水之狀。當時的畫家并沒有創造出更多的繪畫手法,在融入自己情感的時候,往往也是用具體的事物來表達,比如說一片松林、幾根竹子、一間草屋等,每一種事物都蘊含著作者不同的情感訴求。這種“以形寫神”的手段,簡單而明了,能夠讓讀者很快察覺到作者的內心世界。與此同時,這種早期山水畫對自然事物的描繪,影響了后代山水畫家對事物的選擇,從后代的山水畫所描繪的對象來看,大多都是以山水、竹子、草屋、松樹、扁舟以及廟宇等事物為主,這都來源于魏晉時期“以形寫神”的審美觀念。到了隋唐時期,山水畫的發展又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在繼承了前代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質的基礎上,又加入了一些新的表現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把詩歌的境界與繪畫的境界融合起來,唐代是詩歌璀璨的年代,政治上的穩定開明以及經濟上的繁榮,催生了一大批著名詩人,如李白、杜甫、王維等。在這些詩人中,不乏一些在詩歌與繪畫方面都有高深造詣的名家,例如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聞名于世的著名詩人王維,他的詩注重對意境的構造,讀之猶如在欣賞一幅美麗山水畫,譬如說那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對傳統山水畫提出了新的主張,他強調要把繪畫跟詩歌聯系起來,一是要做到詩中有畫,另外一點是要用詩歌的藝術手法去繪畫,讓山水畫不再單單是不動的風景,而應當是凝固的詩歌,讓人從畫中能夠感受到優美的詩情,達到“畫中有詩”的目的。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我國山水畫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開始注重構圖、景觀設置、層次起伏、鋪墊等方面藝術手法。到了兩宋時期,山水畫在意境的構造上跟前代相差無幾,可以說已經定型和成熟了,但是在畫法和技法上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和提升,比方說“六要”的繪畫技巧,六要分別是氣、韻、思、景、筆、墨。可以說這“六要”基本奠定了我國傳統山水畫的繪畫要點,此后歷朝歷代的山水畫家,都是按照這幾點進行學習和繪畫的。這“六要”中的“氣”指的是繪畫前要心隨筆運,心中要先做到胸有成竹。韻,指的是在繪畫時,要有韻律,要學會輕重緩急,要有主有次,時而舒緩時而急促時而恢弘時而低沉。思,指的是心中要有物體的大體形狀,在繪畫前要做到心中有數,仿佛畫本身就在那里,作者只是將其顯現出來。景,就是要做到景觀設置合理、布局巧妙,讓人觀之有詩情畫意。筆,講究的是在繪畫過程中的下筆技巧,要在依照法則的基礎上,靈活變通,不能死板守舊。墨,講究的是用墨的技巧,要做到層次分明,有淺有深,顏色自然。值得一提的是,兩宋之后的山水畫,尤其是元代的山水畫,少了一些灑脫和恢弘,多了幾分傷感。因為元代的政治環境比較惡劣,另外重武輕文,特別是排斥漢族文人,因此很多山水畫家比較落魄,他們把這種失落之情融入到了繪畫當中,在著墨上多用淡色,畫面整體情調比較淡泊,又夾雜了些許傷感。元代的山水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明清山水畫以及近現代山水畫的風格和意境,為山水畫的意境中增加了幾分逃逸淡泊之感。
我國茶葉觀光園產生于臺灣,憑借著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種茶歷史,臺灣在20世紀七十年代別具匠心地發展出可以讓游客觀光、游玩、體驗、購物的茶葉觀光園。在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兩岸開始大規模地進行文化和經濟的來往,臺灣的茶葉觀光園模式也隨著傳入大陸。但一開始只是在沿海地區的茶產區有所發展,比如說福建、浙江等地。21世紀伊始,隨著我國正式開展農業旅游后,我國內陸地區的茶葉觀光園才得到快速的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大陸茶葉觀光園存在著諸多不足,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不少茶園在景觀設計上存在著一些偏差和缺陷。
2.1景觀設計理念存在偏差,景觀設計與周圍環境不太協調
從現實來看,我國的茶產區大多分布在一些風景秀麗、青山綠水的地方,在這里建設茶園,最重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就是當地的自然環境。尤其是對生活在現代都市里的人們來說,回歸自然、放松身心是他們去茶園觀光的主要目的。但是反觀我國一些茶園,卻采用了一些與當地自然風貌格格不入的景觀設計,有的是一味圖洋圖大,建設一些富麗堂皇的酒店、餐廳、超市,嚴重破壞了茶園本身“天人合一”的特征。有的是設計理念比較落后,雖然有相應的景觀設施,但是這些景觀與茶文化相去甚遠。比方說一些茶園為了吸引顧客,建設一些漂流項目、水上娛樂設施、游樂場等,這嚴重違背了茶園幽靜、高雅的文化內涵。這些景觀設計,也許能在短時間內吸引一些消費者前來游玩,但是很難得到長久的持續發展。
2.2景觀設計比較單一,并且有著很嚴重的同質化現象
從實際看,無論是河南、浙江、福建還是云南等茶產區,其茶園景觀大多集中在采摘、茶藝、購物等方面,很少有創新,這就會讓游客產生厭煩和疲倦,基本上去了一個茶園就不想再去第二個茶園了,因為基本上是“千園一面”,大同小異。深究其因,不難發現,這種“千園一面”情況的產生,與一些茶園的設計惰性有很大關系。一些茶園的設計比較好,會引來其它地方茶園設計者前來參觀學習,有的為了省事,直接拿來為我所用。比方說在河南和云南等地的茶園,其在景觀設計上竟然采用的是江南風格,與當地的風土人情和人文環境相差很大,讓游客感受不到茶園與當地文化的融合,顯得不倫不類。
3山水畫意境與茶園景觀之間的關系
意境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和精髓,而這種意境不僅能夠讓人感受得到,更主要的是其并不虛無縹緲,不像空中樓閣一樣虛幻而無法觸摸。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源自于現實,是一種讓人們可玩、可看、可行、可居的意境,它的文化基礎和精神基礎與景觀設計相通相融,可以被移植到現實中來。首先,山水畫所蘊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與茶園景觀設計十分契合。我國山水畫出現的年代與我國茶文化形成的年代基本一致,都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另外兩者產生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背景也相差無二,都受到了道家思想和當時清談之風的深刻影響,因此兩者都蘊含著“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山水畫中的“天人合一”,講究的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和內心追求注入到了繪畫當中,用青山綠水、竹林清泉去表達自己的高尚人格。而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張飲茶者要通過茶這一媒介,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從云卷云舒、明月清泉中感悟到宇宙的規律,進而凈化內心,讓自己變得更加從容而平和。因此,山水畫的意境和茶園景觀設計是相同的,都是試圖通過自然景觀或是與自然景觀相匹配的人文景觀,讓觀眾或是游客得到精神和內心上的享受。其次,在現代化碾壓傳統人文環境的今天,茶園景觀更需要用山水畫的意境去重構中國人的精神家園?,F在,我國城鎮化步伐日益加快,傳統的社會人文環境被現代化的樓房、公園、馬路等設施所取代,中國傳統的民居和環境已經所剩無幾。當然,現代化本身是順應時展的,其目的是為了讓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舒適和便捷,本身并無可厚非。但是也要看到,很多人開始追求那種記憶深處的“鄉愁”,因此,在茶園景觀設計中,就應當大膽地采用中國山水畫的意境表現手法,把中國人的“鄉愁”原封不動地移植到青山綠水之中,讓人們的“鄉愁”望得到、摸得到。
4中國山水畫意境在茶園景觀設計的應用
我國的茶園多分布在山脈和丘陵地帶,多為有著青山綠水的美麗風光。因此在一些山脈較多的茶園景觀的設計上,可以學習和采用山水畫里面的山脈層次組合的表現手法,設計出層次感和立體感更加強烈的茶園景觀。而對那些地處丘陵地帶,山脈較少且山勢平緩的茶園,則可以園區內較高的建筑物為參照,將其當作“主峰”,運用山水畫的布局理念進行景觀上的設計。比如說其景觀根據園區最高建筑向兩邊依次遞減,呈現出平緩下行的態勢。同時,在前后的景觀設計上,也應當以最高建筑物為參照,大體上分為前后兩支,呈現出一種環繞擁抱的布局形式。設計者可以采用這種景觀設計方式,讓景觀主次分明、錯落有致,一方面可以讓園區富有韻律感、節奏感和立體感,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保持園區中空氣的流通。我國的山水畫中不能缺少山和水。古語有言:“水隨山而行,山界水而至”,傳統山水畫中水的類型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動態水,一種是靜態水。動態水能夠讓人感受到一種明快而活潑的感覺,靜態水則可以讓人的心情舒緩而平和。在茶園景觀設計中,應當充分借鑒山水畫中對水的表現形式,一方面要通過建設池塘、小河等靜態水景觀,給茶園注入一種平靜而從容的意境。另一方面,還要充分利用園區里自然河流、瀑布、小溪、泉水等動態水,將其設計成可供游客觀賞的自然景觀。對一些缺乏動態水的茶園,可以建設一些噴泉、涌泉等人造景觀,來增加茶園的動感。最后,還要充分借鑒中國山水畫中的常用元素。中國山水畫和茶文化一樣,都推崇竹林、松樹等自然事物,因此在茶園景觀設計中,應當大膽地采用這些設計元素,并結合中國文化將其布局到合適的地方。比如說在房前屋后可以種植一些竹子,在靠近水流的地方種植一些松樹,以此來達到一種“不可居無竹”和“風入松”的高雅意境。
作者:李中亞 單位:中原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1]李西洋.山水畫意境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運用[J].現代裝飾(理論),2012(10):230.
[2]周嵐.關于茶文化旅游的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0(6):58-61.
[3]林馥茗.開發茶文化旅游促進茶產業發展[J].茶葉科學技術,2007(3):31-32.
[4]李大勛.現代景觀設計意境創造的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13.
[5]楊爽,張建紅,郎嬌.文人園林意境美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運用[J].民營科技,2010(6):263-263.
- 上一篇:園林景觀設計地域文化分析
- 下一篇:海口城市濱水景觀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