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設計指導實踐與研究

時間:2022-10-21 02:57:24

導語:高校畢業設計指導實踐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畢業設計指導實踐與研究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因材施教”思想逐漸被人們創新和深化,演化成為今天人們所說的差異化教學,這種差異教學思想,在現代高等教育中,需要通過實踐去研究如何將其有效融入教學之中。本文以地方工科院校工程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指導工作為例,探索差異化教學的實施方法與教學設計方式,為差異化教學理論與體系構建提供實踐參照依據。

[關鍵詞]差異化教學;畢業設計;教學設計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教育家孔子就提到“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這種思想即“差異教學”思想。而社會發展至今,教育教學情況都有了很大變化,這種差異教學思想在新時代也勢必有了新的發展和創新。一方面,從教育形勢與背景上來說,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轉向為大眾化教育,高校在校生不斷擴大,學生數量的擴大帶來一系列教學改革的需求;另一方面,從教育教學手段來說,當今現代化技術正在與教育融合,為差異化教學服務。

一、差異教學模式簡介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因材施教”思想逐漸被人們創新和深化,成為了今天人們所說的差異教學。我國學者華國棟認為:“差異化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于學生的差異,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以促進學生原有基礎上都得到發展的教學。差異教學是相對于大統一教學而言的,一般來說,差異教學模式是為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所采取的教學模式,關注學生差異,落實“因材施教”。教師根據不同的分層原則和教學目標,預置采用不同的分層或聚類算法,再根據數據分析結果開展分層教學,如推送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資源、推薦不同的學習策略和路徑,開展精準、個性化的教學。這與當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是契合的。從教育觀念上來說,“差異教學”的教育觀是一種把差異作為教育教學生態系統發生發展的基本條件的生態資源觀;是一種結合不同人的優勢使每個人都有成功可能的多元智能觀;是一種接納學生不同、增強自我效能感的全納效能觀;是一種實現每個受教育者和諧發展的差異發展觀,也是一種多維評價觀。差異教育,是對傳統的劃一性教育弊端的深刻反思與批判,也是對學生個性發展和差異性發展價值的突出強調,是基礎教學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需求,是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安町惤虒W”遵循個性與共性辯證統一的哲學思想,該教育模式對學生全面負責,強調集體共同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實現全體的社會化發展,同時滿足全體自身發展的不同需要。從教育方法、效果上來說,差異教學是避免人才培養同質化的重要舉措,是實現人人達標培養的有效手段,是實現錯位發展、形成特色的重要途徑,使受教育者的不同潛能得到尊重與發展。從日常教學過程來說,差異教學是將教育教學思想滲透到日常教學中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根本性的改革,能更好完成人才培養目標。

二、研究與實踐

這種差異教學思想,在現代高等教育中,需要通過實踐去研究如何將其有效融入教學的方式方法。本文以地方工科院校工程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教學指導工作為例,進行差異化教學的實踐研究工作。(一)傳統畢業設計指導模式。工程類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工科專業,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動手能力及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有很高要求,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的適應性。當前工程類專業畢業設計教學工作中,主要存在困境如下:一是教師和學生傾向于強調和重視對工程技術規范的熟悉了解,把熟悉規范、遵守規范完成圖紙設計作為畢業設計的重要工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導致畢業設計不能真正達到設計的目的,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是要求學生能夠具備設計能力,而不是簡單地將設計規范中的指標套用到設計制圖中。二是指導過程中,本質上仍是以教師教學為中心,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通常會使學生養成等待老師安排、依賴老師的習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互動性,無法因材施教。雖然先進技術層出不窮,但技術與教學的融合更多是形式上,而沒有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機制。(二)差異教學模式在畢業設計指導中的實踐研究。作為高校教育的最后階段,畢業設計(論文)是全面提高畢業生素質的一個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在不同時期,開展對畢業設計(論文)的改革實踐研究,是具有必要性的。本文在差異教學思想指導下,重新審視并優化畢業設計環節,實踐并探討如何改革畢業設計,對強化畢業設計質量、提高學生的工程素養以及工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當前畢業設計的大框架下,如何從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組織形式上進行差異化設計,為每個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是我們在其中貫穿的指導思想。第一,建立差異化教育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環節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環環相扣的,脫離整個教學體系去談畢業設計的差異化教學,是不科學的。因此,建立一種差異化教育教學指導思想并貫穿所有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第二,教學組織形式的差異化教學設計。當前,畢業設計的組織形式是小組式,一個小組平均5-7名學生,傳統組織形式一般是由教師在各環節中統一下發任務,組織學生開展設計工作,并每周進行設計輔導與定期階段考核。流程一是選題:學生自主選題,之后指導教師統一下發設計任務書。二是開題:進入開題階段,學生根據設計任務書,查閱文獻,整理資料,撰寫開題報告,指導教師審閱批改開題報告后,學生修改完善開題報告,并按照開題報告中的設計方案開展設計工作。三是中期:對設計進行中期階段的考核評定工作。四是編寫計算書及答辯。當前,在差異化教學實踐中,可利用專門的大數據軟件,那么在學校沒有大數據軟件的情況下,如何在組織形式、教學方式上做改革與調整?我們在2018~2019年度指導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學生畢業設計過程中,實踐了差異化教學模式,具體做法如下。首先,做前期準備建檔工作。主要是將設計小組所有學生的幾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成績調出來,建檔,分別觀察其理論課成績和設計實踐課成績,對每名學生的綜合平均分、理論課平均分、實踐課平均分做出記錄,記錄方法見表1,為設計指導工作提供參考依據。在選題階段,學生自主選題后,評估每位學生的過往成績表現,根據該表現,設計其任務書中的各任務指標及設計要求。對實踐課成績高的A、C類學生,應給其更多的發展空間,提高的設計任務指標,幫助學生挖掘自身潛力,使學生有的放矢,有興奮感。對于實踐課成績較低,但理論課成績較高B類學生,應考慮其設計能力不夠優秀,但理論學習具備優勢,且認真踏實能耐心深入研究,為這樣的學生設置任務時,可考慮一些基于新方法、新理論的設計任務,學生能夠在學習和熟記規范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新方法和新理論。對D類學生,則可以考慮在任務指標設置上,達到設計基本要求即可,使其既能夠在畢業設計環節再次學習相關專業知識,鍛煉基本設計能力,又不至于因為任務太難導致望而卻步,放棄學習。開題后,以“組會制度”安排組內的學習討論,定期召開組會,組會內容為學生做ppt報告。安排A、B類部分學生為大家講解共同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部分,指導老師給每個人確認好報告主題,包括建筑供配電、建筑消防、防雷接地知識、弱電系統理論等,安排A、C類部分學生在組內為大家講解設計方法、建筑電氣CAD工程制圖設計方法等。安排D類學生在組內介紹各規范的規定,通過準備報告,促使D類學生掌握規定,了解基本設計方法,完成基礎設計。通過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公開報告形式,一方面,每個學生都有確定的報告任務和主題,精心準備自己的報告的同時,促使自己深入學習研究相關知識與方法,并使組內其他同學也在報告中能獲益;另一方面,能夠促進組內的交流與互助,學生遇到問題,可以根據問題類型,向組內做相關報告的學生請教和互相討論,解決部分學生“不會做,又不知道怎么辦”的問題。中期階段,在學院中期檢查前,在小組內先由學生自己組織自查和互查,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工作思路。在編寫計算書及準備答辯工作中,同樣使用差異化教學思路,在老師指定時間點,能夠完成計算書并達到要求的學生,要求其進一步更好修改完善計算書,提出更高要求,為參與申報優秀畢業論文做準備,對在指定時間沒有完成合格計算書的學生,則給出針對性指導后,不做更多要求。通過這種方式,我們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能夠在畢業設計中使每個學生都有適當的目標和合適的節奏,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學習,更精準地為學生提供指導。通過2輪畢業設計周期的實踐,從設計成績和與學生座談中看,這種方法可使學生獲得更好的設計體驗,A、B、C、D類學生各有各的目標,均能在設定任務內獲得能力水平的提升。

綜上,本文研究的是差異化教學模式實施方式的探索與實踐,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素質教育,通過評估學生過往表現確立差異化教學目標和任務,從教學內容、方法和組織形式上進行差異化的設計與實施。為高等教育構建差異教育教學理論和體系提供可參考的依據與途徑。

參考文獻:

[1]王曉鶯,賈念念.高等數學差異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3):228-229.

[2]張云洋,劉芳.淺析差異教學在西藏大學工科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38):61-62.

[3]王永雄,丁德瑞,宋燕.基于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精準分層教學[J].中國電化教育,2017(12):109-114.

[4]付鈺.我國差異教學的研究進展探析[J].浙江教育科學,2018(1):20-26.

[5]彭勇.大數據時代“汽車故障診斷”課程精準課堂的構建[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0):210-211.

作者:王立光 遲耀丹 王超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