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有效嘗試

時間:2022-11-06 04:02:35

導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有效嘗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有效嘗試

摘要: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一視同仁”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個性化未能得到凸顯,影響了最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教學,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提高各自的學習水平。文章從教學實踐入手,探索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有效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分層教學 ;有效措施

分層教學是指在學生學習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最大限度實施因材施教,使學生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提升和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面向全體,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一、科學劃定層次,貼近學生實際

“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边@就是說,沒有一模一樣的學生,只有因材施教的老師。在大班制的教學模式下,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收獲,我們要對學生實施目標不同的教育——分層教育。在分層教學之前,教師應對學生進行了解,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將其作為劃分的科學依據。教師應全面觀察,從學生的數學基礎、成績、興趣愛好、在校表現等幾個方面,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在劃分層次的過程中,教師應牢牢掌握學生所處的層次,但是為了維護學生的自尊,不應公布學生的名單。尤其是要對學困生進行保護,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發揮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的表現、成績有了明顯的提升,教師應對學生的層次進行調整,將其納入更高一層次。如果學生出現了懈怠、成績下降等情況,教師應將其劃分到適當的層次中。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一個動態過程,教師不應在劃分層次之后就忽略了學生學習水平上的變化,而應實時對學生的分層情況進行調整,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自己的水平上有所突破。通過科學劃定層次,教師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學生也實現了個性化發展,整個課堂呈現出非常融洽的氛圍。

二、劃定教學目標,實現因材施教

大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彼栽趯W生進行分層之后,教師應將分層思想滲透到教學的方方面面,從備課環節開始就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對教學目標進行設計的時候,也要將分層教學的思想融入其中,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例如,在《多邊形和圓的初步認識》備課環節,我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梳理,對教學目標進行了設計。這部分內容是對之前知識的回顧,也是對下一步教學的鋪墊,難度比較小,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理解的內容,應根據學生不同的數學基礎,分別進行教學設計。A層次的學生應對多邊形和圓的基本概念、理論知識進行掌握,并能夠實現對相關知識的應用,能夠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并探索分割平面圖形的一些基本規律。B層次的學生應能夠認識和掌握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扇形、多邊形和圓形,感知圖形世界的豐富,并將數學知識應用在生活實際中。對于C層次的學生,應培養他們對圖形的基本感知能力,使其能夠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多邊形、圓形等基本圖形。通過對教學目標進行科學劃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實現因材施教的基本目標。

三、分層布置作業,提高實踐能力

練習和作業是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基本方法,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主要途徑。通過做作業,學生對自己的知識查漏補缺,并嘗試在問題中進行實踐探索,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如果作業的難度比較小,A層次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不到提升;如果作業的難度比較大,就會傷害C層次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也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分層的方式。例如,在學習《整式的加減》的時候,我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隨堂訓練。對于A層次的學生,我要求他們將教材中的所有練習都完成,并且能夠舉一反三,設計類似的問題并解答;對于B層次的學生,我要求他們將課后練習完成,并熟練掌握其中的原理,對自己的知識進行鞏固和提升;對于C層次的學生,我要求他們將課文中的例題熟練掌握,并解決課后練習中的前幾道問題,夯實基礎。通過分層布置作業,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實踐能力得到了提升。很多學生還試圖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尋找難度更大的練習。

四、分層輔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后輔導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是鞏固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一種有效途徑。通過輔導,學生會對本節課知識掌握得更加準確透徹,還能使老師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老師不斷改進、完善、優化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在課后輔導中,也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分層輔導,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各有所得,共同提高。例如,在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法》以后,一方面,利用課余時間面對面輔導;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通過微信聯系,讓家長們參與課后輔導。一方面,我設計了五類簡單的有理數加法口算練習題,包括正數加正數、正數加絕對值小的負數、正數加絕對值大的負數、負數加負數、一個數加0;另一方面,我以身作則,教學生口算方法,師生共同演練。對于A層次的學生,我要求他們將所有練習都快速準確完成,并且能夠舉一反三,找到自己對正負數的感覺;對于B層次的學生,我要求他們將練習正確完成,不需要速度,理解加法法則,并且反復練習以達到鞏固和提升的目的;對于C層次的學生,我要求他們將加法法則熟練記憶,按照加法法則,先確定和的符號,再確定和的絕對值,然后慢慢找感覺,并能夠正確解決練習中的問題。在分層輔導過程中,我采取引導、提示、適時表揚鼓勵、家長參與的方法,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使學生都得到了一對一的及時指導。

總之,《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識到分層教學的重要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進行分層教學,動態進行層次調整,將分層思想滲透在教學各個環節中,使學生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實現全面發展,提高綜合能力,在數學上獲得更大的進步和突破。

參考文獻

[1]秦愛東.分層教學背景下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展示的研究[J].中學數學,2018(24):62-63.

[2]韓麗麗.試論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方法打造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132,142.

作者:孔強志 單位:甘肅省山丹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