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咨詢業發展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27 06:28:00

導語:造價咨詢業發展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造價咨詢業發展管理論文

我國將在年內加入WTO。加入WTO后,貿易及服務市場逐步走向全面開放,將對我國建設市場(包括建筑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同樣,建設市場的中介服務業—尤其是工程造價咨詢機構,由于國外同行的加入,也將受到極大的沖擊。

雖然改革開放已有二十多年了,但在建設工程領域里是不允許國外,甚至于港澳臺地區的工程造價咨詢機構(測量師行等)在中國獨資注冊開業,從事工程造價咨詢服務。所以我國工程造價咨詢業尚未感到競爭的壓力,這些年來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進步不大,如果繼續安于現狀,維持簡單、低效、被動的工作狀態,勢必被蜂涌而至的國外造價咨詢機構所沖跨,所淘汰。我們應盡快適應國際慣例,接受國外先進理念,早日與國際慣例接軌,增強能力,提高水平,向公正、優質、全方位服務方向發展。

一、必須加強對工程造價咨詢機構的培育和管理

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已成為工程造價管理的中介組織,如雨后春筍般地在各地出現,是市場經濟對建筑市場規范化管理的必然趨勢。作為社會中介組織的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如何進一步健康地發展狀大,如何使其在對外開放的建筑市場中,與國外同行競爭并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擺在我們面前急待解決的問題。

由于我國工程造價咨詢機構起步較晚,基礎較差,相關政策法規還未完全配套,計劃經濟管理體制的“國家定價”的慣性仍然起著重要作用,企業特別是建設單位的“大而全”觀念仍然在存在,咨詢服務在社會上仍得不到理解和接受,政府的監管力度不夠,因而在前進和發展中尚存在一些問題。目前工程造價咨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有:

首先受主管部門的制約,不能公正地進入社會。工程造價咨詢業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產生的,還帶有計劃經濟色彩和行政管理模式,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有各級主管部門主辦的、有設計單位主辦的、有大型企業建設單位主辦的、有施工企業主辦的、有會計師事務所及其他行業主辦的,甚至于“一套人員兩塊牌子”的機構等等。這些主辦單位一般把工程造價咨詢機構視為內設機構,或作為附屬二級單位,人員由主管部門下達、收入按比例上繳,成為主管部門搞福利、發獎金的重要來源地。這些咨詢部門必然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和各行政主管部門權力的支配。這樣就嚴重的損害了工程造價咨詢機構作為社會中介組織的形象,同時也違背了中介組織獨立、客觀、公正服務的宗旨.

其次是基礎差、素質低、單一從事編制工程預算業務、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絕大部分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只開展施工圖預(結)算編制服務工作,極少有綜合性服務,更談不上進行全過程造價咨詢服務。在這些工程造價咨詢機構的從業人員中,普遍存在著專業知識面窄、素質不高、年齡老化、兼職掛名多、專職人員少等問題。

第三,行業、地區、部門壟斷封鎖。由于現已成立的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大多掛靠在行業主管部門或大型企事業單位,他們利用掛靠單位的行政權力和業務便利,壟斷本行業、本地區或本部門的工程造價咨詢業務,形成了眾多條塊分割、行業封鎖的死胡同,嚴重地阻礙了平等競爭的發展,也很難適應建筑市場蓬勃發展的需要。

產生上述問題盡管有基礎差、素質低、發展過速和市場發育不健全等多種原因。但關鍵是:體制不順、法規不全、監管不力。這就需要健全法規,規范行為,政企真正分開,建立自主經營的合伙制、股份制、有限責任制等多種組織形式,一業為主、多種經營服務的綜合性工程項目咨詢顧問公司。否則,就難以在激烈的競爭環境里生存下去。

二、必須使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盡快提高

工程造價咨詢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是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健康發展,能與國外同行開展競爭并能取勝的保證。新時代的工程造價工作者應是既懂工程技術又懂經濟、管理和法律并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良好職業道德的復合性人才。而傳統的只會編制工程概預算、事后有不負責任的人員必將為時代所淘汰。由于種種原因使從事工程造價咨詢業的從業人員普遍存在專業知識面太窄、素質偏低、年齡老化等問題。不可否認,我國現階段工程造價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同國際水平比起來是有一定差距的,其中最明顯的是對工程技術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如國外,甚少做到能動地確定和控制工程造價,更難做到優化設計、優化施工組織方案。在已實施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后,如果還是維持目前的狀況,還是滿足于識圖、計算、套定額、取費、算總價等工作,怎能適應現代建設項目全過程的工程造價確定和控制管理的要求?我國目前從業人員原有的專業知識水平遠遠不能適應建筑大市場發展的需要,更不適應在國際市場競爭的環境,所以必須制定從業人員培訓和再教育計劃,并監督實施.同時要制定相應的實際問題處理和判斷能力的考核考試制度,使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不斷更新。與此同時還必須強調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促進工程造價咨詢業隊伍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

三、造價咨詢服務工作重點轉移

“索賠”是國際工程承包中經常發生并且隨處可見的正常現象,正因為它是在正確履行合同的基礎上爭取到合理的償付,是一種正當的權利要求。所以,在國外建設市場里,中介的工程咨詢機構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已把服務的重心轉移到為發包方或承包方“索賠”方面來了。我國在八十年代初期就注意學習、引進、開展國外流行的“索賠”工作,近十幾年來,雖然在一些大型涉外工程項目和世行貸款項目施工中,一些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嘗試了一些工程索賠工作,學習和積累了一些處理工程索賠的經驗。但是,在過去長期計劃經濟管理體制的影響下,工程索賠管理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受到來自建筑市場各種主體本身和客觀條件的阻礙,導致工程索賠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問題。主體本身主觀上的問題是施工企業不懂索賠、不敢索賠、不會索賠;客觀條件方面的問題是建設單位不準索賠,同時建筑中介服務機構也缺乏專業性的和健全的工程索賠仲裁制度。

工程建設索賠在國外工程承包中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它是工程承包合同當事人,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依據承包合同和法律法規,追取非自身責任遭受的損失和維護自身利益的一種正當的要求對方給予補償的行為。工程建設索賠是甲乙雙方在履行承包合同過程中的一種合作方式,是一種以合同和法律為依據,合情合理的處理損失補償的正當行為。隨著市場的開放,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推進,政府管理職能的轉換,“索賠”工作就必然落在社會中介機構承擔了,這是國際上普遍存在的可行做法,也是國際慣例。

隨著我國加入WTO,國外的咨詢機構進入我國,如果我們的咨詢機構再不想法開展“索賠”業務,那么這個市場必定為別人所占領。為此我們還應建立一些工程索賠組織機構,工程索賠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并形成于工程施工的全過程和全方位,工程索賠重證據,論證難度大,需要發展工程索賠專業化。借鑒國外工程索賠管理經驗,利用比較完善的理論體系和利于操作而可行的工程索賠程序與做法,是促進我國工程索賠工作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加入WTO,擴大市場的對外開放,增強競爭的激烈度,運用經濟規律從事經濟活動,按照國際慣例及國際通行做法確定和控制建設工程造價,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挑戰,也是發展的機遇。只要我們面對現實、正視壓力、發憤圖強、急起直追、扎實工作,就一定能夠適應加入WTO后的形勢和局面,從而進一步把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推上一個更高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