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時間:2022-07-24 08:32:52

導語: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摘要:自改革開放后,我國內部審計逐漸建立并完善起來,但由于我國內部審計建立的時間較短,因而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結合實例指出了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滿足企業日益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內部審計;獨立性;查錯防漏

內部審計作為企業成長到相應階段的產物,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上世紀80年代,我們國家的內部審計初步產生,在隨后的歲月中,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內部審計也早已成為一個企業經營管理不能缺少的構成部分。然而,內部審計工作并不是單純的查賬,也不是存心找短處。它是現代企業防范風險、強化管理、提高自身價值的工具。它像一名醫生,既能夠讓企業有病治病、杜絕貪腐,又能夠讓企業無病強身、防微杜漸。所以,我們要對內部審計加以重視,逐漸完善和提高內部審計水平。

一、內部審計的職能

內部審計職能伴隨著審計目標的改變而改變。在我國內部審計制度建立之初,內部審計的職能以監督為主,查錯防漏是當時內部審計的主要任務。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盛行,國家外部制約機制的強化以及會計電算化的廣泛應用,賬面出錯的概率越來越低。原本以查錯防漏為主的內部審計職能也不在適應發展的需要。所以,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審計的職能必須向管理服務方面轉變,內部審計的著重點理應放在對內部管理進行分析,服務以及評價上。內部審計也絕不能僅僅局限于財務范疇,應當涉及企業管理經營的相關方面。內部審計的基本職能有:

(一)監督職能。監督職能是內部審計的基本職能。內部審計讓職工在企業規章制度的規定下工作,讓企業的經濟行為在其監督下合理實行。經濟監督職能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代表國家履行對企業的監督職能,另一方面是代表企業管理層監督企業各部門的財務收支情況和其他的經濟活動。

(二)保護預防職能。內部審計工作作為現代企業制度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不只是具備對企業資產進行保護的功能,還能在保護的過程中,通過開展審計聯營來保護企業的正當權益不受損害,保證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牢固。

(三)控制職能。作為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內部審計具有其他控制制度所沒有的獨立性,它居于內部控制制度的最高位置,是對其他制度進行再控制的一種制度。企業內部審計通過專業的內部審計師,對企業的經營業務進行審核核算,并據此向管理層出具正確的審計報告。企業管理層按照內部審計人員出具的報告對經營管理進行改善,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獨立性差

首先,經營和所有權相分離的背景下進行監督和評價管理層的受托責任情況是內部審計的一個重要職能。但在我國,絕大多數企業中的內部審計部門都受到管理層的管轄,在官本位思想較為濃厚的我國,讓內部審計部門對自己的上級進行監督評價,顯然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實現。這樣就極大的制約了審計工作的深度,使得審計部門很難獨立客觀的開展工作,董事會也就無法有效的監督管理層的經營活動。而從公司的實際審計情況來看,審計部門向董事會、監事會以及職工代表大會提供的審計報告,也經常存在縮減內容的情況。其次,公司其他的部門以及相關機構與審計部門處于平級狀態,大家都隸屬一個企業,都受同一個管理層管理,平常工作中相互依存,工作經費受到財務部門的管理,其他事項又受到各種部門的制約,在進行工作時,還時常要從其他部門查閱資料,特別是與財務部門的聯系尤為密切,查閱資料以及抽調人員時有發生。這些都極大影響了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極大制約了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并對審計結論的準確得出起到了阻礙作用。所以,同級審計的施行會使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受到各類因素的制約。審計的權威性和精確度都會大打折扣。例如,在2015年,日本東芝集團被爆出其財務報表自2008年起,連續7年造假,各業務部門虛增稅前利潤總額高達1518億日元。然而,東芝公司之所以出現財務舞弊的情況長達七年之久,與公司內部審計制度缺乏獨立性有密切關系。在其公司內部,依然采用上級對下級直接命令的直線型組織結構,各個部門并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約。而作為審計部門的負責人,明知道財務報表存在舞弊行為,卻在管理當局的壓力下并未采取有效措施。這充分說明東芝集團內部控制較差,審計人員獨立性缺乏。

(二)審計職員水平參差不齊,素質較差

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水平,職員素質是關鍵。但因為我國內部審計制度起步較晚,審計隊伍的建設與國外先進國家比,仍存在較大不足。在早些時候,由于教育水平與體制機制的制約,我國內部審計機構的大部分人員都是由財務部門人員轉崗而來,相應的內部審計知識和素質都與專業人員相差很遠。雖然隨著近幾年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國的審計隊伍建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管從質量還是數量上,都與西方國家相距甚遠。根據《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內部審計標準說明》規定,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應具備財務、會計、企業經營管理、數理統計、計算機、概率、線性規劃、審計、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識。但我國的內部審計人員很少能達到標準,多數人員都是只具備財務、會計等方面的知識,對其他方面知之甚少。此外,對于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方面,我國仍存在較大不足。企業老是為了節省經費和時間,忽略了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必要的后續教育,使得內部審計人員難以適應現代企業制度成長的需要。內部審計職員的職業操守問題也是阻攔內部審計隊伍建設的重要問題。有的內部審計人員不能抵御利益的誘惑,在利益的誘惑下,他們放棄了內部審計人員應有的原則,做出虛假報告,為企業造成嚴重損失。另外,在學校教育階段,很少有高校的財會專業對審計課程有著足夠的重視。一般來說,絕大多數高校將審計這門課程放在了大三或大四進行開設,而此時,學生迫于畢業的壓力,都在準備各種考試以及畢業論文的撰寫,對學校開設的課程基本無心學習。另外,很多財會專業學生對審計這門課程重視不夠,他們認為財會專業的核心課程僅僅是會計,中財,財管等課程,審計課只不過是為了湊學分的選修課程。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在審計課堂上并沒有專心致志的聽講,玩手機、看雜志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使得我國部分高校的財會專業畢業生并沒有掌握扎實的審計理論。譬如我國A股創業板上市公司欣泰電氣造假案中,由于其存在經營性現金流為負數、應收賬款余額較大等問題,因此,公司總會計師劉明勝向董事長溫德乙建議虛構收回應收款項。最終,欣泰電氣以載有虛假數據的招股說明書于2014年3月堂而皇之地登錄A股。在該事件中,該公司總會計師劉明勝不僅沒有向董事長提供合理的解決措施,還幫助其一起作弊造假,這充分體現了我國會計、審計從業人員在利益的誘惑下很難堅守應有的職業操守。

三、針對我國內部審計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首先,我國應該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用法律手段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法律作為強制性手段,對于企業和個人來說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國家必須要求企業管理層對其所披露的財務報表負責。只有這樣,公司管理層才會真正負責任的考慮其報表的真實性與可靠性,使得弄虛作假不再有機會。其次,應增強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我國《內部審計準則》規定:內部審計人員必須保持獨立性和客觀性,不得參與被審計單位的任何實際經營管理活動。因此,不僅要提升審計機構的準入門檻,還要加強內部審計職員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不會被任何的利益所誘惑。企業還要對內部審計職員定期地進行輪換,避免其在同一崗位上工作太長的時間。內部審計職員在進行審計時,必須遵守內部審計條例,堅守職業操守與底線。

(二)看重人才培養,重視溝通,全面提升內部審計職員素質

1.要做到審計職員多元化。審計職員多元化。首先,表現在審計職員數量上,國家應該重視審計職員的培養,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下,增加內部審計師的數量,以彌補我國內部審計師數量不足的缺陷。國家還應當培養一部分能夠提供內部審計服務的外部審計職員,讓這些人為不具備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的小型公司服務。其次,表現在審計職員結構的多元化。內部審計機構不僅僅要吸納財務會計人員,還要招收一些計算機領域,管理領域,風險控制領域的專家。最后,表現在審計職員知識素養的多元化。內部審計職員不但要具備專業扎實的審計基礎知識,還要通過不斷進修,具備其他必要方面的知識。2.國家要增強對內部審計職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審計職員的自我修養和抵拒利益誘惑的能力。內部審計職員不光要具備高超的專業技術,還要具備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嚴謹踏實的工作態度。企業也要經常組織員工進行相應的思想道德和職業品德學習,加強員工的企業榮譽感和工作責任感。最后,企業應引進競爭上崗與嘉獎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與緊迫意識,迫使內部審計職員通過不斷的進修豐富自己。要經常公開員工的工作效率與工作業績,優勝劣汰、擇優上崗,使員工的個人目標逐漸與企業目標達到統一。3.加快審計人員職業化??v觀整個西方內部審計成長歷程,其內部審計的管理方式早已實現職業化。比如說美國的內部審計師協會,從其成立至今,已有許多國家加入其中,它通過相應的準則標準來規范內部審計師的審計行為,對于違反規則的內部審計人員,通過一系列的制裁措施以達到懲罰的目的。事實證明,這種職業化方式是一種成功的管理方式。我國內部審計從產生到現在,一直是國家居于主導地位,國家以行政手段進行管理。這一做法顯然阻礙了我國內部審計制度的發展。因此,我國應創立職業化的內部審計組織,并由該組織對內部審計師進行管理。

作者:劉禛 單位:青海民族大學

參考文獻:

[1]李佳雯.孫博.論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企業技術開發,2015(03).

[2]馬雁.邱兆學.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6).

[3]馬建威.蔣兆華.蔡永斌東芝公司財務舞弊原因及建議[J].財務與會計,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