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課堂探究性學習思考
時間:2022-04-27 10:52:30
導語:高中數學課堂探究性學習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數學作為學生高中階段重要的基礎學科,有著極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特點,這使得學生在學習時常常會遇到很多困惑。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進,探究性學習模式被廣泛應用于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起著指引作用。本文圍繞探究性學習展開討論,就高中數學課堂中探究性學習的困惑做了分析,并闡述了相關對策,旨在為小學數學的良好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高中數學;探究性學習;困惑;對策
高中數學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對自身教學輔助者和指引者的角色定位缺乏正確認知,他們常常實施填充式的知識教授,學生只能機械和被動的接受知識灌輸,極大程度消磨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全面和個性化的發展。因此,新時期教師應當實現自身教學觀念由舊向新、由應試向先進的轉變,將學生的發展要求當做數學教學的切入點,把學生推至教學主體位置,指引學生進行探究性的數學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探究能力以及數學能力。[1]
一、探究性學習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困惑分析
(一)探究時間不足。在探究性學習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由于在高中有很多學科,讓學生將更多時間投入到數學知識探究中不現實。這也使很多學生在探究數學知識中,常常由于實踐把握不到位,而出現緊張和抗拒的情緒。因此,在多學科的現實情況下,學生數學探究時間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二)學生畏難心理。由于高中數學課本中有大量理論性和抽象性的公式與概念,對學生的思維和邏輯能力要求較高。這也使很多學生常常產生厭惡和畏難心理。探究性學習較為側重學生的自主思考,這也使很多學生不愿意去嘗試自主探究,嚴重影響了探究式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良好滲透。與此同時,由于探究式學習需要學生進行數學思維延伸,這也造成學生在實際探究中常常會遇到很多的難點與困惑。(三)缺乏正確認知。探究性學習是一種頗具實效性的教學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發展和成長的機會,并且減輕了教師的教學任務與負擔,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但部分教師沒有正確解讀探究性學習的內涵精髓,過于重視數學教學的進度,常常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理論新知傳授,嚴重限制了學生數學水平的良好提升。除此之外,教師在將探究性學習滲入與教學中時,往往過于突兀,沒有體現出數學教學的有序性、步驟性及科學性,使學生的思維發展得到極大阻礙,影響著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探究性學習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策略闡述
(一)轉變教學觀念。學生只有在深刻認知,并體悟到其中內涵精髓之后,才會熱情投入到自主活動或探究學習中,進而促使自身的知識結構得以快速構建。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當進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學設計,為學生創設自主發展和探索性學習的氛圍,提升他們的課堂體驗感和參與感。此外,教師在注重理論性數學新知傳授時,要注重學生自主認知、探究意識與能力的培養,促使他們學習數學新知的自主性,得以充分有效的調動,有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例如,教師在講授“橢圓的標準方程”一課時,可為學生推導與x軸相交的方程。然后,讓學生按照教師的解析步驟進行獨立推導。以此,提升學生數學新知應用的能力。通過自主的推導,不少學生會發現只需要將x、y進行互換,就能解析出y相交的方程,這會讓他們更深刻體悟本節數學新知的內涵精髓。同時,教師講授到雙曲線方程的知識點時,可讓學生回憶之前所學的橢圓方程舊知。然后,在嘗試推導雙曲線方程,讓學生能獨立獲取本節新知。然后,教師再與學生一同探究,會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2](二)注重習慣培養。教師在將探究性學習與課堂教學進行聯系融合時,常常會遇到收效甚微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在教學時對學生干預過度,造成學生對教師的點撥與指引依賴較大,沒有形成自主意識。因此,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指引,切忌直接告訴學生思路與結果,要讓學生自主和有序的進行數學問題探索,進而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為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講授立體幾何中正方體截面知識點時,可讓學生運用橡皮泥等實物,去觀察截面是如何產生的。然后,教師可讓學生討論觀察經驗和探究看法。接著,教師可提問:“怎么做才能截出正三角形?”“所選的截點與正方體棱有什么關系?”“如何解除正六邊形?”“正方體截面的情況有多少種?”等等。教師通過這些數學設問,讓學生進行操作、分析,并引導他們有序找到答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探究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三)完善知識結構。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時,還要指引學生進行新知與舊知的融合,讓他們發現其中的聯系和相對關系,進而促使其正確建立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例如,在平面幾何知識中,角的概念是兩條從同一點射出線段的圖型,屬于靜止和二維的范疇。而在立體幾何中,其概念則成為線和面的角、不同面上直線之間的角,這屬于動態和立體范疇。教師通過這樣的思維指引,讓學生的平面與立體知識結構逐漸完善。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積極設問,激起學生提問意識。教師在設問時,讓學生不但要回答結果,還要回答解析過程,當學生無法正確闡釋或回答錯誤時,教師要夸贊和委婉的指正,幫助學生樹立數學探索和學習的自信。教師在解疑時,應當引導學生進行推導,并穿插設問,讓學生能夠體悟到解題的樂趣。進而促使學生更加熱情和積極的投入到探索學習中。
三、結束語
總之,教師將探究性學習與數學教學深度融合,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應用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把學生的發展需求當做課堂教學的切入點,發揮探索性學習的作用與優勢,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牛偉強,熊斌.高中數學課堂中探究性學習的困惑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6(28).
[2]任耀宏.淺談高中數學如何實施研究性學習[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3).
作者:馬鈴琳 單位:四川省廣元市蒼溪實驗中學校
- 上一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
- 下一篇:農村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