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腦發育應用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5 04:48:00

導語:胎兒腦發育應用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胎兒腦發育應用管理論文

圍產醫學在優生是個重要的環節,除臨床定期檢查外,B超監測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八十年代中期,磁共振成像以其多方位成像、圖象清晰、對胎兒無輻射等優點而被用于的孕婦檢查,近年來的應用趨于廣泛,成為產科檢查中極有價值的新技術。本文就MRI檢查技術在觀察胎兒腦發育應用價值做一綜述。

一、MRI檢查技術

(一)、MR對胎兒的生物效應根據英國國家放射保護組織頒布的準則,MR對人體檢查時的靜止磁場強度不應超過2.5T。而美國食品和藥物局認為靜止磁場強度的上限為2.0T。對暴露在磁場強度為0.5~1.0T以下的生物機體進行生物效應測試,對其血標本及染色體等進行分析,均未發現異常改變。自MR應用于孕婦的檢查,對胎兒的有害影響至今尚未見報道。

(二)、MR掃描技術常用自旋回波(SpinEcho,SE)序列,MR成像時各參數為,T1加權為TR300~500ms/TE15~25ms;T2加權為TR1500~4000ms/TE60、90、120ms(多回波序列),PD(質子密度)加權為TR1500~4000ms/TE20~30ms;不同的機型可選擇不同的掃描條件。掃描時采用橫斷位、冠狀位、矢狀位成像,以矢狀位顯示胎兒的解剖為最佳;層厚為7~10mm,矩陣為256´256或256´126,采集次數為2~4次。體部線圈,孕婦仰臥于檢查床上。

(三)、妊娠前六個月期間,因胎兒運動頻數高,加之MR成像時間長,MR難以獲得胎兒的清晰圖像。Weinreb等主張使用神經肌肉阻滯劑如溴化帕烏龍等在超聲引導下注入胎兒的臀部肌肉或注入臍靜脈內;或應用小劑量(5~10mg)安定等,靜脈內注入母體,均可限制胎兒的運動,從而獲得了胎兒的清晰圖像,未發現明顯的副作用。妊娠后三個月期間,胎兒運動明顯減少,因而胎兒的正常及異常解剖細節能被很好地顯示,同時母體的解剖也能被很好地展示。

二、胎兒腦發育的特點

妊娠分為三個時期,即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每期歷時約13個周。妊娠早期末,胎兒所有的主要器官與系統均已分化形成;妊娠中期末,此期為功能發育期;妊娠晚期,胎兒排除體外則有獨立存活的可能。

胚胎發育到第5周末,5個腦泡已明顯形成,此時腦室系統也基本形成;第9周后各腦葉逐步發育形成,但其表面仍是光滑的。約24周前后,腦表層的皮質迅速增生,則形成腦溝及腦裂。25周后大部分的腦結構可清楚顯示。

中樞神經的髓鞘形成是從胎兒5個月時開始,自腦干由下至上到基底節(約31周),然后伸展至大腦的各葉,但大腦各葉的髓鞘在出生前尚未形成,而是自出生后一年時間內逐漸形成。

三、MR對胎兒腦的成像特點及價值

1985年McCarthy、Weinreb等人開始將MRI用于胎兒各組織器官的檢查,主要觀察其正常解剖。對于胎兒腦的MR掃描,Weinreb等認為妊娠20周胎兒頭顱可辨認,部分腦結構顯示;25周后,大部分的腦結構可以清楚顯示。妊娠晚期,正常胎兒的腦溝及各腦葉的分界和成人一樣,則大腦半球、小腦、腦干、腦室、腦池等均可分辨。因此,對腦積水、顱內囊腫、腦小畸形、腦無裂畸形及巨腦回、腦內出血等疾患MR能很好地顯示。胎兒腦發育過程其水分含量較高,隨著胎兒的生長,腦組織的水分由40%逐漸下降到成人的20%;因此,在胎兒腦的MR掃描序列中,T1加權呈低信號,T2加權呈高信號;而在T1加權顯示胎兒的解剖為最佳。由于胎兒腦水分含量高,T2加權難以將腦實質與腦室區別,可適當將T2加權序列的回波時間(TE)延長,對區別腦實質與腦室有一定的幫助。

在觀察胎兒腦髓鞘形成過程中,MRI技術具有獨特作用。髓鞘的主要成分為脂質,它具有相對較短的T1和較長的T2弛豫時間,當腦內神經纖維有髓鞘形成時,可是這些神經組織的T1弛豫時間也相對縮短,在MRI的T1加權上為等信號,而無髓鞘形成的纖維組織T1加權上為略低信號;而髓鞘形成對于質子密度及T2弛豫時間影響不大,故在質子密度加權、T2加權上不能反映神經纖維的髓鞘形成。

胎腦髓鞘的形成規律可通過MRI觀察,腦的髓鞘形成在孕29周后自腦干開始,由下至上到基底節,然后伸展至大腦各葉,但大腦各葉的髓鞘在出生前尚未形成。因此,王中秋等認為MRI是唯一在活體就能顯示胎兒腦組織的髓鞘形成的生理過程的技術。

綜上所述,在中晚孕期MR成像能較好地顯示胎兒腦的各個部分結構,并能觀察到胎腦組織髓鞘形成的過程。因此,MR對于產前監測、達到優生目的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國內在胎兒正常腦的發育、解剖方面作了一些研究,但在胎兒腦發育異常的研究方面未見明確的報道,胎兒腦發育異常的MRI特征將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