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件數學教學的領悟

時間:2022-04-20 11:58:00

導語:新課件數學教學的領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件數學教學的領悟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提法反映了義務教育階段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機會和可能。通過近兩年的新課程數學科的教學,現從新課程數學的教與學兩個方面,談談自身的一點感悟。

一、新課程數學的教學

《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也就是說,數學教學活動要從學生的發展為本,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生活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故在教學中,以課本為模板,引出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例子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而不能一味“照本宣科”,如在“黃金分割”教學中,可事先讓學生量出自己頭頂到肚臍的距離與肚臍到腳底的距離,并求出比值,并思考女人喜歡穿高跟鞋的原因;又如在“數據的收集”的教學中,可讓學生去了解今年本地的大蒜價,去了解本校學生的視力情況等,從實踐活動中體會收集數據的方法。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常用的方式是教師講、學生聽、課上練習、課后作業。整個教學過程都是按教師的意圖展開,這與《標準》倡導的數學教學要重活動、重合作、重實踐、師生互動的教學理念之間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故在新課程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從一個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要從教室空間支配者的權威地位,向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轉變。從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如在“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條件”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己畫圖、探索,再與同組其他同學討論、交流,教師參與到存在疑難問題的小組中,從而通過師生共同活動,找到三角形相似的條件。

二、新課程數學的學習

傳統的數學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缺乏生氣、樂趣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于是,學習可無需智慧,只需認真聽講和單純記憶,讀書可不必深入思考,做題可不必詰問創新,排斥了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思考和個性?!稑藴省分赋觯耙寣W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標準》的這一理念,從內容上強調了過程,使學生的探索經歷和得出新發現的體驗成為數學學習的重要途經。如在“分式方程的概念”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經歷“固沙造林”、“小麥試驗田”、“重建家園”等問題,發現實際問題中的數學成分,并對這些成分做符號化處理,把一個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在數學范疇內對已經符號化了的問題進一步抽象化處理,建立方程模型,再通過對幾個方程的對比,從而形成“分式方程”這一概念。

《標準》還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瓟祵W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故新課程數學的學習方式不應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它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過程。新課程數學的大部分內容在學習上都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后,再與其他同學交流,許多內容在學習上需要學生合作完成,這就需要在教學組織上留給學生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去傾聽、質疑、說服、推廣,從而使數學學習變成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在這些過程中,會出現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之后結果并不理想的情況,但這些是學生生存、成長、發展、創新所必須經歷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耗費的時間和精力不能只從“結果”來衡量,這樣的過程留給學生的可能是一些對他們終生有用的東西,是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

傳統的教師形象是“傳道、授業、解惑”,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的這一形象將發生改變,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與學向著和諧統一的方向發展,數學教師不再只是習題“研究者”和考試“指導者”,而是擁有先進教育理念、懂得現代教育技術、善于學習、善于合作的探究者。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深入研討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些擺在數學教師面前的問題,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盡快走入新課程,教好新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