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飲工程發展論文

時間:2022-06-30 11:14:00

導語:人飲工程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飲工程發展論文

1人畜飲水現狀

涼州區位于河西走廊東端,全區轄46個鄉鎮,總人口98.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9.95萬.屬典型的大陸性溫帶干旱氣候區,氣候干燥,降水稀少,蒸發強烈,水資源匱乏。涼州區地表水可利用量多年平均為7億m3左右,地下水允許開采量為3.31億m3,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57億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966m3,約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2370m3的2/5,為全省人均水資源量1200m3的4/5,屬國際上劃分的重度缺水區,受歷史原因和自然條件的限制,全區人畜飲水歷來較為困難。八十年代在山水灌區修建了一些高位水池和人飲管道,初步解決了十多萬人的飲水困難,但已建的人飲工程規模小,標準低,分布范圍小,且已老化失修,基本不能使用,群眾飲水困難問題依然突出。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和工農業生產的逐步發展,生產和生活用水急劇上升,水的供需矛盾日趨突出,城區附近的井灌區地下水超采嚴重,水位迅速下降,水水質不斷惡化。城區北部1/3的井灌區已成微苦咸水區,有些地區水中有害物含量高,已不適用于人畜飲用,城區東北部分鄉鎮水源受到工業廢水與污水的污染,水中有害物質超標,人們飲用水質不合格的水。以地表水為主的山水灌區,人畜飲水以遠距離的河水為主,耗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全區人畜飲水困難的鄉鎮達31個,人數達58.26萬人,占農業總人口的59.2%,其中:飲用微咸水的人口為36萬人,飲用被污染水的人口為5.55萬人,遠距離取水的人口為16.71萬人。由于飲水困難人數較多,給飲水困難地區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飲水困難問題嚴重制約了當地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農業生產的發展。

2.人飲工程建設成就

80年代初利用國家、地方、個人投資,在張義山區修建了3條長6.3公里的人飲管道和1862眼水窖,解決了張義山區1.6萬人的飲水問題。在四個山水灌區修建人飲管道工程67處,埋設鋼筋砼管366.82公里,新建澇池30座,水窖1492眼,飲水井1009眼,解決了4萬人多人的飲水困難(但工程已嚴重老化失修,基本不能使用)。

90年代,利用世行貸款修建了雙城水廠、劉家茨湖水廠和上壩水廠和金山高位水池,解決了12.56萬人和14.18萬頭畜的飲水困難,西營和雜木水管處自籌資金修建了四十里水廠和武南供水廠,解決了5.57萬人和6.08萬頭畜的飲水問題,基本實現了供水到戶,使農民用上了安全、方便衛生的自來水。

2001年來,以國家實施“農村人飲解困工程”為契機,將人飲解困工程作為“生命工程”列入實施計劃,各級部門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積極籌措資金,發動廣大群眾投身人飲建設,完成了三年人飲解困的建設任務,建成供水工程1091處,鋪設人飲管道216.35km,年供水量達成176.6萬m3,解決了39個村(組)6772戶,2.83萬人和9.3萬頭(只)畜的飲水困難。目前,全區共解決了20.96萬人和29.56萬頭畜的飲水問題,年供水量達792萬噸。這些人飲工程的建成為今后發展人飲工程樹立了榜樣,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3.發展農村人飲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農村人飲工程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人飲工程底子薄、基礎差、范圍廣、任務重。涼州區農業人口所占比重較大,且較為分散,受自然條件的限制,飲水困難人口較多。農村人飲工程建設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但工程建設起點低,標準低,發展斷斷續續,遺留問題較突出。

②.受資金限制,人飲工程規模小,沒形成集中連片的規模,未能從根本上有效解決飲水困難地區群眾的飲水問題,其工程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體現的不夠顯著。

③.用戶分散,覆蓋區域大,供水管網長,供水中跑、冒、滴、漏等現象較為突出,供水工程投資大,運行費用高,供水成本高收費難,利潤低效益差。

④.人飲工程科技含量低。人飲工程大部分始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部分工程即將步入更新改造期。受資金限制,大部分工程仍采用傳統的供水工藝,一些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未能引用到工程設計之中,造成工程運行成本、維修費用和管理費用偏高。

⑤.工程建后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有待近一步探索、創新和完善。部分工程摸索了一些管理模式,但缺乏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工程管理措施和方式有待進一步完善。

⑥.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不夠健全。大部分工程實行的還是“福利水”、“大鍋水”的運行機制,沒有建立起完善合理的水價機制和良性運行機制,影響了工程的效益的發揮。

3.2發展農村人飲工程的必要性

黨的十六大確立了新世紀前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明確提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大力發展農村供水工程,切實改善飲水困難地區人民的飲水條件和生存環境,保障農民飲水安全,保障農業和農村經濟用水安全,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前題條件和基礎保障作用。另外,發展農村供水工程也是全面建設小城鎮目標的必然要求和必經之路。涼州區城市化水平較低,城鎮人口所占比例不足25%,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34%,在新世紀我區要全面實現小城鎮化的奮斗目標,必須加快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鄉鎮企業和第三產業,逐步完善產業結構體系,逐努力實現三通,即通水、通電、通訊,積極發展農村供水,實現農村供水與整個經濟社會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因此,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全面加快我區小城鎮建設的過程中,發展農村人飲事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3.3發展農村人飲工程的可行性

①.發展人飲工程由政策的傾斜和良好的發展契機。我區屬于河西內陸地區,雖然自然條件差,農村人飲困難問題突出,但要充分把握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時機,利用近幾年中央大力投資農村人飲工程建設的機會,集中精力抓好該項目的各項工作,積極爭取資金,廣泛宣傳,搞好發動,加快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步伐。

②.領導重視,群眾積極性高。政府和領導把人飲工程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項目立項,資金配套,協調各部門抓工程建設等方面非常重視,給予大力的支持和幫助。另外,地方群眾已形成搞人飲工程的共識,積極性較高,認識到人飲工程給帶來的實效,積極配合建設單位開展工作,支持人飲事業發展。

③.社會經濟條件好,群眾有一定的自籌能力。我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312元,大部分農民生活水平和生產能力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具備一定的自籌能力,對工程建設投入信心較強,為大力發展農村供水工程創造了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

④.以往人飲工程項目的實施,為今后發展人飲工程在技術上創造了條件,積累了工程建設、管理運行方面的經驗,并在實踐中培養了一批工程設計、施工、監理方面的水利技術骨干人員,在區內全面實施人飲工程建設,管理上有經驗,技術上有保障。

發展農村人飲工程,可有效地改善我區飲水困難地區人民的生存環境,對減少疾病發生率,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穩定社會治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各級政府和各界人士會大力支持、熱情參與、積極投身于人飲建設之中去。

4發展農村人飲工程總體思路

4.1指導思想與發展原則

(1)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新的治水思路為指導。結合我區發展小城建設目標,本著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立足現實,著眼未來,方便生活,有利生產,繁榮經濟,注重效益,滾動發展的原則,在國家投資的基礎上,依靠地方、社會和群眾的力量,因地制宜地發展一批農村供水工程,為促進當地人民身體健康,脫貧致富和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揮一定的作用。

(2)發展原則: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逐步縮小城鄉差別,加快城市化建設的步伐,促進地方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發展農村人飲工程中,必須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①堅持統一規劃,分年實施,逐步完善的原則;②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和提高效益的原則。工程模式不求千篇一律,本著“宜小則小,宜大則大、宜散則散,宜井則井、宜池則池”的原則規劃;③堅持先重后輕,先急后緩,先易后難的原則,首先解決水源條件好,群眾積極性高且飲水最困難的地區;④堅持整村推進,一次解決不留后帳、便于建設、管理、消號的原則,徹底解決項目區農村飲水困難;⑤堅持建管并重的原則,工程建成后要抓好運行管理工作,避免因管理不善而使飲水困難再度出現。

4.2發展人飲工程的目標與任務

農村人飲工程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發展農業生產和改善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面向十六大提出的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和發展我區小城鎮建設目標,使人民生活逐步奔向小康,對農村供水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滿足這一要求,其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使我區農村供水普及率由現狀的25%提高到50%,供水能力由現狀的2.01萬m3/d發展到7.18萬m3/d,受益人口要達到50.62萬人。具體任務是:建設供水廠11座,其中:自流引水廠3座,解決12.1萬人和24.2萬頭畜飲水問題;加壓供水廠8處,解決18.1萬人和36.2萬頭畜的飲水困難問題;建集雨水窖1500眼,解決0.6萬人和1.5萬頭畜的飲水困難問題,全區共解決30.08萬人和61.9萬頭畜的飲水困難,工程實施期計劃為10年,按每年建一個水廠的發展目標進行。在抓好人飲工程建設的同時,加快工程水價改革步伐,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優化工程固定資產所有制,改革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逐步建立起以水養水、自我發展的良性運行機制。

4.3人飲工程總體規劃

4.3.1人飲工程總體布局

未來人飲工程發展規劃在總體布局上,既考慮局部,又照顧全局,在考慮各鄉鎮水資源基本狀況,人畜飲水現狀與分布,經濟狀況及群眾基礎等方面的前提下,結合不同工程形式適宜發展的自身特點,在綜合分析、充分論證、通盤考慮、優化組合、集思廣義的基礎上來指導人飲工程總體規劃。即考慮長遠目標又不脫離現實,做到有的放失,突出實效。在山大溝深的鄉鎮重點發展集雨水窖工程,在提取地下水較困難,以地表水為水源的鄉鎮重點發展管道自流引水工程,在地下水埋深淺的鄉鎮,發展以加壓供水的水廠工程。

4.3.2工程措施

工程涉及全區28個鄉鎮,分布范圍廣,地形、地質、水資源和經濟條件差異較大,針對各鄉鎮造成人畜飲水困難的原因和當地自然經濟條件,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結合多年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的實踐經驗,確定采用以下三種工程措施。①采用地表水為供水水源的工程,從上游有淺層潛流涵養水源地段或從水庫取水的,經過凈化處理達到飲用水衛生標準后,采用清水池集蓄,利用自然落差,用UPVC管輸配水進行自壓供水。②采用地下水作為水源供水的工程,以打深井抽水至清水池,經過二次加壓,用UPVC管輸配水進行有壓供水。③在即無地表水又無地下水,降水在此350mm以上的地段,采用修建人工集雨場和集雨水窖方式解決人畜飲水困難。

5.具體保障措施

為保證人飲工程項目順利完成,圓滿實現發展目標,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①加強領導,落實項目責任。一要健全組織機構,人飲工程項目成立專門的工程建設領導辦公室,實行行政技術“雙軌”責任制,及時研究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督促實施進度和工程質量,負責解決技術問題,制定技術措施;二要把人飲工程的實施納入鄉鎮和部門綜合目標考核范圍,嚴格考核,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三是實施人飲工程目標責任制,要下達工程建設任務,與鄉鎮簽訂合同,使行責任監督到位,技術服務到家,督促人飲工程全面開展,進一步注重質量,擴大規模,水利部門與下屬單位簽訂工程建設任務,落實責任。②依靠科技,不斷提高工程科技含量。要突出人飲工程科技成果的引用、推廣與創新,把先進的供水工藝、技術、設備引用到工程之中,不斷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加強對科技人員的培訓,組織科技人員抓好工程技術的創新、轉化和科技攻關,解決供水工程中帶有全面性、關健性技術難題;同時抓好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隊伍建設,搞好科技服務,推動全區人飲工程的全面發展。③完善投入機制,加快建設步伐。加快人飲工程建設發展步伐,堅持走水利為社會,社會辦水利,多元化投資辦水利的道路,堅持“誰投資、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實行國家、地方、集體、個人一齊上,積極吸納民間資本搞人飲建設,拓寬資金投資和融資渠道,改善投資結構和方式,動員和調動全社會的積極作用發展農村人飲工程事業。④堅持依法治水,確保完成任務。為了加快我區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村三個文明建設,使農村供水工作走向法制化道路,確保農村人飲工程2015年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依據《水法》和地方性法規,制訂出適合本區農村人飲工程的管理辦法,把農村人飲工程納入健康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