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型游憩空間形態設計研究
時間:2022-01-10 08:29:37
導語:口袋型游憩空間形態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明確口袋型健康游憩空間的構成是營造健康游憩空間的基礎,也是建設健康人居環境的重要途徑和理論方向。WTO章程中寫道:城市化進程引起了城市空間環境與人類行為方式的改變,當代的健康概念不僅僅是指沒有傷殘,而是對人類生理、心理狀況的全面考量。健康的行為方式與健康的環境系統成為當代健康游憩空間必不可少的兩方面。行為方式帶來的生理及心理問題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經研究發現,近年來慢性?。ㄈ缧哪X血管、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非傳染性疾?。┑冉】祮栴}在威脅人類生存類疾病中的占比比例持續上升,2003年我國城市居民因慢性病致死的比例已經高大78%,極大的影響著我國城市居民生存質量。造成慢性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不唯一是生物病理,更主要的是源于平時缺乏體力活動或心里壓力積蓄。而口袋型游憩空間因具備選址靈活,可達性高,離散性分布的特點,它呈現網絡斑塊分布,見縫插針的將綠色引入喧鬧的城市的邊邊角角中,觸手可及,容易到達,不僅能滿足朝九晚五的人群在工作閑暇之余隨時進入園內享受陽光,交流散心,暫時遠離都市快節奏、緩解精神壓力、放松身心的迫切需要,也給周邊的居民提供了一塊茶余飯后散步遛狗、運動、下棋的休閑場地。既提供了日常放松、鍛煉運動的場地,也能使得人與人在共同活動中建立彼此之間的行為交往,增加親密關系。資源破壞、環境污染引發的健康問題更為棘手。近年來全球科技與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一味追求經濟的發展模式導致人類賴以生存的水、空氣等環境要素受到嚴重污染,變成危害人類生存健康的有害物質。美國科研人員近期一項研究表明,全世界大約40%的死亡原因與污染有關,預計到2020年,我國城市地區約有60萬人因為環境污染而過早死亡,環境系統的改變迫在眉睫。由上分析可看出,健康的游憩空間應由兩個系統構成:①健康的行為空間系統②健康的環境系統。其中,健康的行為空間系統為周邊人群及居民提供一塊能夠便捷、可達性高,能隨時前往散心,鍛煉身體、步行、騎車游玩等空間場地,在提高他們日?;顒宇l率之余能減少慢性疾病,同時在心理方面達到緩解居民身心壓力,拉近人與人、鄰里之間交往距離的健康問題,達到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健康。而健康的環境系統則側重于創造和諧與自然的空間環境,實現綠色生態環境的維護,為居民生境健康與人類賴以生存的水、空氣等環境要素提供健康保障。
二、口袋型游憩空間的健康促進性策略
口袋公園也稱為袖珍公園,顧名思義,其意指小規模的城市開放空間??诖珗@在快節奏城市中扮演著世外桃源的園林角色。它方便管理與維護的口袋公園舒適感高,是高密度中心城區不可或缺的健康游憩空間。以下將從居民健康需求層級的角度,明確健康游憩空間建設的重點和方向,為居民營造健康和諧的游憩空間環境。1.促進健康行為活動。近年來,許多學者從科學實證的角度闡明了城市空間與人類健康行為之間的聯系。2003年,美國《健康促進》雜志發表聲明,其依據科學研究成果證明了空間環境對健康行為的促進作用。隨之,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呼吁與推進運用創造更多的城市空間來增加居民的日常運動行為。由此可見空間布局是口袋型健康游憩設計時的根本所在,當代口袋型游憩空間在布局時應針對慢跑、滑板、輪滑、跑酷極限運動、騎車、散步等各類運動的不同需求,劃分出滿足不同類型運動的場地空間,使口袋型游憩空間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健康地??诖陀雾臻g內部可利用空間對比手法提升空間趣味性與吸引力,空間內部應針對游客不同時期的心里狀態需求——彼此嬉戲放松心情,運動鍛煉或是尋求世外桃源享受無人的靜謐,來設置相對密集的開敞空間,結合具有安全靜謐性的私密空間,利用空間劃分滿足游客在園內休閑娛樂,休憩等多種不同的需求?!巴ピ荷钌睿顜自S?”正是中國傳統園林空間營造時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的景色描述。通過分割與聯系空間,園林空間產生滲透與層次的變化,直接去看某一對象和隔一層次看的距離感是不盡相同的。即使人與景的實際距離不變,當透過若干層次去欣賞景色時,層次越多,距離感越遠,深遠感也會越豐富,方可營造環境的趣味性,提升游客在環境中的參與感和體驗感。還可利用游憩空間內門洞、完全透空或鏤空的窗洞形式,達到將分割的空間相互滲透、連通的視覺效果。其空間層次變化的理論原味與西方近現代建筑大師密斯凡德羅主張的“流動空間”理論不謀而合,追求連續的運動空間,均是追求空間的整體性與連續性,可見空間分割與聯系的手法在園林布局中極其重要。2.營造生態環境改善環境質量。面對當今社會高壓力、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適當增加城市內的綠色空間(小區、CBD高壓力人群聚集處、養老院、醫院等周邊地區)能充分發揮植被對環境的凈化作用,且能營造出健康的環境系統。營造健康的環境系統,如在游憩空間內規劃康復環境或療養景觀,運用保健植物的空間設計手段,達到滋養人類身心,緩解人們精神壓力和緊張情緒。西方早期,美國伊麗莎白及諾娜康復花園運用園林療法,在設計規劃時預先安排各種維護需求,針對使用者不同的身心狀況,精心分布各種設施創造出一個熱情好客、體驗感強、充滿無窮生機、舒適宜人的環境。當代,我國武漢園博園在規劃設計中,提倡生境之美的重生,運用植被對原先場地中的垃圾場進行生態修復治理,解決了當地惡劣的環境問題。由于植物和人的生活是十分貼近的,以植物為原材料的園林景觀建設能讓人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具有不可替代的環境效益。
三、口袋型游憩空間的健康保障性策略
1.滿足游憩空間活動安全的健康。保障行為活動安全是塑造居民健身運動的健康游憩空間的前提條件。在這里,安全的定義俠義上是指保障到此塊口袋型游憩場地的人們避免受到生理攻擊或傷害,更廣義準確的表述還包括游客在該場地內能感到心理安全。口袋型健康游憩空間規劃是實實在在的空間藝術,為營造出健康環境達到觀賞美景以放松心情的目的,其空間布局不僅僅需要考慮到站在園內某點上來觀看別處時觀景視線是否良好,還需考慮當此處作為被看點時,是否能吸引游人的駐留與注意。好的空間序列分為以下段落:開始段、引導段、高潮段、尾聲段,最根本的元素即是組織觀賞路線,可運用環形、閉合、串聯式、貫穿式、輻射式等不同形式,營造空間序列需配合藏與露、內向與外向、引導與暗示等手法運用?!半[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也。隱以復意為工,秀以卓絕為巧,斯乃舊章之懿績、才情之嘉會也?!眲③摹峨[秀篇》中的名句,包含言詞之外的意趣,是唐宋時期的“婉約派”代表:含蓄者,意不淺露。造園時亦是如此:婉曲又隱約,追求含蓄意蘊,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園子才越發耐人尋味?,F代口袋型游憩空間的設計中,也應避免開門見山、一覽無遺,可采用欲揚先抑,千方百計的將“景色”遮擋,制造出若隱若現的視覺效果,吸引游客前往游覽放松的欲求。所謂“藏”,意指遮擋??蛇\用植物、建筑等多類景觀元素讀景色進行嚴實的遮擋,也可以將景色藏在茂密的花草樹木中,藏住其次要部分。2.普及健康概念。自19世紀工業革命后,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進步直接導致了環境惡化現象的產生——污染的水源與空氣直接加速了傳染性惡性疾病的傳播。在當代,保護環境意識的普及引申出了現代城市規劃的方向,提供健康的環境成為健康城市建設的重點。通過保護自然生態資源,保護飲用水源區的空間規范等措施僅僅從規避的角度治理環境,這已無法應對當前氣候變化、空氣污染等問題對人類健康的威脅。為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形成有序型健康生態城市,我國學者錢學森在挖掘古代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樸素生態觀基礎上,提出“山水城市”生態規劃理念,從平衡自然與人的關系落實人居環境的健康保障??诖陀雾臻g的健康保障需通過政策規范的落實和健康概念的普及共同完成。政策規范落實到實處,即通過一系列國家標準和地方規范強制性的達到空間規劃時對居民健康最低需求的保障。隨著城市健康空間觀念的普及,通過健康空間引導健康的行為和環境活動也日益收到不同人群的重視。長久以來,健康城市空間的建設將關注點集中于被動地提供配套設施來滿足游人的基本需要,從而忽略了擴大健康理念——主動的發揮健康游憩空間對環境和人的促進性。
四、結語
當下,城市化進程的高速發展,快速增長的健康需求與資源破壞、自然災害、城鎮集聚、人口老齡化等諸多問題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呈現斑塊分布的口袋型游憩空間雖然面積小,但它選址靈活、適用性高。只要因地制宜,統籌全局的為其規劃合理的空間布局,它就能見縫插針地大量出現在現代城市中,為高樓云集的城市中心區增添綠洲,改善城市環境與人居環境質量,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綠色空間。未來的口袋型健康游憩空間建設中,可從以下幾點著手:①促進健康行為為活動的增加,通過園內空間的多樣性滿足游人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使其日?;顒恿窟_標。②營造綠色環境,通過保健植物的選擇,原來療法等空間設計手段來改善并提升環境系統。③滿足游人行為活動的生理和心理安全,組織恰當的空間序列分割空間。④出臺相關政策保障健康城市規劃設計的落實,擴大健康理念,主動的發揮健康游憩空間對環境和人的促進性。相信基于對口袋型健康游憩空間的理論探討與深化落實,高水平生活質量與健康人居環境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王云才.高密度城區微綠地設計探討_以上海城隍廟片區微綠地為例[TU].河北師范大學,2010.
[2]BEAGLEHOLER.Fromsciencetopolicyandaction[R/OL].中國疾病頇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9-05-15].http://www.chinancd.com.cn/include/download.asp
[3]HARVEYD,HOOKE,KOZINIAKJ,SELVANATHANM.Buildingthecaseforchronicdiseaseprevention[R/OL].Winnipeg:Allianceforthepreventionofchronicdisease,2002:11[2009-05-15].http://www.preventdisease.com/pdf/ChronicDisease_P.pdf.
[4]李禾.美研究岌現四成死亡事件與污染有關[N/OL].科技日報,[2009-05-15].http://tech.sina.com.cn/d/2007-08-30/09581708061.shtml.
[5]王鵬飛張莉萌孔倩倩.城市口袋公園規劃設計研究[J].中國名城,2016(4):6-10.
作者:黃慕璇 單位:武漢工程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 上一篇:舊廠景觀改造設計研究
- 下一篇:產教融合畢業設計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