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代主義設計對當代設計的影響
時間:2022-06-25 09:51:30
導語:后現代主義設計對當代設計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國內現代設計水平也得到高速發展。我們開始“走出去、引進來”并更多地學習和借鑒西方設計理念和設計手段,將本土文化和設計思想采用西方后現代設計手段和先進材料表達出來,不僅使得我國當代設計水平有更進一步的提升,而且有助于我國的設計走向世界舞臺。
關鍵詞:西方后現代主義;建筑設計;景觀設計;設計手段;設計思想
一、后現代主義設計的概念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為了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建筑的形式和界定有了一定的變化。尤其是在工業革命以后,由于生產力和社會生產方式有所變化,世界建筑觀念也隨之改變,于是現代建筑產生了?,F代建筑設計的主要原則是重視功能,提倡實用性。就如馬斯洛的人類需求金字塔所示,人類在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求之后,往往會考慮精神方面的需求。于是一部分西方國家最先產生了突破功能性的人性化與自由化的后現代主義設計。“后現代主義”一詞最先影響到建筑領域后來逐步發展到文學等多個不同的領域。[1]不同于現代主義設計,后現代主義設計在滿足基本需求的情況下,不再力求設計中的使用功能,而是更加注重建筑的裝飾性,這一時期的設計大膽打破了以往的思想,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基礎上還提高了建筑本身的視覺效果。
二、后現代主義設計的特征
從文丘里的“反現代性”到詹克斯明確提出“后現代主義”,一定程度上表示西方和世界設計潮流開始發生轉變,在理論上逐漸摒棄現代主義的建筑風格并產生了一系列后現代建筑和理論。由于人們對以往千篇一律的建筑開始厭倦,在精神和審美方面有了多元化的需求,所以后現代主義設計出現了,總的可歸納為以下幾點特征:1.推崇非理性,批判理性化;推崇差異性,批判“整體性”。后現代主義認為,由于現代主義過度強調理性化,所以形成了很多的社會性問題,因此后現代主義設計極力反駁這一點,其主張裝飾性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不再只是注重理性的功能主義而是推崇創新、求異,追求與眾不同。2.提倡裝飾主義和注重形態的隱喻。在設計中大量運用裝飾手法,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在形式和樣式上,將設計中的文化內涵概念提煉出設計符號,所以很多后現代主義設計都有其隱藏的含義,或者是傳遞某種社會價值或者是給予世人警醒。3.具有象征性。象征性不僅有一定的暗示作用而且具有趣味性,所謂趣味性主要體現在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閱歷和經驗,從而形成各種各樣的聯想,這也體現了后現代設計中含糊性和戲謔性的特點。4.提倡兼收并蓄、舊文化與新時代相融合的折衷主義。采用文化混合、形式拼接的方法將歷史風格混入在設計中。5.追求自由、多元化,強調與現有環境相融合。后現代主義的主要特點就是追求自由、隨心所欲,自由地表達設計思想。并且吸收不同性質不同內容的東西,更加提倡和尊重多元化發展,不再只是強調單一性,對以往建筑設計冷漠生硬的表達形式做出了突破性的進展,甚至有的建筑物、村莊和城鎮的構筑物直接應用自然材料,極其動人并富有感染力。[2]正如建筑大師貝聿銘所說“好建筑充滿自然的味道”。
三、西方后現代主義設計對中國現代建筑設計的影響
現代主義設計的出現是伴隨著工業化城市進程加快,人口膨脹、住房緊缺等問題所產生的。[3]而后現代主義設計是在人們在滿足了基本需求后,開始追求“新異”所產生的。近些年我國建筑景觀設計發展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借鑒西方設計作品也使我們的作品得到快速成長,但是大多并沒有結合自身本土文化底蘊,而是西式產物。所以我們應該學習西方設計的新穎理念和材料技術手段,將其融入中國本土文化,同時注重創新,通過設計作品傳達中國本土文化,讓建筑、景觀設計作品散發出“中國味”。北京的香山飯店(如圖1)寓意后現代主義設計走入中國舞臺。香山飯店的設計中有很多具備中國傳統建筑的設計要素,例如蘇州庭園、平整屋宇、假山水榭、長廊曲徑等,這些特點都和現代建筑創作進行了很好的結合。在設計中,設計師大量采用了光影美學,使作品與自然景觀相輔相成。整個建筑由于地勢高差錯落,形成了蜿蜒曲折的效果。建筑物的外立面采用白色墻壁和灰色瓦片與飯店周圍的景觀相互呼應。在立面設計上,借鑒了中國傳統園林設計手法中常見的形式——硬山和單坡屋頂,體現出傳統風格的韻律之感。創作手法上,強調裝飾性,裝飾不僅可以豐富建筑樣式,同時也具備吸引力,其通常色彩鮮艷,形式獨特,能夠給人留以深刻印象。羅伯特•文丘里曾經提到建筑的外觀裝飾與建筑內部構造起著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的外觀裝飾應該受到建筑師的重視。香山飯店中的裝飾性體現在坡屋頂、外墻的四瓣形花飾、黑白灰相間的色調以及白色墻面上窗戶與窗戶之間用磨磚對縫的青磚來連接以減少單調感,使得整個設計具有明顯的形象特征。將香山飯店與中國現代其他建筑相比較,無論是從視覺上還是文脈上,都顯得獨特新穎,別具一格。盡管現在具有后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筑作品數不勝數,它所帶來的影響也是褒貶各異。但個人認為,在爭議、批判中發展反而能夠更快地碰撞出靈感的火花,更好地提高設計師水平和全民的審美水平?!傍B巢”,一個驚艷世界的的鋼結構建筑出現在我們的首都——北京。(如圖2)在創作思想上,強調差異性、象征性和隱喻性,由于后現代主義的引入,此時的建筑設計已不再像以前追求中規中矩,軸線對稱的布局方式,更多的開始“求異”,強調與眾不同?!傍B巢”就是這樣的一個案例,運用象征性和隱喻性去傳達自然生態理念和歸巢的溫暖。所謂象征性和隱喻性,其實就是借一種東西去比喻另一種東西的方式,通過舊有的經歷表達新環境下的感受,而在建筑設計中其實就是建筑師通過對特定自然環境中作品的設計,讓人們聯想舊場景來喚起更多相似的記憶和情感上的共鳴,進一步推進設計作品與互動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傍B巢”的設計就是將大自然中小鳥的筑巢,通過這樣的設計形式寓意著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們都能在我們國家感受得到“歸巢”的溫暖。在設計外觀上,“鳥巢”只是把原生態的形式采用鋼結構材料進行呈現,沒有加以更多的裝飾,這就如同樹上的鳥巢一樣,是小鳥用身邊最常見的材料搭建而成,體現出自然中的生態美?!傍B巢”這一作品也反映出人類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和諧觀念。在設計中,采用新興的具有環保性的建筑材料,也體現了對生態環保的重視度,且鋼結構是工業化社會最受推崇的材料之一,鳥巢本就來源于大自然,這兩者又體現了自然美與科學完美結合。盡管在最初人們對于“鳥巢”體育館是否定、批判的,但經過時間的考驗,不可否認的是,“鳥巢”不單單是對后現代主義建筑的探尋和摸索,更是在國際化的背景下將民族特色和理念引入世界的大舞臺上,使民族特色成為世界亮點、新穎點。所以它的誕生并非偶然,而是時代和社會進步的必須產物。
四、西方后現代主義設計對中國現代景觀設計的影響
當代景觀設計不僅借鑒我國幾千年形成的園林藝術經驗,而且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探索符合時代特征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有別于建筑設計,景觀設計更關懷人的精神方面,是為人服務、為社會、為生態服務的,為了滿足人一定的審美訴求,通常把所要表達的場所意義與人的情感體驗作為核心點,使人在這樣的設計中愉悅心情、陶冶情操。后現代主義景觀作品——廣東省的中山岐江公園(如圖3),在舊工廠改造的基礎上營造出景觀生態理念并將城市歷史記憶融入其中。在設計時遵循形式美法則,給人們創造了美的享受、實現美的審美追求,滿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給人帶來精神上的享受。[4]在審美上,受西方后現代設計的影響注重文脈和歷史主義,設計不是單獨孤立的存在,不是生搬硬套地放在某個場地中,而是依托于所在環境的文化,如地域文化、當地風俗、構圖的隱喻、視覺的變化和色彩對比等。提取廣東省特有的場地文化符號和地域特色,將其融入反映在作品中,同時有助于解決現在設計中所存在的雷同化問題。中山岐江公園的文脈性特征主要體現在公園內景點琥珀水塔、骨骼水塔、紅色記憶,琥珀水塔和骨骼水塔,都是在原有的廢舊水塔基礎上進行設計,這一手法保留了場地的歷史痕跡。紅色記憶的構思是提煉于基地自身所經歷過的年代,體現出年代的主題感和顏色的感染力,給人在視覺上形成強烈的沖擊。公園中的全部古樹都在設計中得到保留,這不僅尊重了場地的歷史性,而且具有豐富的情感體驗,以前的歷史和記憶都在這些古樹中封存著,這樣設計出的作品會更有文化底蘊。另一個具有后現代主義色彩的景觀作品——長春世界雕塑公園。從公園的平面布局上看,以對稱和幾何圖形為主,更多地體現自然本身的美,整體規劃采用西方后現代設計手法和當地歷史文脈相結合。
這就體現了后現代主義設計的生態性、文脈性與周圍環境相融合的特點,公園中的設計結合了原生植物、水土、氣候、地理、當地文化風俗,將這一系列要素相融合并集中反映在作品中。雕塑公園的設計集文脈、體驗、互動、觀賞于一身,公園內的藝術館就是把文化和藝術深度發掘、傳播。公園內雕塑眾多,有程允賢的《鐵馬金戈》,也有德國雕塑家邁希亞斯的《平安》,充分體現了東西方文化藝術相融合。公園內自然地形起伏變化與其天然的碧水,是難得的雕塑公園環境,而且現在的景觀設計已經不像過去僅僅滿足觀賞即可,而是更多注重人文精神關懷和生態環保方面。表達立場上,以人為本同時與科學理性化結構和合理功能性相結合[5],設計的表達要站在人的舒適度和感受度去表達,因為任何一件設計作品都是以人為出發點,供人去使用和體驗的,特別是在城市生活壓力較大和污染較為嚴重的的城市提供給人們一個精神放松的綠色空間。因此在尺度上必須根據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設計出宜人的場景。針對場地的現實情況,采用就地取材,形成了以節約成本,體現了很好的生態性,這也符合了中國傳統園林造景要順應自然的特點,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效果[6]。作品也體現了后現代設計用自己的創作手法深度傳遞傳統文化的理念,再現地域文化特色,使設計作品與當地文脈高度結合,全方位地表現出與自然生態、人性化及審美需求等方面的結合。在后現代設計不斷介入我國現代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從中也得到了很多提升,但在引進的同時我們應該更多地考慮將后現代主義設計與中國現實情況和中國本土文化相結合起來,這也是現代中國設計所面臨的問題,我們需要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景觀設計。對于未來的發展趨勢體現在:1.設計觀念上,設計理念逐步回歸傳統文化。運用西方先進設計手段汲取本土文化的養分,創造出以傳統文化作依托的設計作品;2.設計靈感上,讓設計回歸自然、融入自然。不要一味地強加人的思想,應該尊重自然,挖掘自然本身的藝術價值,正如麥克哈格所說:“自然是最好的設計師”。3.信仰上,回歸理性設計。雖然現在我國不乏后現代建筑、景觀作品,但是部分的“后現代建筑和景觀”都是進行了一些表面的修飾,并沒有真正地將后現念運用進去。我們應該回歸理性主義,借鑒西方先進的材料和技術手段找到符合我們自身的時代道路。后現代思潮的涌入,無論是對建筑還是景觀都開拓了設計的新思維,雖然前期發展中更多的是“拿來主義”和照搬模式,走了一些曲折的路程。但在后期我們意識到了這樣的不足,于是從新型材料的運用、先進技術的結合、新潮的設計理念中有所借鑒并且結合中國本土文化理念創造出“中國味”的設計,我認為這樣的優化就是積極的影響。同時這也符合了設計美學的最基本標準——將實用主義與審美主義貫穿于設計之中,融會貫通[7]。
參考文獻
[1]趙陽,周美霞.以建筑為例淺析后現代主義對中國設計的影響[J].中國房地產業,2015(08):52-53.
[2](美)伊恩•倫諾克斯•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34-36.
[3]李嵐.后現代建筑理論對中國建筑設計的影響探析[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2):167-168.
[4]王建才.淺談現代設計中的功能美[J].設計,2015(06):116-117.
[5]冼寧,王洋,彭會會.探析城市公共空間中濕地景觀設計——以天津橋園為例[J].設計,2016(03):146-14.
[6](明)計成.園冶[M].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16-17.
[7]郝若琳,李正.從現代設計看現代設計美學[J].設計,2015(24):102-103.
作者:周敏 單位:上海大學
- 上一篇:淺談生態文明建筑設計
- 下一篇:人性化設計理念在產品設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