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破產審計風險與應對策略
時間:2022-05-15 03:15:32
導語:企業破產審計風險與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企業走向破產,其原因多種多樣,錯綜復雜。注冊會計師及審計人員依法對破產企業進行審計存在破產企業環境復雜、破產企業財務人員或第三方舞弊、審計法律體現不盡完善、破產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審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等影響破產企業審計結果的審計風險。而破產企業審計規避風險的有效手段是查證破產企業的賬表舞弊行為和還原破產企業失真的會計信息、評價破產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發現破產企業的重大弊端,正確評價破產企業在財務管理上是否遵紀守法,同時提高破產企業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一、引言
遠古時期,漁民們在長期的捕撈實踐中深感“風”給他們帶來的無法確定的危險,感覺“風”即意味著“險”,“風險”一詞由此而來。如今我們所講的“風險”是指生產目的與勞動成果之間的不確定性。關于審計風險,國內外有許多經典的解釋。財政部在2010年11月1日公布的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01號——注冊會計師的總體目標和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等38項準則的通知,其中《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01號———注冊會計師的總體目標和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中將審計風險定義為:審計風險,是指當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時,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取決于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本文論述的審計風險就是注冊會計師與審計人員在企業破產審計過程中易導致的風險,即在對破產企業進行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審計與審計成果之間的不確定性。
二、企業破產審計風險
企業破產審計風險的產生,既有客觀方面也有主觀方面的原因:1.破產企業環境復雜易導致審計風險。企業之所以走到破產的地步,或因經營理念發生了偏差,或因經營陷入低谷而無力反彈,或因企業主要管理人員貪腐至企業資產流失,或因管理混亂一片散沙,或因技術落后缺少創新,林林總總、不一而足。而破產企業領導集體或企業為遮掩如上決策失誤、經營無方等行為,往往會不配合正在進行的破產審計或干擾破產審計,并使出花樣繁多的“反審計”手段,從而使審計結果出現偏差。審計環境的復雜決定了破產審計結果的不確定性,理應引起注冊會計師及審計人員的高度重視。2.破產企業財務人員或第三方舞弊易導致審計風險。破產企業不論性質如何,是國有、還是合資、還是民營,其經濟活動的載體都主要是會計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如果破產企業財務人員或第三方為不當利益或為達到某種目的而舞弊,會直接導致龐雜廣泛會計賬表及相關資料的正確性大打則扣。注冊會計師及審計人員為了得出正確的企業破產審計結論,勢必要付出較一般審計更多的努力與汗水,勢必要對大量的、繁雜的會計報表及相關資料展開去偽存真的鑒別工作。而能否最大限度地還原會計賬表及相關資料失真的信息關系,能否得出正確的破產企業審計結論,審計風險不言而喻。3.審計法律體現的不盡完善易導致破產企業審計風險。注冊會計師及審計人員在對破產企業進行審計時,需要依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和《企業破產法》?!吨袊詴嫀焾虡I準則》和《企業破產法》規定了審計的基本原則和主要事項、詳盡闡述了注冊會計師和審計人員的職責、權限和法律責任等。然而,由于我國其他審計法律體系相對不夠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滯后于日趨復雜的社會經濟活動,使得注冊會計師和審計人員在對破產企業進行審計活動時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作依據,有時只能憑感覺或靠經驗行事,加大了審計結果的不確定性。同時,破產企業審計對象有財務責任、經營責任和管理責任;審計范圍涵蓋會計記錄和經營活動;審計職能包括積極監督、經濟鑒證及經濟評價;審計責任既要檢查賬表的正確性,又要審查經營活動是否違法違紀。審計對象、審計范圍、審計職能和審計責任的外延相繼擴大,給注冊會計師和審計人員帶來了新的挑戰和考驗,其所承擔的審計風險不言而喻。4.破產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易導致審計風險。破產企業中不乏采用會計電算化的單位,會計電算化能夠減輕財務人員的工作力度,促進會計工作的規范化;能夠保證會計核算資料的及時性和會計核算的正確性;能夠充分發揮會計核算職能和監督職能;能夠大為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但會計電算化也存在可靠性、安全性和保密性較差;會計人員歸檔不及時導致會計資料不完整,軟件染上病毒至使會計數據丟失或破壞,改動數據輕而易舉不留痕跡等弊端。一旦會計數據失真,破產審計的風險就在所難免了。5.審計人員的水平與素質決定企業破產審計風險的有無與高低。審計人員是否熟悉宏觀經濟管理知識、政策法規;是否具備綜合分析判斷能力;是否具有嫻熟的政治和業務素質;是否遵守職業道德等行為規范;是否具有應有的職業謹慎和職業關注;是否嚴于律己不貪不腐;是否能夠堅持客觀公正的審計立場都直接決定著破產企業審計風險的高低與有無。如果審計人員囿于水平不夠、信息渠道不暢、獲取信息成本太高等原因,不能甄別破產企業所提供財務、管理、執法信息的真偽,必然會帶來審計的信息風險。6.審計方法不當與審計手段滯后易導致企業破產審計風險。破產企業審計通常是在事后或現場,一般靠人工對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等原始文件和業務賬簿、報表等有形資料進行審計,而疏于對電子數據等無形資料的審計。如此,審計范圍小且不能拓展審計的廣度和深度,落后的審計方法和與時代脫節的審計手段費時費力、效率低下,人海戰術、難以觸及破產企業深層次的經濟和財務問題,疏忽和出錯的幾率較高,容易影響到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從而帶來審計風險。7.破產企業審計評價不嚴謹易導致審計風險:破產企業審計評價涉及破產企業的何去何從及職工的切身利益,任何不實或不當的評價,都可能會引起破產企業的抵觸與上訴。但凡對非評價審計事項、審計過程中未涉及的具體事項和審計證據不足的審計事項,不應評價而評價的,都會給破產企業審計帶來不必要的風險。另外,囿于各種原因,審計評價報告定性模糊、問題含混,用詞不妥、語言似是而非、欲說還休;結論模棱兩可、不知所云等,也是造成審計風險的重要原因。
三、規避審計風險對策
1.審計人員在對破產企業進行破產審計時,一定要有超強的法律意識,依法審計。一是要對照《企業法》、《企業破產法》對申請破產企業的經營和財務實際狀況做出準確界定,絕不能傷及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避免審計失敗而遭企業訴訟。二是要通過深入細致深入的到位審計揭露破產企業可能存在的領導貪腐行為和企業違反法律法規的經營行為,彰顯破產企業審計的監督功能。三是要嚴格遵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及相關法規對破產企業進行審計,該走的程序一定要走,改下的功夫一定要下,該上的手段一定要上。唯有如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破產企業審計風險。2.審計人員在對破產企業進行破產審計時,一定要具有強烈的風險意識。規避風險就要既排除導致審計結果出現不確定性的客觀因素,又排除導致審計結果出現不確定性的主觀因素。通俗地講就是,審計人員對破產企業進行破產審計時要嚴格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等國家法律法規、審計標準開展破產審計,把破產審計風險降到最低。應該強調的是,日趨完善的法律制度,逐漸規范了審計人員的責任制度及責任追究制度,審計人員要習慣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把提高破產企業審計質量建立在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破產審計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之上,以強化破產審計能力,規避破產企業審計風險。3.審計人員在進行企業破產審計時一定要遵守國家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一是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開展審計,對破產企業負責;二是要忠于職守、堅持原則、依法審計,對社會公眾負責;三是要嚴格保守秘密和絕不濫用職權,維護審計工作的神圣;四是要廉潔奉公,“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審計過程中不搞權錢交易,不接受破產企業給予的任何好處,對破產企業存在的問題該揭露的一定要揭露、該處理的就要嚴肅處理。如能做到以上四點,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破產企業審計風險。4.嚴格按照破產審計程序進行審計,以規避風險。破產審計和一般的財務審計依據的都是企業的會計報表,但破產審計的外延較一般財務審計要廣、要深、要難。廣在要對破產企業的固定資產、在產品與庫存及低值易耗品等物資進行全面清查。廣在對破產企業破產前六個月的財務行為、會計憑證要全面重點審查。難在確認破產企業債權債務的真實性要建立在對全部往來賬款進行全面審計和登門查詢核實數額較大債權債務的基礎之上。一句話,重點看破產企業有無隱匿,私分或者無償轉讓財產等違反《破產法》第35條規定的無效行為。如果破產企業有上述違法行為且拒絕糾正,應在審計報告中明確披露。5.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規避破產審計風險。審計人員進行破產審計時,不僅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職業使命感,還要熟悉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和審計專業知識;不僅要提高審計人員起碼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還要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敏感、洞察力和高度的綜合判斷能力,使審計人員在破產企業審計中,面對給定的審計材料迅速找到切入點和發現問題;準確找到解決問題的著眼點和有效取得正確判斷問題的依據。審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對規避破產審計風險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企業破產屢見不鮮,但缺乏規范與監督,因破產使企業資產流失和職工權益受損的事情也時有發生。破產審計作為保全破產企業資產、維護破產企業職工切身利益和為破產企業資產重組掃清路障的一種必須實施的程序,有法可依但具有一定風險。規避破產企業審計風險并非難事,只要注冊會計師及審計人員在對破產企業審計時能堅持依法審計、公正審計、規范審計和廉潔審計,規避審計風險就不會是紙上談兵,也不會是一句空話。
作者:周丕全 單位:青島大信英德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丁和平.防范審計風險的對策研究.技術經濟,2005(6)
[2]趙斌.內部審計風險欲防范.內部審計,2004(3)
[3]周筠梅.試析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及對策.商業經濟,2005(5)
- 上一篇:高校內部審計風險成因探析
- 下一篇:期后事項審計風險控制機制研究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