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中食品安全問題探討

時間:2022-06-16 11:26:58

導語:對外貿易中食品安全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外貿易中食品安全問題探討

摘要:食品安全問題是我國對外貿易中面臨的重要問題,不僅制約了我國食品的出口、削弱了我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而且影響了對外貿易關系的發展。文章從界定食品安全的內涵出發,指出了對外貿易中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并進而從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三個方面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對外貿易;食品安全;存在問題;對策

一、引言

(一)食品安全的內涵

食品安全并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概念,它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自然界物質的變化,以及人們對食品不同種類需求的變化而逐漸地發展。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變化,人們所需求的食品結構一直在悄悄地變化著,而新技術的雙刃劍作用、生態環境的惡化,又導致了食品新的安全問題,與此同時,食品安全又是相對于一定的標準而言,這樣看來,食品安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也將有更加廣義的內涵。通常來講,食品安全可以分為數量安全、質量安全、可持續安全三個部分。數量安全是指一國或地區可以生產該國或地區的人們保證生存所需要的食品數量,這是供給能力的體現。質量安全是指生產并銷售的食品能夠達到一定的質量標準,包括營養、衛生、安全等標準??沙掷m安全是指在保證當代人食品數量及質量方面要求的同時,也要保護生態環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以保證能滿足子孫后代為生存和健康生活所需的食品要求。

(二)食品安全問題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1.食品安全問題制約了我國商品的出口。食品是我國除機電、紡織之外的又一主要出口商品。食品在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中居于重要地位,但由于安全的原因,其出口受到了嚴重影響。

2.食品安全問題削弱了我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食品安全既是影響公眾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實現商品交換,取得市場份額的重要因素,在某種意義上說,食品安全已成為一種競爭優勢。食品安全出現問題將大大降低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我國一些在價格上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如蔬果、肉類等,由于達不到一些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這些產品的價格優勢已被削弱。這些問題影響了消費者對中國食品的信任度,并由食品波及到其他產品,嚴重削弱了中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而另一方面,為使產品達到國際市場所要求的食品安全標準,企業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

3.食品安全問題影響了對外貿易關系的發展。不管出于何種原因和理由,食品安全問題都會使出口方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害。為了維護自身經濟利益,出口方往往會對對方施以貿易報復,從而引起貿易糾紛甚至貿易戰,其結果是兩敗俱傷,正常的貿易關系遭到破壞。例如,歐洲發現瘋牛病后,我國對疫區國家的奶制品實行封關,歐盟隨即對中國雞肉、蜂蜜產品的出口樹起壁壘。作為回應,中國禁止國內藥廠使用有瘋牛病疫情國家出品的牛源性材料。可見,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威脅到我國貿易的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影響了正常的貿易關系,從而威脅著貿易的安全。

二、當前對外貿易中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發達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與技術壁壘

(一)發達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與技術壁壘發達國家通過制定嚴格的技術標準、商品檢驗檢疫標準、合格評定程序和包裝、標簽標準等措施來制定食品安全標準,以限制中國食品的出口,達到保護本國市場的目的。因此,食品安全標準成為中國對外食品貿易除了關稅壁壘外的另一大“綠色壁壘”。眾所周知,在技術方面發達國家占有很大的優勢,但在成本方面發展中國家卻有很大的優勢。在發達國家,高指標與高標準的產品的生產都有高技術支撐;但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因為技術水平不高,所以要生產出符合發達國家需要的高標準產品具有很大的難度,而且成本也非常高。在國際貿易中,發達國家掌握著科學技術上的優勢,從技術層面制定了一系列市場限入標準,用以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產品進入本國市場。比如,日本、歐盟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對食品中農藥殘留最高限量制定了較高標準。而且各國都有相應的食品安全監督部門進行強力監管。各國的食品安全監督部門對本國進口食品的添加劑、生鮮質量、商標安全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而我國環境污染問題嚴重,病蟲害多,農藥使用量大,食品中的農藥殘留標準較低,在很多層面上都難以達到發達國家要求。

(二)對中國食品出口構成的壁壘中國食品安全標準發展起步較晚,始建于20世紀60年代,經過20世紀后期的緩慢發展,以及近10年的跨越式改革,已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中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該體系以保證食品安全、促進行業發展、保證人民生活水平為準則,包括一套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與地方標準相結合、配套完善的標準體系。但由于起步較晚,還存在諸多問題,其不成熟性也日益顯現,如總體水平低、標準短缺、實施監管情況差、標準間協調性差等一系列問題在國際貿易中突顯。就產品而言,因為在技術水平上存在差異,因此,很多產品標準發展中國家均低于發達國家。以甜蜜素為例,在飲料中,歐盟的限量是250mg/L,在甜點及類似產品中,歐盟限量為250mg/kg,而中國在甜點及飲料等甜品中的限量為650mg/kg。因此,發展中國家以本國的標準生產的產品出口到發達國家,很可能達不到其標準,于是就形成了發展中國家產品出口的壁壘。中國食品生產環境也存在極大的問題,如食品加工程度低、生產過程簡單及缺乏技術創新等。中國食品生產者以農民為主,整體素質較低,缺乏相關的食品生產知識,再加上企業監管不嚴,因此在食品生產過程中難以保證食品的衛生和安全。此外,中國食品出口以初級產品或簡單加工產品為主,產品附加值低,相對價格較低,易受國外反傾銷調查等,總之,種種原因使中國食品在國際中的競爭力受到限制。

三、解決對外貿易中食品安全問題的對策

(一)我國食品出口企業方面的對策

1.根據企業自身特色,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體系。我國國內的食品生產及出口企業的經營方式及其管理模式不盡相同,因此,企業尤其是以食品出口為主營業務的企業要擁有自身的企業文化及企業特色,并進行不斷的企業創新。首先要提高食品的品種及生產技術的創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們更加喜歡和追求花樣新鮮、口感獨特的食品,就算是繼續食用以前經常熱衷購買的食品,也是希望該食品不斷地推陳出新,進行更新換代。其次,要提高食品企業管理及營銷戰略的創新能力。改善經營管理模式,有能力的企業可以進行跨國經營戰略,有效地跨過進口國實施的貿易壁壘。管理方式要做到以人為本,并經常積極主動聽取基層員工的意見,吸納員工對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建議。企業在提高食品質量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體系。從食品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到加工生產技術,再到食品出廠前的檢驗檢疫以及對相關認證體系的應用,以期出口的食品達到國際標準,符合進口國的標準要求。

2.立足生態保護,提高食品質量。立足生態保護,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的食品最初原材料都是取自于生長在大自然的農作物及以自然為基本生存條件的動物。一旦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動植物將首先受到污染和侵害,甚至是失去賴以生存的基礎一一大自然。因此,食品企業如果想提高食品質量,除了在生產及加工工藝方面進行提升,更重要的是從生態保護做起。

(二)食品行業協會方面的對策

1.完善行業協會功能,充分發揮協會作用。食品行業協會是我國食品貿易健康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與國家政府相比,食品行業協會更加詳細地了解食品行業內部的具體發展情況,在充分發掘食品行業的發展前景的同時可以客觀地對待我國食品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有針對性地制定與國際標準相持平的食品行業標準,從而更有效地解決在我國食品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2.在加強食品行業協會自身建設的同時,更應放眼于全球?,F如今,許多發達國家在食品方面的標準很多都是高于國際標準的,正因為此,有的企業以國際標準進行生產的食品在出口到某些發達國家時遭到拒絕。食品行業協會要準確及時地向我國企業傳達我國主要食品出口對象國的最新標準,尤其是與國際標準相比較之下的不同之處。在食品出口之前,食品行業協會可以先對食品進行與進口國相同的食品質量檢測,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食品在出口后遭到拒收退還的風險,將可能發生的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在清楚了解進口國的要求標準的前提下,我國的食品出口就可以成功地解決進口國實施的貿易壁壘問題。

(三)我國政府方面的對策

1.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2009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該部法律制訂了關于食品安全和食品貿易的政策措施,如果這些政策措施能夠在食品生產及銷售過程中得以有效的實施,將會極大地提高我國食品的質量,促進我國食品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2.增進食品安全檢查的社會性。在國家政府制定法律法規保證食品安全和推進食品貿易發展的同時,可以剛柔并進。法律法規是剛性的,如果可以配合以相對來講較為柔性的一些措施就會使得效果更加完善。增進食品安全檢查的社會性,在政府的宏觀引導下,將食品安全檢驗檢查開放化,比如說可以將檢測機構分支設置在科研院所的有關部門,或者我國一些在檢測方面比較有優勢的高校的實驗室中。另外,政府可以出臺一些獎勵措施,充分調動群眾這一廣大群體的積極性,全民參與食品安全的檢查及監督之中,充分聽取民聲,合理性地采納民意,這也是政府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最終形成從國家政府一直到廣大基本群眾的完整的食品安全檢查監督體系,有力地保障我國食品的安全性,促進我國食品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作者:陸杰軍 單位:寧波天韻食品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梁小萌.對外貿易中的食品安全問題及政府規制[J].探求,2003(06):37-41

[2]沈焰.對外食品貿易中發達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制約和影響[J].食品與機械,2014(04):26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