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揚程泵站灌區研究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28 09:45:00

導語:高揚程泵站灌區研究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揚程泵站灌區研究管理論文

一、影響灌區運轉的幾個問題

1.管理體制不順暢,經營機制不靈活

由于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水管單位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不活的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水利工程正常的運行管理和維修養護經費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事”“企”不分,“大鍋飯”“大鍋水”現象依然存在,愈來愈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水管單位的發展要求。在經營機制上,部分灌區雖然推行了企業化管理的模式,但由于受周邊環境的影響,仍不能很好地實現自主經營和高效運轉。

2.主體工程老化失修嚴重,農水配套資金缺乏

揚程泵站主體工程大部分建成于20世紀50~70年代,由于受當時條件限制,建設初期就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加之投入運行后,長期實行的是無償供水和低水價政策,泵站自身難以提取折舊積累和大修理基金,造成主體工程設施老化失修十分嚴重。

由于主體技改工程與農水配套工程投資渠道的不同,受地方財政影響,農水配套工程大大滯后于主體技改,22處泵站大多數基礎設施已超過了國家規定的報廢年限,而配套資金至今難以全部到位。

3.電價增漲頻繁,殃及泵站生存

高揚程泵站是為農業生產服務的水利基礎產業,其特點是裝機大、揚程高、耗電多。1985年以前,國家對高揚程泵站實行分級優惠電價:50m以下0.06元/kW·h,51~100m0.04元/kW·h,101~300m0.03元/kW·h,300m以上0.02元/kW·h。從1985年以來電價多次上調,據統計至2000年底,累計調價17次,每度電增加0.226元,達到國家優惠電價的7.5倍,電費開支在運行水價成本(不含大修、折舊)中已占到60%~70%。根據1994年對周邊省份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農業排灌電價的調研,山西省作為一個能源電力大省,以工補農的優惠政策與相鄰各省存在較大差距。由于電價的提高,泵站的水價由原來的0.05元/m3提高到現在的0.279~0.608元/m3畝次澆地費用高達40~60元左右,農民澆地積極性降低。

4.供水市場疲軟,灌區效益滑坡

自農村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由于水管單位原有的計劃管理辦法不能很好適應一家一戶的市場需水要求,特別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高效益高產值的經濟作物比例較小,大面積種植的糧棉作物受價格的影響,水費支出和產出效益基本持平,有的甚至收不抵支,大大影響了群眾用水積極性,最多只澆“保命水”“關鍵水”,不澆“適時水”“豐產水”,灌區的邊遠地帶有些甚至放棄了灌溉,供水市場嚴重疲軟,導致水管單位有水賣不出,灌區效益日益衰減。據統計,22處泵站設計控制面積24.6萬hm2,目前有效面積達到13.5萬hm2,僅占設計面積的54%。

二、高揚程泵站出路及發展對策分析

1.搞好改革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

國務院國辦發〔2002〕45號文件關于《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出臺,是我國水利改革與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視,它不僅對當前加強水利工程管理,充分發揮水利工程效益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秾嵤┮庖姟丰槍λ軉挝欢嗄陙硇纬傻膯栴},從管理體制、經營機制、水價、產權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意見。那么落實好《實施意見》就是水管單位改革的關鍵,由于這項改革牽扯的范圍廣、部門多,所以,必須由各級政府領導親自掛帥,真正將《實施意見》落到實處,將公益性與經營性部分區分開來,屬公益性的管理人員,必須納入財政預算,屬經營性的執行企業化管理,只有這樣,水管單位才能真正實現自主經營高效運行的目的。

2.改革人事工資管理體制

水管單位要逐步納入良性循環之路,必須打破現有的人事工資制度,使水管單位步出“經營連年虧損,包袱越背越重”的惡性循環怪圈。按照國辦發〔2002〕45號《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精神,積極推行水利工程管養分離,對按編制核定的在職在崗管理人員,全面實行聘用制,以崗定酬,競爭上崗,嚴格進行目標責任制考評,優勝劣汰。把維修養護人員逐步從水管單位剝離出來,水利工程的維修養護業務逐步實現社會化、市場化。使水利工程管理人員結構基本穩定,維持水管單位正常運轉的最佳人員結構。對現有的離退休人員,應研究適當的辦法,不論是干部,還是工人,均由水利部門切出一塊獎金,水管單位及個人再負擔一定比例,讓勞動保障部門辦理養老保險,由社會來負擔離退休人員工資。

3.理順主體技改與農水配套嚴重脫節的投資體系

將農水配套資金由地方財政納入國家投資大計劃,加大加快農水配套投資力度,更好地使主體投資與配套資金同步發揮效益。同時,地方政府應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投入機制,國家、地方、集體、個人全方位籌集資金,對支渠以下工程采取拍賣、租賃、承包、入股等多種形式,積極引導群眾投資和社會投資,加快支渠以下渠道的防滲速度,使中型灌區渠系水利用率達到70%以上,提高水的商品率。

4.政府部門統籌考慮,對高揚程泵站灌溉電價實行優惠政策

對運城市高揚程泵站的用電價格,應能參照鄰省的經驗,充分體現山西省作為能源電力大省的優勢,繼續執行1985年以前國務院核定的優惠電價,或統一實行山西省貧困縣優惠電價,或者制定農業排灌電價優惠政策,使電費在水價成本構成中所占比例不超過40%,最大限度地調動水管單位的上水積極性,盤活國有水利工程的投資,為農業生產的穩步發展和農村的穩定局勢發揮作用。

5.水管單位要樹立服務意識,積極主動培育供水市場

農業灌溉是運城市灌區的主導產業,水管單位應立足優勢,改革計劃經濟養成的粗放管理辦法,吸納用水戶參與管理,實行水務公開“陽光工程”,在配水上加強計量管理,減少中間環節,增加用水透明度,真正做到水量、水價、水費、水務公開,樹立為灌區供水的市場服務意識。受灌區糧棉作物價格低迷的影響,灌區的供水市場出現萎縮,因此灌區產業結構調整,就不僅僅是政府搭臺農民唱戲的問題,水管單位一定要積極參與,引導灌區農民建設一批高效益、高產值的農業示范基地及龍頭企業,帶動灌區群眾致富,拓寬供水市場,培育良好的市場消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