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公共課程改革幾點思考

時間:2022-10-11 03:19:49

導語:數學公共課程改革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公共課程改革幾點思考

摘要: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對于傳統的數學公共課程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培養應用型創新性人才為目標,從課程內容、課程質量標準和課程實踐三個方面探索應用型數學公共課程新體系。將優質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數學建模、教研教改、課堂教學、實踐創新、教學團隊等有機結合,統籌推進,成效顯著。

關鍵詞:應用型;課程內容;質量標準;課程實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需要,高等教育的轉型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2010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對于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式做了詳細的說明。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其中特別提到“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2016年,國家出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意見中提到,有600余所地方高校將重點轉向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通過當前高校形勢不難看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應當是高校轉型改革的主力軍。該校在應用型大學轉型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14年11月29日,全國新建本科院校聯席會議暨第十四次研討會在廣州白云學院召開。經過對辦學水平、辦學特色、引領輻射作用等方面綜合評價,會議討論通過24所高校組成新一屆“新建本科院校聯盟”理事長(副理事長)單位,該校當選副理事長單位。學校自合校升本以來,一直堅持“三性一型”的辦學定位,即行業性、地方性、開放性和應用型,著力培養“德優品正、業精致用、拓新篤行”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應用技術大學是區別于傳統以培養學術性人才為主的大學,定位于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與地方(行業)經濟緊密結合,為區域經濟提供人力資源和技術支撐。數學作為大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邏輯思維,對于提升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等教育大眾化以來,由于數學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數學的理論性、嚴密性和公式的推導過程,導致“教師教著累,學生學著累”的尷尬局面。因此高校數學改革勢在必行,這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所必須面臨和解決的問題。

1應用型數學公共課程體系改革的主要內容

1.1“三教融合”推動課程內容建設。采用“三教融合”的方式,轉變教育思想觀念,以教學內容優化改革為核心,構建應用型數學公共課程內容體系。所謂“三教融合”是指:以應用型教材建設為抓手,結合應用技術大學辦學定位,不斷探索優化教材體系和內容;以應用型課程教學為核心,積極推動應用型精品課、優質課、視頻公開課以及在線課程的建設與開發;以應用型教研教改為依托,積極探索如何培養本科、研究生的理性思維和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興趣和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應用創新能力。1.2“一個結合、兩個因素、三個評價”構建應用型數學。公共課程質量標準依據應用型大學的教學需求與特色,制定應用型數學公共課程質量標準。采用“一個結合”,即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紤]“兩個因素”,即課程的質量觀和層次定位這兩個因素。依托“三個評價”,即教師自我評價、學生課后評價及專家評價,針對課程不同學科性質和不同評價主體,注重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條件,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有機結合。探索建立應用型數學公共課程質量標準,從而規范了應用型數學公共課程體系的建設、實施與評價流程,并形成了保障數學公共課程質量,促使其不斷提升的有效機制。1.3“以賽促教、以教促改”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創新能力。大力推行“以賽促教”,即課程實踐以指導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為主要形式展開。具體而言,在全校范圍內積極組織本科生、研究生參加數學建模競賽、賽課計劃以及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等,并組建教師團隊對參賽學生進行賽前培訓和專項指導,著重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興趣和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應用創新能力。“以教促改”即基于課程實踐的探索和創新,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理念下,以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為中心,以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創新品格為目標,不斷改進課程實踐的內容、手段和方法,在應用型數學公共課程實踐自身優化的同時,不斷促進應用型數學公共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2應用型數學公共課程體系改革的主要手段

(1)重組課程模塊,優化課程結構,構建“三大平臺”即基礎平臺、應用平臺和實踐平臺,通過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各專業本科生培養的不同需要,結合數學的自身特點,建立新的應用型課程體系,以滿足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需要。按照前沿性、先進性、交叉性的原則調整課程內容,利用學科之間的相關性、相融性、互補性對原有的課程從內容分化、重組,課時上進行必要的刪減,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應用型數學公共課程教學體系。以“三大平臺”為載體,充分發揮其作用和優勢:基礎平臺以教師講授為主,系統講解數學的基礎理論和方法,使學生建立較完善的數學理論基礎;應用平臺采用教師講授和學生文獻閱讀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了解數學新理論和新方法的應用情況;實踐平臺以教師講座和學生實踐相結合,通過數學建模競賽活動,重點提升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其判斷能力、分析能力、決策能力、協調能力、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系統分析傳統數學公共課程體系的基本內容、評價維度和要點,形成了應用型數學公共課程質量標準的內容框架和組成要素。在制定該標準時,采取了“一個結合”,即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在分析課程質量的重要屬性和質量保證的基本內容方面,提供有關質量目標和要求的定性描述;在課程建設各階段具體的質量監控點方面,提供相對細化的、可測量的量化指標。在制定該標準時,還考慮了“兩個因素”,即質量觀、層次定位等基本因素,課程的學習目標須與特定的能力指標相銜接,以能力培養為指向,兼顧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同時必須符合國家的整體政策、規則和標準,注重與其他教育類型話語體系的對接,符合應用型大學的教學實際,突出針對性和適切性,定位于可衡量、可操作的課程標準與指標,使研究目標和成果落到具體的實操層面。在制定應用型數學公共課程質量標準時,引入了“三個評價”,即教師自我評價、學生課后評價及專家評價,使得新的質量標準能夠契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向。課程質量標準對于不同專業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度,不同專業其數學課程質量評價標準可以有差異。(3)在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辦學理念下,以數學建模、賽課計劃和科技創新項目為載體,以優質課程、精品課程、視頻公開課和教材建設為平臺,以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創新品格為目標指向,結合案例教學,以五年實踐教學不斷線為基本原則,更新實踐教學內容,優化實踐教學模塊結構,構建三大平臺,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知識的探索發現,體驗數學的創造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提高教學效果。

3結語

(1)多位一體,統籌聯建,綜合效益最大化。將諸多的事項(如優質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數學建模、教研教改、課堂教學、實踐創新、教學團隊等)有機結合、通盤考慮、統籌建設、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聯動,作為一個系統工程整體推進,最大限度地發揮綜合效益。(2)積極推行應用型數學公共教材體系的改革,構筑培養實踐型和創新型人才的平臺。推行的教材體系打破傳統教材模式,從理論性向實踐性和應用性轉變,增加了大量應用實例和工程案例,以增強學生動手能力,使學生能從學枯燥的知識中找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增強了他們的實踐欲和創新欲。(3)依托項目,注重推廣,使成效和受益面最大化。依托《數值分析》《高等數學》等省級校級優質課和精品課程、重慶市本科教改項目“基于應用能力培養的工科數學類課程的改革與實踐”和重慶市研究生教育教改項目“工科研究生數學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等5個項目,積極展開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陡叩葦祵W》是公共數學基礎課,《數值分析》既是本科生、研究生的主要基礎課,又是數學專業課。通過項目帶動,起點較高,受益面廣,已擴大到大部分專業,使得本成果的受益面最大化。(4)理念先導,實踐檢驗,理論實踐一體化,培養應用創新人才。基于創新人才教育理念,以數學建模競賽、賽課計劃、教材建設、優質課程、視頻公開課和精品課程等為載體,通過本項目的研究和實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為該校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培育了大量新生力和后備軍,為取得優異成績打下了堅實基礎,培養了應用創新人才,對提高學校聲譽具有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

[1]吳淦洲.淺談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科數學課程的改革[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3):96-97.

[2]王根順,范秀娟.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探索和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22(9):1-4.

[3]王洪珂,田學全,王曉峰,等.《數值分析》課程體系的教學改革[J].綏化學院學報,2015,35(6):130-131.

[4]張建廣.數學教育應是數學文化的教育[J].學周刊,2011(13):20-21.

[5]向長城,陳世強,方壯,等.基于學科競賽平臺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J].科教文匯,2015(8):28-29.

作者:付靖 王洪珂 廖文詩 單位:重慶科技學院數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