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設在經濟發展中的應用
時間:2022-04-11 04:30:35
導語:水利建設在經濟發展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進一步提高對水利建設認識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水是一切發展的源泉,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戰略性的基礎,自古以來,人們都選擇有水的地方居住,古代文明的發展也是依水而興的,而在當代社會經濟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大力發展水利建設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也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水是農業的發展之本,要先建立新型的農村水利基礎建設就要水利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的水利建設的防止和減少災害發生的能力,努力改變農民靠天吃飯的現象,提高糧食的安全生產效率,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現代化。由于我國水資源時間和空間分配不均的現象,我國對水利建設方面投入還是很欠缺的,相對于經濟發展的速度來說,要加大對水利建設的投入,加大對水利發展的建設設施的投入,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城鎮化工業化以及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以及推動的作用,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也進一步加大所以說我國水利建設的速度也面臨著很大的問題,近幾年來農業發展所面臨的災害也是非常多的,水旱災害就是最重要的災害之一,所以說加強農村的水利基礎建設對于農業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和緊迫的。
二、水利建設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水利建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農村的水利建設更是農業發展的命脈。通過這幾年的努力,農村的水利建設取得了一系列很大的成就,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撐,發揮了其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國的基本國情就是人多地少,降雨量時空分布也是很不均衡的,全國各地農田經常受到澇災或旱災害的威脅,平整土地、興修水利、戰勝這些自然災害、達到建設高效產量的穩定田,被一直看作是農業發展的命脈。所以說,對于傳統意義上的農村水利來說,更多地是與農業生產有密切聯系的,而相應的水利建設也主要是以引水、蓄水、灌溉、提水、抗旱排澇等的基礎設施為重要內容的溝渠、水庫、水井建設、排灌站小流域治理等的基礎設施的建設。(1)從農業的生產方面看,農村的水利建設是發展現代高效高產的農業、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的堅實基礎。水利建設是農業發展的命脈。目前我國的灌區以占全國45%面積的耕地,生產了占全國75%的糧食,而其中80%的是商品糧、90%以上的是經濟作物。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多,提高糧食產量的任務也就越來越重。近些年浙江、江蘇、上海等地也建設了有較高標準的農田水利的地方,這些都是糧食生產穩步增長的體現。(2)從農民的生活上來看,農村的水利建設也是保障全體農民的飲水安全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以及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礎。水利建設是農民的生存之本,加快水利的建設,保證農民的飲水安全和防治農業防洪安全,就直接關系到全體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農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同時也關系到農村貧困地區進行脫貧致富的命運。(3)從農村的生態環境來看,農村的水利建設是改善和保護農村的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的堅實基礎。社會和諧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發展的協調性的重要影響。當前我國城市和鄉村、區域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很不平衡,人口資源的進一步加大對于環境的壓力較大,對于這些問題的背后有或多或少的與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以及對于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的不同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所以說做好水利建設的工作,調節好不同的主體之間的關系,努力維護用水的公平性,繼續努力營造一個穩定的用水秩序,將會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條件。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水利建設的發展是農業發展的命脈,也為社會經濟發展創造了重要的條件。放眼當今的世界發展,許多國家現在已經把水資源與糧食資源以及礦產資源并列做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有的國家還從人類發展與生存的高度上,將水資源的短缺作為危及世界糧食的生產安全從而危及人類健康還有自然生態環境的嚴重問題。所以說,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發展社會的全局格局來重新認識新的時期農村水利發展建設的重要戰略意義,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積極努力的調整發展的思路,走建設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新型產業化的道路。
三、水利建設對于經濟發展的要求以及措施
1.要進一步提高對水利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的認識
我國從古代就很重視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關系,對于當今社會來說可持續發展包括多方面的含義,對于水利建設,其主要的問題就是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合理利用以及如何保護生態環境的關系。為處理好這個關系進行了多種學科的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就是為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節約資源,當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發生矛盾時,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短期的經濟效益。
2.進行合理的開發,有效的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近幾年來,許多地方提出的水資源工程建設逐漸增多。這對于水資源配置要進行研究,使其對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及工程建設更好的推動,根據當前我國糧食供給情況和北方嚴重缺水形勢,應該首先考慮城鎮用水,城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所以應首先保證用水,否則將影響制約城市的發展,而且在水資源配置上,城市發展需要一些用水空間。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解決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以及提高供水的保障,要加強水網建設。就是要實行跨流域調水。
3.水利建設上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不僅要加大對水污染防治力度,還要大力的推行清潔生產。有關規定表明:所有的城市都必須實行污水處理設施,對于水污染的防治要進行統一的規劃。近一段時間我國的污水治理重點就是:進一步抓好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做到工業污染源的穩定達標排放,盡量杜絕再一次不合格現象的出現;還要加大對三峽庫區、長江上游、松花江流域、黃河中上游以及渤海海域的水污染治理;加大對進行海洋采油船舶和近海養殖的污染防治力度;在水利環境治理中,要對削減有機污染物的排放總量進行有效的控制,同時還要注重磷、氮的排放量,推廣使用無磷洗滌用品,結合農村的環境保護和發展生態農業,減少農業污染;實施好一些大中型城市的水資源的保護措施;緊抓南水北調工程內水源區以及沿線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對南水北調的水源質量進行有效的保障。
4.重視對濕地的保護
濕地具有調節氣候、調蓄洪水、保護生物多樣性、凈化水體等很多的功能,被比喻成為地球的腎臟。對于我國來說,濕地的分布具有廣泛、類型多、面積大的特點,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是多樣的,主要包括濕地對水的調蓄能力降低、濕地的面積不斷減少、功能退化、水質變差等,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保護。以青海湖為例,青海湖已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但是由于近幾年大水漫灌以及毀草開荒的現象發展比較嚴重,導致湖面的面積不斷減少,湖水的水位也逐漸下降,加之最近幾年的湖水補給量遠遠少于蒸發量,導致每年湖水的減少量超過四億立方米。所以導致湖水的含鹽量大大升高,適宜鳥類棲息的優美環境也遭到嚴重破壞,魚類的種類和數量也相應減少,湖區周邊的草地大量退化,土地沙漠化的現象嚴重,土地沙漠的面積也在不斷的加大。要想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就要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強節水措施的實行,進一步加大退牧還草、退耕還林措施的實施力度,對于湖水入不敷出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使湖面面積逐漸穩定、恢復,使周邊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5.采用市場機制改革水價
對于城市的節水、供水以及水污染的防治要根據規定,積極有效的引入市場機制,使融資的渠道得以拓寬。對于城市的污水處理以及設施的回用項目的運營和建設要積極吸引外商投資以及社會資金投入,對于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要加快步伐,對以往所購置的污水處理工作設備要加速折舊。對于污水處理的費用也要做到??顚S?,循環滾動使用;各個地區在對水費以及污水處理費的價格標準進行調整的時候,為了使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以及運營的需要得到滿足,就要優先把征收污水處理費的標準降到保本微利水平。水價的調整是經濟杠桿對水資源節約作用的核心。提高當前的城市用水的水價,不僅可以為節水開源的工程籌集到大量的建設資金,還可以促進形成一定的節水機制。就目前來看,我國的城市水價普遍都比較低,所以水價的提升還有很大的空間。提高城市水價,還可以促進企業內部以及城市對節水以及中水會用的力度進一步加強,使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的取水量得到相應減少,并且污水的排放量也會得到相應減少,使生態環境得到良好的改善。所以,建立合理的、新的水價機制,就必須體現出差別水價、超額累計加價和定額用水的原則。
四、結語
水利建設是當前可持續發展戰略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水利建設的具體實踐來看,在經濟、技術、運營機制、管理體制等幾個方面不斷的進行創新,在規模、質量和效益上不斷的進行提高,以及引進國外的對我國發展有益的技術經驗,使水利建設成為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
作者:吳利益工作單位:福建省邵武市洪墩鎮水利站
- 上一篇: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問題探討
- 下一篇:水利建設資料管理制度執行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