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程序設計在線教學實踐研究

時間:2022-11-19 02:37:03

導語:前端程序設計在線教學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前端程序設計在線教學實踐研究

應教育部《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倡議,結合OBE理念對前端程序設計課程的在線教學進行研究。作為課程教學改革在疫情特殊時段的一次有益實踐,從前期準備到教學目標,從模式設計到結果評價,均體現“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OBE理念。2020年伊始,受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節奏被徹底打亂。各地各級各類學校陸續推遲開學時間。應教育部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倡議,老師們紛紛上陣,開展在線課程、網絡直播、視頻會議等在線教學活動實踐,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在線教學課堂雖在空中,但教學方式需在腳下,本文的研究應運而生。

1在線教學準備

如今的大學生被稱為“互聯網原住民”,從他們出生之際就生活在有互聯網的環境中,從娛樂到學習,從購物到社交,因此在線教學形式對于他們而言,接受起來相對輕松。相反,對于大部分教師而言,在線教育卻是一種相對陌生的方式,尤其是針對線上教育的信息技術運用問題讓人頭疼。我校在寒假期間開展了多場線上教師培訓、協同教研、在線評課等活動,促進教師信息素養迅速提升。要順利開展在線教學,首先需要一個平臺作為基礎。在調研學生們身邊具備的學習條件后知道:設備方面,大部分學生擁有智能手機+電腦,少部分學生因回老家過年只攜帶有智能手機;網絡方面,所有學生均具備100M+寬帶/4G+信號;線上教學經歷方面,擁有藍墨云班課的使用經驗。結合盡可能降低學生在線學習技術負擔的考慮,選用藍墨云班課作為建課基礎平臺,輔以班級QQ群作為交流和備選平臺。在平臺上創建課程,把班課號告知學生,學生們一一加入,為師生的在線學習建好了一個“教室”。在班課中上傳教學大綱、授課計劃、電子教案、視頻庫、習題庫、作業庫等學習資源,為“教室”搭建好學習場景。由于具有完全不同的時空邊界,在線教學多數情況下都不能直接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來進行。一方面,在線教學具有豐富學習資源(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可供選擇和使用的優勢,應展現出比傳統課堂更高質量的內容體驗。另一方面,跳出同一時空的在線教學其教學組織更加靈活,其中又以“直播授課+在線互動”和“錄播資料+翻轉課堂”為主流模式。前期開課的很多地區學校以直播課形式開展在線教學,開課時段常出現網絡負荷空前提升,教學過程伴隨高延時、高故障的“翻車”現象。在現有基礎設施的條件下,想短時間提升網絡、終端、工具的配置水平,改善信息化教學條件不易。因此,減少直播課,改為輕直播(文字+語音+圖像),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比例,教學中融入OBE(Outcomebasededucation,簡稱OBE)先進教育理念成為前端程序設計課程的首選。

2為什么要在線學

人的大腦運轉主要靠四種方式——控制、認知、愉悅和恐懼。自主學習給了大腦控制權,知道所學內容的有用性使大腦獲得認知,學好本門課程后能夠做什么使大腦擁有愉悅,學不好本門課程又會發生什么使大腦具有恐懼。所以第一步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學,明確學習目標。在充分調研Web前端開發工程師崗位要求和往屆畢業生的反饋信息,并結合專業培養方案中課程對畢業要求應起的支撐作用,課程教學目標被細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身處疫情特殊時段,采用非常規教學方法,除了從知識、能力、素質層面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而學,進一步從思想與道德層面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克服困難更專心地投入到學習中。醫護工作者面對被感染的危險依然“逆行”參與救死扶傷;科研人員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普通的群眾為了戰勝疫情,遵守國家、政府的安排,居家忍受著經濟損失;快遞小哥、社區工作人員、自愿者等許許多多平凡的人們以自己的方式為度過難關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對于學生而言,心無旁騖地好好學習就是自己的職責。結合課程需面向互聯網網頁的紛繁信息,還要求學生做到不信謠不傳謠,要以科學精神和探究能力為武器,與各種“偽科學”“假信息”作斗爭,同時要加強自身疫情防控知識的學習。

3教與學的統一

傳統課堂中的面對面學習,教師能提醒、督促學生集中注意力,然而,在線學習,一方面居家學習環境存在很多的干擾和誘惑,另一方面就算教師想提醒、督促學生也鞭長莫及。因此,有效的教學策略成為關鍵。3.1知識引領?!耙詫W生為中心”是OBE核心理念之一。傳統課堂中,學生所學依賴于教師所教,學生自主學習體驗不佳。在線學習環境中,由于學生們的網絡環境條件不一,想開展長時間連續平穩的教學不現實,因此將學習內容化整為零,分散到各個任務節點中,學生通過完成對應的學習任務,讓自己學會跨上一個個知識的臺階,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前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查找資源的方式熟悉即將講授的內容,在課堂上以“頭腦風暴”形式進行檢測,“迫使”之以知識點測的單選、多選、判斷、課堂問答等方法,讓學生鞏固學習知識,同時,抽查的方式也保證了學生的聽課度。如果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發現與講授內容相關且適合自己的網絡視頻課程,允許學生“脫離”本次課堂,“放飛”自我,開展個性自主化的互聯網課程學習。課后,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隨堂學習的學生,均需參加相應的隨堂測試任務并能順利通過,才表示本次學習任務的完成。3.2互動支持。教與學的關系不是獨立的,而是在互動中展開、在會話中實現。在線教學場景中,互動包括學生與學習媒體間的互動,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會話包含教師與學生間的會話,學生與學生間的會話。在線學習不但師生分離,學生與學生之間也都是相互分離的?!蔼殬窐凡蝗绫姌窐贰?,因此讓學生組成小組學習,既能相互監督防止倦怠,又能相互促進與提醒,還能克服一部分學生因沒有電腦帶來實踐操作不便的困境,保證學習的效率。以學習任務形式創設教學情境,可增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協作、分享,積極的師生互動可為生生互動做出表率。配以網絡聊天的輕松語境和各種表情包,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個個既定目標任務,從而收獲一個個學習成果。3.3情感陪伴。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心靈是中國教育最鮮明的旗幟。在線教學也是上課,居家學習同樣需要具有上課的“儀式感”,學生是否真正學懂有收獲才是目標,收獲即成果,“以學習成果為導向”是OBE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停課不停學”的意義所在。教師應尊重學生,與學生多交流,鼓勵學生積極提出疑問,指出自身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弄明白的地方,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主動找到他們知識中存在的裂隙,充分鍛煉自己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對表現好的學生,應肯定、贊揚,對表現欠佳的學生,應即時干預、幫助,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4在線學習測評

學生通過在線教學課堂的學習是否真有收獲,除了學生主觀的自身學習體驗與自我成效的綜合學習報告外,還應有客觀數據來反映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4.1知識測評。知識測評作為經典測評方法,其主要理論基礎為程序教學理論。在“互聯網+”學習時代,MOOC的測評模式成為程序教學的典型應用。隨知識點測、隨堂測任務,以客觀性試題形式出現,采用自動標記的單向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的方式,通過對學生的答案自動檢查來評價學生對相應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在參加測試時,藍墨云班課系統可自動判定答案是否正確,并給出相應的提示與分析信息,設置時還可配置答題時間段和答題重復次數,適合教學目標中對各個知識目標掌握情況的診斷。對于教學目標中各個實踐能力目標掌握情況的診斷,則以主觀性作業提交相應代碼文檔的形式出現,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小組間和小組內的互評。首先,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提交文檔;接著,教師互評任務和評價標準;然后,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評閱,給出分數和意見;最后,教師審核,成績和評語?;ピu既能提高部分同學的代碼書寫水平,又能營造出積極的學習氛圍,還能增加學生與學生間的感情?!安粩喑掷m改進”是OBE核心理念之一,自測+同伴互評,可方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實際學習狀況,豐富思維的空間,深化知識的認識,進行不斷的自我持續改進。4.2數據分析。藍墨云班課可詳細完整地記錄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開展的所有教學活動,包括學習資源、投票問卷、頭腦風暴、討論、測試、小組任務、課堂表現(舉手、搶答、小組評價)等,有了這些教學活動的數據,有利于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地了解。例如,想了解某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則可查看該生的學習報告,報告中包含經驗值個人報表(絕對表現)及與其他學生的對比情況(相對表現),資源學習情況及學習時間,活動參與情況及參與時間等,完整的學習痕跡一目了然。通過學習數據分析,教師和學??筛鶕治龅慕Y果,開展教學內容調整、對有學習失敗風險的學生進行干預等工作,進行不斷的教學持續改進。4.3成果標記。數字徽章作為一種以圖標或徽標表征學習成果的數字標記,被用于正式和非正式學習中的學習成就或能力認證。學生每成功完成一個模塊一個教學層次的預設學習任務,則點亮一個徽章,通過統計點亮徽章數量的多少可反映學生學習成果獲得的情況。這樣做既讓學生更加明確了學習目標,又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還能追蹤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路徑,更好地關注學生在分析、處理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建構過程。這次突發的疫情,大規模的在線教學匆忙上線,給學校管、教師教、學生學都帶來很多挑戰。2020年3月底4月初,在浙江考察時發表講話說到,“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借此次肺炎疫情之危,學校應努力改造和升級在線教學的硬件、軟件,為今后常態化的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打牢基礎,教師應主動參加培訓并開展在線教育教學實踐研究,發現并總結在線教育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學習規律,為進一步推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李宗劍 單位: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數學與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