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6-22 03:27:01

導語: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的應用

摘要:闡述在職業教育中公共課程數學課的教學中,積極應用信息技術改變教學現狀、實現教學創新,這是確保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條件。

關鍵詞:職業教育,數學教學,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教學的融合應用需要教師在教學規劃、教學實施以及教學評價三方面入手進行完善和優化。尤其是基于信息技術的先進性特點,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更需要教師結合不同的數學課程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技術應用方法。

1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數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本身的先進性和實際應用中的動態靈活特征是這項技術數學課程教學實現融合的主要優勢,具體來說,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教學的融合具有以下幾方面典型意義。(1)為教學組織模式的更新打下基礎。教學組織模式的更新是相較于傳統的,以課堂教學模式為主的教學組織形式。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持,一些可依托此項技術得到應用的一系列先進教學方法都可以融合應用到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比較典型的代表有微課教學、翻轉課堂。除此之外,從數學課程本身的內容角度出發,一些涉及圖形觀察和線性代數分析方面內容的課程,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持能夠使得具體的圖形繪制效果在精確性上得到全面提升,學生借助網絡信息系統對于圖形繪制效果的觀察也更加便捷完善。這兩方面的優勢對于從總體上提升數學課程教學的質量有重要的實際意義[1]。(2)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網絡平臺與數學課程教學過程的融合程度也得到了顯著提升。網絡平臺上的信息資源不僅在豐富性上能夠達到一定的程度,信息資源本身的先進性和便捷性也是非常強的。對于已經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學生來說,其參與學習的自主性要求在逐步提升。有了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的支持,在統一接受了常規的課程教學后,不同的學生可在進一步的復習、預習以及拓展學習方面依托網絡平臺獲得更加豐富的參照資源和內容,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主觀學習范圍,獲得更好地個性化學習效果。(3)提升學生對數學課程的主觀興趣。到了高等教育階段,數學課程學習的難度和深度都有所提高。職業院校學生普遍存在數學課程的學習基礎缺乏牢固性的問題,這會導致學生在進入到高等院校學習數學時存在數學課程學習客觀上的困難感。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持,不僅這種方式是高職院校學生熟悉的工具和系統,且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能夠促使教學組織的過程整體上具備更強的靈活性。學生主觀上對于數學課程學習的積極性會因此而得到顯著地提升。

2應用原則

信息技術與具體的數學課程教學實現融合,需要教師結合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組織與規劃,這一過程不僅是幫助教師找到適當的信息技術融合教學切入點,對于學生來說,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參與課程學習也是取得預期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1)教師要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方法。雖然到了高等教育階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有所削弱,應當更加重視學生在教學參與過程中的地位。但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與傳統教學組織模式存在差異的教學技術和平臺,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教師結合具體的課程內容做好教學組織和引導,教師自身對信息技術和相關平臺的應用能力和組織規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作為高職院校而言,應當基于網絡平臺和信息技術在高校教育中逐步普及應用的特征,重視教師這方面應用實踐能力的提升,必要時通過組織定期的培訓和考核為提升教師團隊的客觀教學組織能力提供幫助[2]。(2)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注重適宜性。這一點是指教師在教學組織的環節應當手續愛你針對所需要開展教學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和研究,確認現骨干內容適合應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后,方可引入技術進行應用。另外,從現代課程教學環境的角度分析,適宜性還強調教學工作的開展應當更大程度地開發信息技術的應用模式和范圍,充分利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3]。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組織中,要分析不同課程教學內容線上與線下教學的內容結構和側重點,并且合理應用適當的教學方法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

3信息技術在數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要想充分體現出信息技術在高職院校數學課程教學中的作用,需要從課程教學開展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分別找準教學開展的切入點,明確課程教學的方法,最終為取得良好的課程教學效果提供幫助。具體來說,不同的教學階段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方法如下。(1)教學開展前期預習階段的應用。預習階段是數學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階段,尤其是到了高職教育的層次,前期的預習工作對于學生來說是檢驗其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預習階段,為了給學生提供更為清晰的預習工作思路,教師可以結合具體課程內容將預習工作的重點和需要學習的知識框架運用微課視頻作為載體進行提前錄制,在新課教學開展前通過群共享的方式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在正式的課程教學開始前就借助微課視頻資源進行自主預習,并將個人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和總結,為進一步在課堂教學環節提出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打好基礎,有目標的學習狀態也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4,5]。(2)教學組織實施過程中的應用。在具體的教學組織實施環節,信息技術在數學課程教學中的作用發揮可通過不同教學方式的應用獲得。先進的教學組織模式是提升相應教學內容具體落實效果的重要條件,例如,統計學和概率方面的數學課程內容就可以用作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據統計分析工作。教師可結合這部分教學內容的特征選擇項目教學法進行應用,首先提出一個具體的數據統計案例背景,設置幾方面數據統計分析的具體要求,讓學生帶著具體問題參與到問題討論的過程中,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從專業教學的角度引入一部分統計和概率分析的一些專業概念和公式等,從理論知識的角度引入并深入地為學生進行講解和分析。讓學生在實踐中思考更為有效地問題解決辦法,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前期的案例分析、視頻呈現,以及數據統計分析的圖形繪制以及數據分析環節。依托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相關統計數據的計算不僅方面快捷,數據計算結果的準確性也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從學生的主觀學習體驗的角度上分析,當信息技術全面融入課程教學的主體環節,學生可對與數學知識的靈活性和生動性感受會有所增強,這有助于學生更為全面地學習和理解相關的知識。(3)教學評價階段中的應用。數學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工作在具體落實中也可以借助信息系統完成。例如一部分在線學習系統的引入,就可以將學生的日常表現、實踐學習參與情況以及理論學習成績按照模塊劃分的方式進行分別統計和呈現,最終依托計算機系統的科學算法得出一個客觀的綜合評價結果。這種評價方式克服了傳統評價方式單一性強的缺點,并可作為個人數學課程學習進度和水平的重要參照資料,是更具有真實性和客觀性的評價結果。從數學課程教學組織的角度上來講,有了這一評價系統的支持,也能夠幫助教師參考評價結果調整和完善自身的數學課程教學目標和方法,為取得更好地教學效果提供動力。

4結語

高職院校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是提升這門課程實際教學效果的合理路徑,教師和學校方面只要結合不同的課程學習內容和學習階段找到適當的方式方法融合應用這一技術,就能夠確保取得更好地實際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歐陽夢倩.互聯網信息技術在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28):298-299.

[2]刁成海.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與對策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20(02):9-11.

[3]沈小雨.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8(04):46-48.

[4]刁光成.基于“互聯網+”技術混合教學模式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5):68-71.

[5]黃艷茹,王楠.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科技視界,2016(05):219.

作者:張永輝 單位: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