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樂新型經營模式論文

時間:2022-02-05 08:34:51

導語:農家樂新型經營模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家樂新型經營模式論文

1舟山市漁(農)家樂發展現狀

1.1部分小規模經營戶長期無營業執照消防治安的證照難辦理一直是困擾浙江省觀光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經營戶的消防樓梯、消防門不規范甚至沒有,應急燈和滅火器具配置不齊,消防驗收就不合格,就不能頒發消防安全許可證,也就不能取得營業執照。一部分小規模的經營戶由于證照難辦,一直無照經營,這為規范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1.2部分經營者在名稱使用上違反工商管理規定工商部門關于登記注冊的名稱有其規定,但有些經營者卻不按審批的名稱掛牌。比如工商部門核準的名稱為舟山某某養殖場、種植場,經營者實際對外標注的名稱卻為舟山某某休閑農莊、漁莊、漁樂園、垂釣中心等,違反了工商注冊管理規定。

1.3超范圍經營行為時有發生工商部門核準的經營范圍是種植、養殖,但經營者卻從事餐飲、棋牌、垂釣等經營行為,擅自超越了經營范圍,甚至有些為了吸引消費者還偷偷銷售國家保護動物等“野味”。

1.4周邊衛生環境存在一定問題部分漁莊、農莊的周邊衛生環境不容樂觀,廚房緊挨著養雞(豬)棚、露天排污溝等;又如部分漁莊、農莊的廚房設施也不甚理想,消毒設備缺乏,無防蚊蠅設施,生熟混放,易造成交叉感染。

1.5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缺乏必要的專業培訓漁(農)家樂經營的主體大多是當地漁(農)民,素質普遍不高,信息相對閉塞,觀念比較落后,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服務意識、環保意識和誠信經營的理念,離從事餐飲服務要求有較大差距。

1.6對周邊生態環境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如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水土流失加劇、水資源污染、水體的富營養化等,這些都不利于當地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1.7缺乏系統性的營銷策略目前,舟山市內漁(農)家樂的促銷多采用比較原始的手段,現代的營銷傳播手段采用得較少,使得漁(農)家樂的宣傳面很窄,營銷效果也不盡如人意。那么如何規范漁(農)家樂經營?怎樣從經營場地、安全治理、接待設施、服務質量、食品衛生、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做好做強?怎么對漁(農)家樂進行內部結構和功能創新來升級改造漁(農)家樂經營模式,使其能在競爭中更好地發展下去?舟山乃至浙江的實踐已經證明,構建適合現代漁(農)家樂的最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基礎的生態發展之路,才能實現休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筆者從共生理論的視角,探尋漁(農)家樂的新型經營模式,以期漁業、農業、旅游業相互合作、相互促進,優化漁(農)家樂旅游結構及其功能,對實現漁(農)家樂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基于共生理論的漁(農)家樂旅游延伸

“共生”(Symbiosis)一詞最早緣于生物學,由德國生物學家德貝里(AntondeBary)在1879年提出:不同種屬的生物按某種物質聯系生活在一起。它由共生單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環境三要素構成。共生界面是共生三要素相互作用的媒介、通道或載體,共生單元之間物質、能量、信息傳導通過共生界面來完成。隨著共生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到了20世紀50、60年代以后,學者們將共生理念應用到社會、人文、經濟、管理、農業、建筑等諸多領域來解決實際社會問題。共生不再是一種普遍的生物現象,還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共生既具有自組織過程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共生過程的獨特個性。共生并非排除競爭,它不是自身性質和狀態的摒棄,而是通過合作性競爭實現單元之間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促進。合作共榮是共生的深刻本質。漁(農)家樂旅游“共生”就是在漁(農)家樂旅游市場中各漁(農)家樂之間相互競爭、相互合作,相互交易,促進“對稱互惠共生”的行為模式和“一體化共生”的組織模式的形成,實現漁(農)家樂持續有效地發展。本文構建了共生型漁(農)家樂體閑農業形成理論模型,并對其經營模式進行了創新性探究。各漁(農)家樂之間競爭并不摒棄其自身性質和狀態,這種競爭主要體現在參與共生的各漁(農)家樂旅游產品的內部結構和功能創新,以及它們之間功能的重新分工定位和合作實現的。漁(農)家樂旅游“共生”的本質就是合作共榮思想的旅游延伸。

3舟山漁(農)家樂新型經營模式探析

3.1舟山漁(農)家樂現有經營模式分析目前舟山在積極學習省內各漁農家樂特色村、星級經營戶先進的經營模式基礎上結合自身資源特色,形成現有的多樣化的漁農家樂經營模式,有“自主、分散”模式、“農戶+農戶”模式、“公司+農戶”模式、“租賃和整體租賃”模式等。

3.2漁(農)家樂股份制模式與村辦旅游企業模式舟山在漁(農)家樂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一些新的經營模式,如在舟山定海的千島綠洲觀光園的漁(農)家樂股份制模式和舟山朱家尖白沙村、舟山秀山島的漁(農)家樂村辦旅游企業模式。

3.2.1漁(農)家樂股份制模式股份制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利益主體,以集股經營的方式自愿結合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它是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利于強化企業經營管理職能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2011年,定海區虹橋村成立了舟山市學霖園藝有限公司,開發以海島休閑文化為特色的漁(農)家樂,嘗試把股份制模式運用于漁(農)家樂的經營。村民可以自愿入股,形式靈活,可用現金投資入股,還可以用實物(如古董、土地、漁民畫、毛竹林等)折價投資入股,由公司統一經營,通過網絡、微博、名片等途徑統一對外宣傳,實現的稅后利潤進行分配,主要是提取公積金、公益金及支付股東紅利。即體現海洋漁農業文化的好東西都可折價入漁(農)家樂股份,最終入股村民利潤分紅,這就是漁(農)家樂股份制模式。2012年,虹橋社區漁(農)家樂接待的游客比去年同期增長40%,這在經濟增長開始緩慢的時期是個非常漂亮的成績單了。良好的經營狀態大大吸引了村民,每個村民以伍仟元為一股入股,全村入股戶數達到了約20%,有的村民甚至入了幾十股。虹橋社區的漁(農)家樂同時結合海洋海島文化和非遺文化,把“海島第一村”的土墩文化、綠眉毛船體造型區的海洋漁業文化、當地的漁民畫、跳蚤舞等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使人仿佛走入了海邊的田園、融入了自然的懷抱,這不僅吸引了當地游客,外地游客也慕名而來。這種漁(農)家樂的經營模式充分調動了農戶的積極性,群策群力、全心全意地來經營漁(農)家樂,實現優化當地農業產業結構,既增加了就業,又增加了農戶的收入。

3.2.2漁(農)家樂村辦旅游企業模式村辦旅游企業模式是指由村委所組建的旅游企業開發、管理漁(農)家樂的經營模式,產權是村委的。在籌建,村期委根據本村及周邊的自然資源及社會資源狀況,聘請專家對本村的漁(農)家樂旅游發展進行整體規劃與設計,并由村委組建漁(農)家樂旅游公司,由該公司負責漁農家樂旅游的開發和經營管理。漁(農)家樂旅游項目的資金來源于當地財政撥款、申請專項基金、村民集資或入股等途徑。村民入股形式靈活,可用現金投資入股,還可以用房產、土地使用權、古董、土地、漁民畫、毛竹林等實物折價投資入股。項目建成后,少數管理和技術人員可以外聘,一般的服務和工作人員優先錄用當地村民。舟山市朱家尖白沙村“白沙旅游服務公司”就是以村辦旅游企業模式經營的。白沙村委成立“白沙旅游服務公司”,并申領了旅游經營執照,公司通過制定嚴格的內控制度來規范每個經營戶;對旅游資源和旅游信息采用集中管理、統一分配的辦法。即在村里,所有漁(農)家樂旅游經營戶都掛靠在村旅游服務公司名下,村旅游服務公司擔當著所有漁(農)家樂經營戶在旅游活動中的相關責任,經營中實行統一接待、統一分配和統一結算的管理方式,每年每個漁(農)家樂旅游經營戶要把經營收入的按規定比例上交村辦旅游服務公司。

3.3舟山“漁農家樂”“股份+村辦旅游企業+旅行社”共生模式通過上述漁(農)家樂股份制和村辦旅游企業這兩種模式的分析,提出了新型經營模式─“股份+村辦旅游企業+旅行社”共生模式。這種模式考慮了漁(農)家樂旅游所涉及的幾個關鍵利益關系者:村委、漁農民和旅行社,并充分發揮各關鍵利益主體的作用,有利于激發旅游產業鏈中各個環節的優勢,旨在相互合作、相互競爭、以合作為主中實現漁(農)家樂內部結構和功能升級,實現漁(農)家樂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的一種新型經營模式?!皾O農家樂”“股份+村辦旅游企業+旅行社”模式按實施范圍主要有兩種:其一是可以在本村范圍內建立村辦旅游企業,專門成立管理層(一般由村委委派為主加入旅行社、漁農民骨干組成)、業務推廣部門(由旅行社為主導)和漁(農)家樂旅游服務接待部(一般是當地漁農民個體家庭組成),再在村辦旅游企業組織中設股份制度,按村委、村民、旅行社各出資數給予一定比例的股份,并到年末實現利潤分紅,給游客評價好的、房間出租率高的漁農民個體家庭一定利潤比例的獎勵,并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益金、公積金作為企業發展資金,用于漁(農)家樂進一步規模化、規范化,租用其他農戶的設施(如菜地、山地、池塘等),投資通往村里的道路建設以及村內的路面、路燈、衛生、環保等建設。其二是在村與村之間建立“股份+村辦旅游企業+旅行社”模式,籌建步驟類似第一種方式,只是組建范圍擴大到兩個村以上。成立管理層時要處理好成員比例關系,每個村委都要選派合適的村干部進入管理層,也要有旅行社、漁農民骨干代表,組成民主、自治、高效的管理層。“股份+村辦旅游企業+旅行社”模式有其特點。首先,村辦旅游企業是由村委所屬的集體企業作為控股大股東,他們對于本村的自然資源、海洋文化特色十分清楚,所以在開發時能夠把那些真正體現當地特色的漁味、農味挖掘出來;其次,因為是村委所屬的集體企業,漁(農)家樂旅游經營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村民的利益,所以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其三,由于大家都是同一個村的,沖突比較少,即使在開發過程中出現村民和開發者之間的利益沖突,相對來講比較容易協調。最后,漁(農)家樂旅游的發展能擴大當地的知名度,帶動當地的交通業、種養植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既增加了就業,又增加了農戶的收入,拉動了經濟的增長,維護了當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

4結論與建議

新型漁(農)家樂經營模式有效結合股份制模式與村辦旅游企業模式的優勢,使得原先舟山的部分漁(農)家樂低、小、散的狀態向規?;?、特色化、規范化發展,這將大大改善漁(農)家樂的經營績效,實現漁(農)家樂功能與結構雙升級?!肮煞?村辦旅游企業+旅行社”這一新型經營模式要有效實施,要做好以下幾點:

4.1多渠道籌措資金村辦旅游企業資金來源有限,大多數還是來自村委或上級撥款,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肮煞?村辦旅游企業+旅行社”應在不影響控股權的前提下多渠道籌資,允許農戶、旅行社通過土地、技術、勞動等各種形式參股,也可適當增加負債資金。否則漁(農)家樂旅游項目規模的擴大和水平的提高,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4.2建立高效的管理層,提升從業人員的素質“股份+村辦旅游企業+旅行社”的經營管理層主要是村委委派,相比于真正的職業經理人,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經驗要欠缺很多,可以考慮外聘少數管理和技術人員,組建高效的管理層,更好地帶領漁(農)家樂旅游公司不斷發展。隨著旅游業的飛速發展,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必然也在不斷提高,而漁(農)家樂旅游公司的主要從業人員是本地村民,從業素質還有欠缺,因此要加強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培養他們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技能,提高報務質量,這樣漁(農)家樂旅游公司才會長遠發展。

4.3樹立品牌意識,打造生態美、文化美的特色休閑漁(農)家樂如今全國各地紛紛建設各種各樣的農家樂,而作為舟山的漁(農)家樂新型經營模式要充分依托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把漁(農)家樂與當地的自然景觀、田園景觀、村居民舍、飲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資源結合起來,打造具有生態美、文化美的特色休閑漁(農)家樂品牌。打造生態美。實施生態保護和環境優化,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鼓勵利用新能源;推進增綠添景工作,進一步完善漁(農)村的道路、停車場、旅客服務中心、旅游安全設施等基礎配套設施,同時與舟山市正在開展的“美麗海島”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打造具有海島生態特色的漁(農)家樂,使漁(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真正成為漁(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新漁(農)村建設中新的支撐點。打造文化美。實施民俗民風、民間藝術和文化古跡的保護與開發,妥善保護原居環境、歷史文化遺存,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演藝、節慶和工藝品等文化旅游產品,把具有舟山地方特色的跳蚤舞、漁歌號子、威風鑼鼓、漁民畫等民間民俗文化融入到漁(農)家樂中,提高漁(農)樂品味,打造文化特色漁(農)家樂。作為舟山的漁(農)家樂新型經營模式,要滿足游客親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需求,達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存共榮,這樣才能使游客滿意,才能實現漁(農)家樂持續穩定的發展。

作者:李宇宏單位: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