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場館經營模式探究
時間:2022-08-06 03:09:03
導語:體育場館經營模式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經營模式所存的問題和影響因素分析
傳統的體育場館經營的手段較為單一,側重傳統體育的健身娛樂項目的表現,營銷過程中具有健身娛樂特色和專業性質的營銷手段及手法較為欠缺。目前我國大部分體育場館的經營方法都較為落后,經營手段單一且很一般,營利性不高。就各類體育場館的設施利用率而言,總體都偏低,無論是項目場地還是器材設施。根據目前體育場館所存在的問題選取合適的、科學的經營模式是解決我國體育場館經營欠佳的一大難題,目前影響國內體育場館經營的因素很多,總結起來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體育場館自身的條件是影響其經營模式的主要因素,其自身的規模和能提供的服務,包括可以提供的運動項目和場館的面積,配套的淋浴室以及更衣室是否完備等。努力提高自身的條件,大型場館實現自主經營,既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又能減輕政府的負擔。國外的經驗告訴我們體育場館的地理位置是影響其經營模式的關鍵因素,這一機理在我國同樣適用。體育場館、場所分布的不同,如熱鬧的市區或者人煙稀少的郊外,其對應的經營模式也會不同??拷鐓^的體育場館宜交由社區自主經營,靠近郊外的則由政府作為負責主體較好。(1)體育場館的潛在服務對象。一個體育場館在設計營建之初,其定位和服務對象都決定著其以何種經營模式為佳。最初的經營定位主要是通過其經營內容來表明,如以全民健身為主還是以競賽表演為主,對此提供相應的特色服務,選取相適應的經營模式。體育場館的經營還涉及目標顧客的選擇,如體育場館的服務對象定在高收入人群,那么其經營模式宜選取專業化的企業經營模式。(2)當地的消費水平。體育場館在營建之初應當考慮到當地居民的消費能力,這對后期的體育場館所采取的經營模式也有重大影響[2]。如果當地居民消費拉動不足,再先進的經營模式也是徒然。研究表明,人們只有在收入能滿足其生存消費時,才有能力和興趣享受體育消費等。我國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可以根據以上的影響因素,再結合最初的改革目標以及具體情況作系統而全面地可行性分析,再選取適合的經營模式。
2國外體育場館經營模式分析
日本及歐美發達國家體育發展較早,加之公眾的需求較多,目前已發展出一套成熟的體育場所經營模式理念。主要有如下三種:休閑式公共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競技式(商業性)公共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混合式公共體育場所的經營模式[1]。歐洲的俱樂部是一種休閑式的體育場所,基本都屬于運動場館,先由政府投資建設,再交由當地的企業家進行俱樂部管理,且后期的維護等費用由俱樂部全權負責。俱樂部采取會員制,其運行經費和盈利都來自會員所交納的會費以及廣告收益等。這類經營模式能夠降低政府負擔,管理更加專業靈活,有利于全民運動發掘出優秀的運動員;競技式的公共體育場所對應的是大型體育場所,主要用來舉辦較大規模的體育賽事,也是由政府新建,再交由民間的財團進行經營。這類經營模式以盈利為主,更為商業化。政府每年都可以收取一定的租息,能夠滿足大型賽事的需求,提升運動技術的水平促進職業運動的發展;混合式的公共體育場所經營模式大致有兩種,一種由當地政府提供建設用地,由投資者競標取得建設資格并獲得經營權;第二種為政府提供建設用地吸引建設者前來投資進行建設體育場館和相應的飯店和超市等服務場館,但其館權仍屬于政府,政府可收取一定的租金。
3我國體育場館經營模式改進的措施
隨著我國一些法律法規的相繼出臺,事業單位轉型也越來越多,逐漸向企業單位過渡,非經營性資產向經營性資產進行轉變。很多專家將2003年到2008年定為事業單位體制改革期,我國以后的體育場所改革模式應該符合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大要求和趨勢。體育場館運行機制要著眼全局,基本思路是要先理清其功能要素、內在的關系和外界的關聯,分析出必要條件,找出功能要素的動力源和障礙源,從而構建一個合適的運行機制。筆者根據我國體育場所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創新了一套模式,見圖1。機制模式創新要綜合宏觀利益、微觀利益以及保障機制三方面進行考慮。宏觀利益協調要保證目標一致性,運行高效,調控機制良好,同時社會的支撐力要足夠;微觀利益調控要有足夠的吸引資金、確保資源配置足夠、物流流動合理,同時達到企業化管理的標準模式;保障功能主要體現在各級政府需制定相應的輔助政策,大力支持和保障全民健身所應享有的體育權利,為體育場館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目前盡管體育場館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很大一個原因是管理層缺乏相應的人才?,F實情況要求培養更多復合型體育產業人才,加強從外引進各類人才,提供更全面科學的觀點,尊重他們,將他們融入到體育事業的建設以及經營管理中去。目前我國體育經營管理人才稀缺,這一情況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體育事業產業化發展的進度。中小型體育場館功能單一,經營范圍較小,主要分布在社區或者居民區附近,以提供健身場所為主,所以開展經營活動主要以社會效益為主。此類場館只要能夠維持其日常運轉就行,其經營模式可選擇單位內部自主經營等模式,方便提供質優價廉的親民服務[3];大中型場館提供的服務更加多元化,多為一些綜合館類,注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目前此類場館多以政府經營模式為主,負擔較重,可以實現企業化經營或者進行托管經營,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及增值,幫助體育場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重提高;地處郊外的大型體育場所,其規模大維護成本高,服務也較單一專業化,宜采取企業化或者合作經營的模式,多多引進資金和先進的經營理念。同時結合旅游—公園的模式進行經營,提高體育場所的經濟效益。
本文作者:鄭笑容工作單位: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探析高校財務管理模式構建
- 下一篇:天然次生林經營管理的作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