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對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思考
時間:2022-11-20 09:27:15
導語:傳統文化對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普遍存在著教學模式單一、學生人文素養不高、創新能力欠缺等問題,這與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缺失有著很大關系。探索有中國特色的設計之路,應該立足傳統文化,從課程設置、教師培養、學生引導等方面采取積極措施,培養能夠服務于本民族本地區的應用型設計人才。
關鍵詞:傳統文化;藝術設計;教學
(一)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重要性。藝術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用藝術的形式美感影響和改變日常生活,因而藝術設計具有很強的應用型和目的性。藝術設計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涉及到建筑、環境、平面、裝飾、多媒體等諸多方面,全面而細微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藝術設計教育是專為滿足社會大眾這一需求而設置的學科,藝術設計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備良好科學文化素養、敏銳審美視野和綜合實踐創造能力的專業設計人才,以協調社會進步與藝術設計發展之間的矛盾。可以說,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成果,直接影響到了當今社會人們對于生活美的認知和感受,因而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1.起步較晚,模仿痕跡重由于藝術設計在我國萌芽較晚,改革開放以后才逐漸發展起來,因此,藝術設計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期也很短。藝術設計教育最初在我國名為“工藝美術”,直到。1998年才正式更名為“藝術設計”,2011年,藝術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門類。而西方社會的藝術設計發展可以追溯到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科技的變革導致了早期設計萌芽的產生,在其后的半個多世紀中,設計思潮迅速席卷了整個歐洲大陸,并逐漸成熟壯大。中國的現代藝術設計從脫胎開始,就一直受著西方社會的影響,近現代受日本和韓國設計的影響尤其之大。我國藝術設計教育也同樣承襲西方模式,包豪斯建立起來的教育模式在現代教育中依然留有很重的痕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生創作作品表現出來更多的是西方設計理念,無論是作品的形式還是內涵,都留有濃重的外來設計印記。2.基礎薄弱,人文素養不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屬于藝術類專業,高考時對文化分要求較低,導致大部分學生文化基礎薄弱,人文素養不高。藝術類學生由于求學原因,過早地步入社會獨立生活,因而思想更為活躍,行為更為自由,缺乏約束性。這樣就導致其在形成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早期,沒有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引導,容易放任自流。尤其是在當今的社會,區域經濟文化高度融合,他們面臨著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西方文化入侵與碰撞,更多表現出來的是追隨與盲從,而缺少自我的判斷和選擇。由于我國歷史原因,傳統文化出現過較大的斷層期,很多優秀傳統美德、民族藝術、悠久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發展,這也成為當代藝術類大學生人文素養不高的一大原因。[1]3.固有模式,思維態勢單一。目前,我國藝術設計專業主要開設于各大專門性美術學院或者綜合類大學的美術系中,教育方式還是無差別式教育。專業基礎課仍是以“素描”“色彩”“三大構成”為主的固有模式,過分注重技能訓練,而忽視了傳統文化教育,很難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辦學模式。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導致學生缺乏創新力和想象力,培養出來的是大量的“高級技工”,而非優秀設計師。簡言之,設計沒有了民族土壤的滋養,缺乏本國特色,就只能一味模仿國外,失去自我靈魂,也同樣失去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而據相關調查顯示,藝術類大學生們獲得和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途徑主要通過書籍閱讀和現代媒體傳播,而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的比例不足10%,由此反映出藝術設計課程設置中傳統文化的嚴重缺失。這種缺失不僅影響著傳統文化自身的傳承與延續,也影響著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人才培養方向和專業發展前景。
二、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藝術設計課堂中的時代價值
(一)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來我國人民在生產勞動中創造形成的,是我國政治、文化、經濟、藝術等各方面在歷史長河中的沉淀和反映。中國傳統文化首先包括意識形態,之后包含藝術形式,進而是民間習俗傳統等。傳統文化發展至今,由于歷史和社會的各種原因,許多優秀文化已經或面臨失傳,許多人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也越來越低。使傳統文化觀念與藝術設計教育課堂對接,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對傳統藝術和傳統審美的接受,也能夠為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找到新的出路。(二)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設計從來都不是單一文化的體現,因而要求設計從業者應該是一名復合型人才,兼具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F代藝術設計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社會文化發展程度,設計本身應該反映本國人民需求,符合本土文化特色,因此,藝術設計教育者應該具有歷史使命感,以培養能夠立足本土、為本土服務的設計人才為己任。傳統文化觀的核心是“和”,在當今社會中,可引申為“和諧”“融合”,這一核心觀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方面相承接,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高校藝術人才教育也有著重要意義。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設計課堂中的滲入,可以創建和諧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環境,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幫助其在思想尚不成熟階段形成社會道德觀,使其具有民族認同感,這對今后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方向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2](三)探索和發展中國設計之路。目前,我國設計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創意缺乏、盲目模仿、作品蒼白。設計如其他任何藝術形式一樣,都應該是有傳承、有方向的。一個沒有傳承的設計,是沒有靈魂的,只能模仿甚至抄襲。中國設計發展雖然晚,但是,中華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為中國設計發展提供了天然的優質環境。例如,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民俗藝術,形式豐富,表現多樣。每個地方的民俗藝術都深具當地地域特色,有著與眾不同的審美意趣,這與當代設計者苦苦探尋的設計獨立性不謀而合。設計應該是立足當代、服務本地市場的,需要具有與歷史、與民族、與地方相符的藝術特色。作為設計教育者,要懂得如何利用資源,如何有效對學生進行引導,將傳統文化這一優勢充分發揮到設計教育以及設計本身中來,探索和發展屬于中國自身特色的設計之路。
三、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的方法與途徑
(一)調整培養方案,增設相關課程。藝術設計教育同其他學科一樣,是以培養方案為課程設置基礎的,構建合理而科學的課程結構是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關鍵。藝術設計的課程一般包括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實踐課三個部分,每個部分對學生未來藝術設計專業發展都有著不同的作用。文化課是通識教育,也是一切專業課程的導入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將不同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為學生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專業基礎課,學習的是藝術設計學科共同的基礎性課程,培養從事設計專業學習必備的能力,也是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前提條件,是需要每個學生必須學習的。專業實踐課則是在基礎課的層面上,提升學生專門性技能和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尋找實現創意的表現方法。[3]加強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藝術設計課堂內的融入,應該從藝術設計教育課程的各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在文化課中進行思想滲透。對已有的中國美術史和民間藝術鑒賞類文化課,可以提高其教學比重,重點傳達傳統人文精神,打造精品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傳統審美觀和民族認同感,為后期設計打下精神基礎。另外,在通識教育階段,可以增設傳統文化類的選修課程,如《傳統禮儀》《傳統詩詞》《傳統戲劇》等內容,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幫助他們樹立民族自信;其次,在專業課中完善課程體系。大部分學校的設計類專業課程,都沿襲了包豪斯的教育體系,偏重技法和表現訓練,而忽視了人文培養。因而在現有專業課基礎上,加入中國傳統藝術課程。比如,在專業基礎課中,可以增設傳統圖案設計課,以民間傳統文化為入手點,分析傳統圖案的吉祥寓意以及民間審美特點,進而引申到傳統圖案的構圖形式、色彩表現等技法層面,一步步地引導學生理解、認知以及接受傳統藝術。此外,在專業實踐課中,更是可以通過課堂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學習中國傳統藝術。比如,可以設立傳統剪紙課程,課程可以分為講授與實踐兩部分,講授部分可以聘請民間手工藝人作為外聘教師,講授剪紙藝術的起源、傳承以及當今發展;實踐部分可以作為藝術設計外出考察課程實現,帶領學生們探訪民間剪紙藝術勝地,探尋藝術之源,感受民間藝術魅力??傊谡n程設置上,應該體現出技術層面追求世界性和前沿性,精神層面注重人文性和民族性,最終能夠培養出具有文化底蘊和創新能力的設計者。(二)加強教師培訓,轉變教學理念。高校教師是高校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引導、推動的作用。高校設計專業教師的職責不僅僅在于“教”,更重要的是對于學生設計思維與方法的培養,因而,教師自身就應該具備過硬的知識結構和人文素養。設計教師在教學中要牢牢把握住一個問題,是要培養一個技工,還是一個創新者。首先,教師應該注重個人人文素養,可以通過進修和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技術與內涵相統一,有效傳達傳統文化的設計理念。其次,學校要加強和重視教師傳統文化素養,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提高和學習機會,可通過聘請知名專家來校講座和組織教師外出進修、交流等方式實現。作為教師,應該把學習到的傳統文化知識消化吸收,再進行轉化,在教學中系統地傳授給學生,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在設計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設計思維,能夠將傳統元素運用到設計實踐活動中去。學校還應該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教學評估體系,用以測評、管理和引導教師教學行為。評估不應該只以上了多少課時的“量”為標準,更應該側重于教學效果。建立與傳統文化課程相符的教學評估體系,應以學生素質測評、作品評價以及社會實踐反響為基礎,綜合而有效地進行評估。評估的目的也絕不是簡單的評分,而是通過這種評估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進而有針對性地改進。(三)了解學生需求,營造文化氛圍。加強學生與傳統文化、傳統藝術之間的接觸,組織學生進行民間藝術考察與學習。以滄州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平面設計專業為例,每年都組織學生進行外出考察??疾炷康氖菫榱耸箤W生多接觸民間藝術,陶冶藝術情操,培養傳統審美眼光。考察活動安排學生深入民俗藝術繁盛的陜北民間,參觀當地民俗博物館、美術館、歷史文化館等,領略當地民情民風,并從中感悟傳統文化魅力,提煉民間藝術元素,以用于日后的設計創作中。提倡學生組成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的社團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宣傳活動,以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了解和認識的熱情,促進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社團可以定期組織傳統文化和藝術講座,也可以組織文化知識競賽,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發揮專業特長,鼓勵學生進行傳統文化類藝術創作,形成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學??梢越M織設計專業學生開展一系列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的設計活動,運用手繪、印刷、雕塑、剪紙等多種形式進行表現,作品可在展廳、樓道或教室展出。一些適合懸掛的作品,也可以掛在墻面,形成一系列文化長廊,使傳統文化與藝術之美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校師生。另外,可以在一些傳統節日如端午、中秋、春節等前夕,舉辦相關主題活動,讓大家了解傳統節日的來源、民間習俗、神話傳說、傳統禮儀等等。作為學校,也應該完善學習設施,形成具有廣泛教育功能的特色學習環境,如建立具有專業特色的圖書館,以供學生借閱及學習,這對校園文化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
總而言之,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發展中,有著不可忽略的價值與意義,因而高校設計教育者應將傳統文化作為重要內容,真正融入到教育的骨血之中。雖然設計教育在我國尚處于稚嫩發展階段,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我們國家對傳統文化高度重視,多次在講話中提到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鼓勵高校教師和學生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素養,這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春天。高校設計教育者,應該具有歷史責任感,努力培養出扎根民族文化、立足中華本土又包容世界文化的設計者,從而逐步改寫中國藝術設計的歷史。
參考文獻:
[1]錢穆.中國文化精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2]利江.對藝術院校設計專業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藝術教育的思考[J].大家,2011,(10):145.
[3]王柔懿.淺談在藝術設計教育中加強中國傳統文化學習的必要性[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06):187-189.
作者:張瑞卓 楊莉 李瀾 單位:滄州師范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平面設計教學新思路
- 下一篇:淺論包裝人性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