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防范及控制

時間:2022-01-16 10:58:20

導語: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防范及控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防范及控制

【摘要】受內部部因素綜合作用的影響,會計事務所在具體的審計工作中存在著不少的風險。文章從此出發,首先對審計風險的成因做了探討,包括組織形式不合理、質量控制不嚴格、風險評估不全面、外部環境不完善,繼而就如何有效防范與控制審計風險提出了對應的策略,包括優化組織形式、加強質量控制、注重風險評估、完善外部環境等,希望對審計工作的深入開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會計事務所;審計風險;防范控制

審計風險是審計環節中存在的風險,比如會計報表中的錯報、漏報問題,對審計工作質量有著巨大的負面影響。審計風險可以分為固有風險與檢查風險兩大類,固有風險源于被審計單位,難以憑借審計方法來防范,而檢查風險則是因審計人員工作疏漏而導致的風險。審計風險具有客觀存在性、不可計量型、可控制性等特點。雖則我國審計事業的不斷發展,如何有效防范與控制審計風險已經成為會計事務所日常工作中的重點內容,得到了行業人士的高度關注。對會計事務所而言,必須從審計風險發生的原因出發,采取好有效的對策。

一、會計事務所審計風險的成因

(一)組織形式不合理。我國會計事務所在審計工作中缺乏獨立性,容易受到客戶單位的影響,損害審計工作的公正性,并且,由于我國會計事務所起步較晚,在組織形式中也存在著大量問題。比如,現階段的會計事務所以有限責任制為主,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注冊會計師的風險,卻極大地增加了審計工作的風險,導致會計事務所缺乏應有的社會公信力。(二)質量控制不嚴格。質量控制不嚴格是導致會計事務所審計風險廣泛存在的重要因素,首先,會計事務所未能建立起以質量控制為中心的工作模式。不少會計事務所在工作中將業務拓展作為核心目標,對業務質量控制缺乏必要的關注,導致審計環節、審計方法等中問題屢發;其次,會計事務所缺乏有效的質量管理機制,比如,對中小型會計事務所而言,未能建立起三級質量控制機制,特別是在項目經理作用的發揮上,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三)風險評估不全面。首先,會計事務所未能深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環境等缺乏深入的了解,審計工作中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影響了審計工作的安全。其次,缺乏有效的內部信息溝通機制。內部信息的無障礙流通是實現信息共享,降低審計風險的有效方法。當前,會計事務所內部各單位,特別是審計小組內部,并為建立起信息溝通與共享機制,導致注冊會計師在信息獲取與應用中存在不少問題,增加了審計風險發生的幾率。(四)外部環境不完善。審計風險的發生,除了和會計事務所自身的問題相關外,也和外部環境的欠缺有著緊密的關系。首先,審計工作需要在完善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指引下開展,才能避免違法風險,就目前法律法規的建設現狀而言,存在著比較明顯的滯后性,特別是在注冊會計師手冊中,沒有將風險規避與工作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影響了審計質量;其次,我國審計行業起步較晚,尚未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多個部門,如財政、稅務、證監會等均可以負責審計工作的監管,多頭管理導致會計師事務所處于被反復監督的氛圍中。

二、會計事務所審計風險的控制對策

(一)優化組織形式。為了更好地提升會計事務所的審計作質量,控制審計環節中可能存在的各項風險,首先要做的便是優化組織形式。針對當前會計事務所在工作中存在的獨立性不強的問題,會計事務所在對被審計單位開展審計工作之前,要開展獨立性評價,避免審計工作受客戶影響過多,規避審計風險。至于組織形式的優化路徑,可以采用合伙制的形式。傳統的有限責任制組織形式存在的問題較多,越來越難以應付審計工作的實際需要。合伙制可以有效改變有限責任制組織形式的工作方式,切實增強審計結果的可執行性與可針對性,降低審計工作的風險。在具體的組織模式,會計事務所可以根據工作需要以及發展特點創新組織模式,比如將合伙制與有限責任制有效地結合起來,構建特殊普通合伙制模式,在此一組織模式中,無限責任由直接違規的簽字合伙人來承擔,至于其他合伙人則僅承擔有限責任,這樣不僅可以推進誰簽字誰負責的體制,也能將審計中的風險因素分散開來,有效避免審計風險的發生。(二)加強質量控制。質量控制是會計事務所提升審計工作質量,有效規避審計風險的主要措施。會計事務所要著力加強以質量為導向的審計工作體制建設,一方面,嚴格按照現行法律法規的具體要求來開展審計工作,確保審計內容、審計方法、審計結果的合法性、合規性,降低因會計事務所操作不當而導致的違法風險,另一方面,要將所承擔業務的客觀關系管理、業務監控、人力資源、職業道德規范等要素納入到質量控制制度的建設中,形成全面質量控制體系,規避審計風險的發生。會計事務所在加強質量控制的過程中,最為有效的方法是推動復核體系的建設,且對不同規格的會計事務所而言,復核體系在層級上有一定差異。中小型會計事務所復核體系以三級復核為主,項目經理、部門經理以及主任會計師承擔具體復核工作,大型會計事務所的復核體系則為五級,包括外勤主管、項目經理、項目合伙人、質控經理以及質控合伙人等,多層次的復核體系有效保障了復核工作的準確性、深入性,可以提升質量控制的效果。(三)注重風險評估。針對審計環節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風險,會計事務所需要注重風險評估工作,以準確的風險識別與有效的風險應對來降低審計風險發生的幾率,提升審計工作的質量。首先,做好審計單位的調研工作。會計事務所對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要有基本了解,特別是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環境、財務狀況、發展前景等更要了如指掌,在實際審計工作開展前,要借助管理經驗以及相關案例來優化審查規劃方案的制定,采取有效的審計方法來最大限度地降低審計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其次,加強審計單位的交流工作。信息不對稱是導致會計事物所審計中問題頻發的主要因素,會計事務所要與被審計單位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在與被審計單位深入交流的基礎上,共同明確審計范圍、審計流程以及審計重點,全方位提升審計工作的質量與效益;最后,健全信息溝通機制。對負責被審計單位審查工作的小組而言,內部要構建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及時地交換信息,實現信息無障礙傳遞的目標,審計人員可借助工作底稿開展交流活動。(四)完善外部環境。外部環境,特別是法律環境以及行業環境的欠缺,對會計事務所審計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增加了審計風險發生的幾率,因此,完善外部環境也就成為審計風險防范的重要措施。首先,就法律環境的完善而言,立法者要不斷完善現行的法律法規體系,為會計事務所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推動注冊會計師行業的高校運轉,有效避免審計風險的蔓延。針對審計準則中存在的問題,要做好及時的修訂與調整工作,緊扣審計工作的實際需要,創新準則內容,特別要做好現代風險管理與審計守則融合的工作,將會計事務所的風險降到最低;其次,就行業環境而言,相關職能部門要深入推進行業環境的整治力度,盡可能杜絕注冊會計師行業中存在的重復管理的現象,明確監管部門的職責與權限,重復賦予注冊會計師工作主體性。比如,可以針對行業規范管理的實際需要,設置高度獨立的行業監管委員會,全面負責行業監管工作,同時,為了避免監管環節的無序性,要加強行業監管委員會的工作機制、工作制度建設,提升監管委員會的效能。

三、結語

會計事務所在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工作時,存在著各種不同類型的風險,而內部治理結構的不完善以及外部環境的欠缺則是風險產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風險防范與控制中必須從內外兩個角度著手,采取好有效的措施。

參考文獻:

[1]周平.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財會學習,2017(22).

[2]武鳳.會計師事務所防范審計失敗風險的幾點思考[J].時代金融,2016(18).

[3]樊翠云、劉煒.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防范與控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3(10).

[4]張帆,羅延博.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控制的研究[J].商業會計,2012(8).

作者:陳蓉 單位:北京中瑞城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揚州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