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新課程下數學教學過程
時間:2022-08-15 02:25:19
導語:小議新課程下數學教學過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數學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素是師生相互溝通與交流
倡導教學民主,營造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因此,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而互動必然是雙向的不是單向的。由于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情感交流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討論是情感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方法。教師與學生的討論,以及學生與學生的討論是學生參與數學教學過程,主動探索知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要依照教學目標組織學生充分討論,并以積極的心態互相評價、相互反饋、互相激勵,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發揮集體智慧,開展合作學習,從而獲得好的教學效果。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真誠交流。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與學生交心的教師將不再是最好的教師。成功的教育是非顯露痕跡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是充滿愛心的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真誠交流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殷切期望和由衷贊美。期望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由衷地贊美學生的成功。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以肯定和贊美的態度對待學生,善于發現并培養學生的特長,對學生已經取得或正在取得的進步和成績給予及時、充分的肯定評價,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進取心,不斷將教師的外在要求內化為學生自己更高的內在要求,實現學生在已有基礎上的不斷發展。
二數學教學過程的完美實現在于教師與學生的充分理解和信任
理解是教育的前提,體會他們的切身感受。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熱愛學生,只要教師對學生充滿愛心,相信學生會向著健康、上進的方向發展的。教師在課前應認真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現有的認知水平,尤其是與新知識有聯系的現有水平;了解他們心中所想和心中所感。在吃準、吃透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設計雙重教學方案,既備教學目標,更備學習目標;備教法,更備學法;備教路,更備學路;備教師的活動,更備學生的活動。過去教師在講課時對學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夠,總怕學生聽不明白、記不住,因此課上教師說得多、重復的地方多,給學生說的機會并不多。而“說”也只是浮在表面上,并沒有什么深度地說。教師的講為主的數學教學過程占用了學生發表自己看法的時間,使教師成為課堂上的獨奏者,學生只是聽眾、觀眾,這大大地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實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走進課堂前,每個學生的頭腦中都充滿著各自不同的先前經驗和積累,他們有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達、訴說?;诖?,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討論、評價、傾聽、激勵,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群體磨合后的智慧,必將大大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教師從講臺上走下來,參與到學生中間,及時了解并反饋到學生目前學習的最新進展情況。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提問,不必作直接的詳盡解答,只對學生作適當的啟發提示,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動腦找出答案,以便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他們良好的自學習慣。
三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過程強調教師的組織性和協調性
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激勵他們在繼承的基礎上加發展;教師不單是一個學者,精通自己的學科知識,而且是學生的導師,指導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督促其自我參與,學會生存,成才成人。新課程標準下,教師的勞動不再是機械的重復,不再是在課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講授,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開展種種認知性學習活動,師生共同參與探討數學的神奇世界;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師也不再是學生知識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種知識源泉的組織者、協調者,他們讓學生走出校門,感受社會和整個教育的文化??梢哉f,促進人的發展,促進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師的根本任務科學的數學教學過程應當注重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在展現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進而發展各種能力。教師應時時刻刻將這種觀念滲透到教學設計中,準確把握不同類型的課型特征,挖掘出教材知識背后所蘊含的思維方式與方法,通過各種形式的鞏固和訓練,最終達到學生能自如運用并真正“會學”的目的。
本文作者:尹丹丹工作單位:四川省中江縣太平鄉初級中學校
- 上一篇:淺談職校政治課的學習興趣
- 下一篇:新課程理念下數學學習方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