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教育論文

時間:2022-12-04 08:27:44

導語:幼兒園數學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園數學教育論文

摘要:數學活動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是一門基礎性學科,能夠很好的培養和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在幼兒數學授課環節中,教師可憑借具體執教任務,為幼兒設置針對性較強的數學活動方案;科學組織活動;制成種類繁多的學習用具,針對幼兒數學執教過程,配以對應輔助工具;可引導幼兒能動參與、獨立思索、踴躍交流;可變通地授予其數學信息及技能。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教育;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新《綱要》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有針對性的引導幼兒對于周邊環境中的數量,形狀,時間和空間等現象都產生較大興趣,并構建出初級的數概念。同時可以采用簡單的計算方式來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予以有效解決。數學活動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是一門基礎性學科,能夠很好的培養和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作為幼兒園數學教育而言,其是一種啟蒙式教育,可以有效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在目標明確之后,可以進一步創設出更好的活動環境,并安排合適的活動內容。根據幼兒的興趣來安排各種材料和活動,讓幼兒能夠主動的開展數學相關活動。

1情境化設計的活動

幼兒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接受形象化思維。所以可以將日常教學活動融入到具體情景中,讓幼兒在學習中玩,在玩中學習。比如說在比較大小的活動中,就可以設計活動去農場,讓幼兒在尋找動物的過程中能夠清楚數字和動物之間的關系,搶椅子的游戲中感知人數和椅子數量的多少關系,按照撲克牌呈現的點數完成比較,從而弄清各人手中牌數大小,其游戲情節符合日常特征,兒童借此可理解“數量”的含義,弄清多、少的實際概念。“憑借大小劃分類別”等游戲,我參考兒童群體愛好動物、動畫的特點,將角色設為卡通人物“維尼熊”,維尼熊為替小豬分擔憂愁,對其收獲的蘿卜按個頭分裝到尺寸不等的籃內。諸如此類的活動,可讓幼兒群體順暢地體驗到大小區別,明白大小之分。在按照大小排序活動中,我設計的是“小汽車和卡車”的活動,小汽車和卡車分別是三個大小不同的車按照大小的正逆排序而成,幼兒們通過找到小汽車和卡車很順利地掌握了大小的序列規律。這類游戲有許多變形。針對小,符合其年齡段心理訴求,使其感受到學習的趣味性,兼顧身體健康和頭腦發展目標。

2操作材料要充實幼兒感興趣

將具體動機及期望隱含到材料內容里,培養其透徹把握材料懿旨的技能,激發其觀察、理解潛質。比方說,關于“了解圖形”的課程,可用不同形態的零食來說明圖形,在幼兒間提供交流空間,使其主動對比各類圖形,深入理解其特征。所呈遞的信息必須有邏輯性,符合認知規律,次第推進。迎合各類學習層次的幼兒發展訴求,并在相同游戲環節中,根據學習程度的變化,設置差異化素材。針對幼兒差別化的接收能力,所收集、編訂的材料需有多層難度等級。

3教師在活動中的指導

越是年幼的兒童群體,也就越依賴執教人員的協助影響。因此教師參與過程的質量很關鍵,需要在恰當的時機進行暗示,輔助幼兒掌握材料,比方說“形色歸類”版塊中,幼兒不見得能在第一時間掌握顏色、形狀差異,此時教師應從旁解釋,幫助其克服認知阻力,歸納圖形區別時,幼兒常常無法順暢描述,教師可進行示范,令其明白科學的闡述方式。比方說,令其了解“黃色菱形”等形容詞匯。不僅如此,執教人員也要擅長運用案例解析形成啟發教學的效果。舉例來講,點數、序列布置技巧,應通過具體案例的形式進行呈現,才能便于幼兒掌握。教師應有目的性地穿插各類技巧、數學思維,最大限度培養幼兒的數學感覺、數學經驗。

4活動內容的選擇

幼兒園設置數學科目的動機在于,引導幼兒認識數學,產生求知熱情;對日常生活帶來便利,豐富其閱歷見識;形成數學學習慣性和框架。最為重要的作用則是為日常生活帶來便利。教師需留意細節,尋求更多課程以外的切入點,引導幼兒走進數學世界。幼兒生活同樣離不開數學情境,頻繁接觸數學內容,那么借助生活灌輸數學思維,其隱性影響勢必非??捎^。我們必須擅長借助情境提問,才能讓幼兒群體參與期間加深數學印象,強化技能應用,體驗積極情緒。比方說進食水果期間,幼兒可對“大小、多少”的概念形成清晰認知。而我利用午休前的碎片時間,建議幼兒放置好鞋子,參與“數數、排序”活動。其實午餐環節,可讓兒童參與,告訴幼兒只拿1只勺子放入1只碗內??此撇黄鹧鄣乃查g,便會鞏固其數學印象,強化其數學感知,這些啟發、教育的機遇其實非常普遍。只有執教人員率先用心編排,預期教學收效才能達成。

5充分利用活動環境

幼兒同所處平臺間保持交互影響狀態,多元因素摻雜的環境能夠啟發其認知系統,知識便屬于這類存在。需要留意執教背景的布設和學習氛圍的營建工作。在創設數學環境時,我們不只要著眼于活動室的一面墻、一個角,而是把幼兒周圍的所有環境都充分利用起來,并設置展示、參與平臺,邀請兒童介入互動環節。環境條件對應著個體感受、情愫、狀態等主觀表現,因此有必要用優質執教環境,鼓舞幼兒形成積極體驗,增進正向影響,充分把握好情景的熏陶作用。比方說,識別方形的課程內,我故意將正方形物件陳列于授課場所,邀請幼兒尋找此類物件,借以鞏固其正確認識,糾正錯誤認識。而“辨認數目”環節,帶領其走出課堂,來到附近戶外場景,邀請其數有多少棵樹,整個點數操作既是了解周邊信息的過程,也是對點數知識的強化訓練過程。對大小、色彩等的識別教學,同樣可借助這類舉措完成。數學授課環節中,執教人員可憑借具體執教任務,為幼兒設置針對性較強的數學活動方案;科學組織活動;制成種類繁多的學習用具,針對幼兒數學執教過程,配以對應輔助工具;可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獨立思索、踴躍交流;可變通地授予其數學信息及技能。

作者:劉佩珠 單位:廣州市公安局機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