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筑壩施工工藝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28 09:43:39

導語:水利筑壩施工工藝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利筑壩施工工藝研究論文

輾壓混凝土筑壩施工工藝

由于碾壓混凝土在筑壩工程中的施工特性,水泥量少而粉煤灰和碎石的含量較多,所以說適合使用機械化作業,在施工的過程中采取的碾壓方法為薄層碾壓,然后在強度方面逐漸提升。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施工環境所采用的施工機械也會有所不同,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在施工機械和碾壓技術方面也相應的得到了提升,對施工工藝和機械有了更高的要求。攤鋪混凝土輾壓工藝,通常采用推土機或者施工專用的平倉機進行混凝土攤鋪。同時,采用串鏈攤鋪法和疊壓式卸料很大程度的減輕了混凝土骨料分離等問題,當局部出現骨料分離時,采用人工處理取得很好的施工效果。采用薄層連續上升輾壓施工工藝,大大的提高了澆筑層的高度,同時保障壩體的堅固,同時還充分體現了輾壓混凝土快速施工的優點。在模板工藝、施工工藝、混凝土入倉、溫控技術等得到保障的情況下,使用薄層輾壓連續上升施工,不僅保證了工程的質量,還大大縮短工期節約投資成本。新的成縫方式加快輾壓混凝土施工速度通常工程施工中是采用預埋分縫板成縫或者切縫機成縫等方式成縫,新的成縫方式不僅提高工程的質量還加快輾壓混凝土施工的速度,有效縮短工期。采用誘導板成對埋設的方式成縫,即誘導縫成縫方式應運而生,但其存在挖槽的埋設和固定不容易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結合沙牌碾壓混凝土拱壩的誘導縫成縫方式,采用設置有重復灌漿系統的重力式的混凝土預制件型式進行誘導成縫。這種新的成縫形式安裝更加簡便,適合人工安裝,并且這種結構形成更加安全可靠。將變態混凝土的使用范圍擴大,優化施工變態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添加一定的水泥灰漿,使拌合物具有可振性,再用插入式振搗器振動密實,形成一種具有常規混凝土特性的新的混凝土。變態混凝土因其施工中沒有死角,且能將模板的周邊進行很好的澆筑,所以在水利筑壩施工中已被廣泛采用。在長期的施工過程中,變態混凝土用于壩面和岸坡基巖面接觸的墊層效果明顯,且與常態混凝土施工相比,質量上有了更好的保障,所以變態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會被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單回路的重復灌漿技術,因其成本低,結構簡單,施工簡便等特點,適用于筑壩施工,這種重復的灌漿技術能慢慢的增加壩體的穩定度,防止拱壩在強度不夠時因灌漿而拉開。混凝土施工中使用的模板是能否確保碾壓混凝土連續上升的關鍵之一,因此在模板的選擇以及使用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目前碾壓混凝土施工的模板廣泛采用了可上下交替上升的全懸臂鋼模板型式,這種模板上、下兩塊面板可脫開互換,并交替上升,輕易的實現了壩體連續上升的施工要求。

展望

隨著經濟建設腳步的加快,我國的水利工程建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各項新技術新產品不斷的出現在工程建設中,而工程的發展也應該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相應的有所改變。對于不同的施工環境,應該采用適宜的施工工藝,以滿足施工需求。在水利筑壩工程中,碾壓混凝土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并且在質量上取得了一定的保證,對我國的水利工程建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雖然說這種施工工藝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還是會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能夠使施工工藝適應工程的發展,我們對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對工藝進行了相應的改善,以保證工程的質量。在筑壩施工中,壩體的層間接觸面是重要的施工環節,也是比較薄弱的部位,一旦這個位置出現裂縫,發生滲水現象,將會對整個工程的質量造成極大的威脅。所以在工程開工之前,應該對施工場地的氣候條件和整體環境狀況進行詳細的考察分析,分析在該種狀況下,可能出現裂縫的原因,然后提前制定出防范措施,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可以使用新技術新材料,這些都是我國未來水利工程施工中研究的發展方向。目前我國對于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各項指標都是按照常規狀態的情況下分析的,如果在寒冷地區施工的話,這些指標將不再適用,所以說對于在特殊環境下進行的施工,要根據實際狀況來掌握各項指標,保證工程的質量。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應該建立仿真模擬體系,通過對施工環境的模擬演示,可以發現在施工中會出現的問題,這樣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事故的發生。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和施工工藝的不斷進步,將會逐步改善在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將水利筑壩施工工藝發展的更好。

水利工程建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其作為我國的基礎性設施建設,無論是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要在施工工藝和相關技術上不斷的改善,為工程的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水利筑壩工程中,碾壓混凝土施工工藝已經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并且在質量上有所保證,但是在實際的施工中還是會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先進的技術理念和專業技術知識,在施工工藝上不斷的提升改善,為我國的水利工程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作者:柴秀寶工作單位:黑龍江省水利第五工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