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育中人文融入分析

時間:2022-03-03 11:50:41

導語:小學數學教育中人文融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教育中人文融入分析

《辭?!方忉?“人文”指社會各種文化現象.數學作為科學的工具,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不僅充分顯示了它的實用價值,更是主要的文化力量,它的內容、思想、方法、語言、發生發展……具有典型的人文屬性.在古埃及與巴比倫,數學源于人們的生存需要,在古希臘,數學是哲學的一部分,在我國古代,數學包含在“六藝”之中.而多元化的當今社會,追求的是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科學和人文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錢學森),“文理交融是學術發展的必由之路”(季羨林),“教學內容不應當僅僅局限于學科范圍本身,還要在課堂上體現人文主義的精神”(美•博伊).教育,其本質是開啟心智,引人向善.數學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子系統,在人的全面發展中具有工具功能、智育功能和自我完善功能的統一性,在數學教育中融入人文內容,是其目的也是必然.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小學數學教育,同樣擔負著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雙重作用,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概念、方法、定理、法則等的傳授,還要對學生進行人文熏陶,人格教化,促進學生的數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共同提升.

一、小學數學教育中可融入的人文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可融入的人文內容其實挺豐富的,概括起來可以有以下幾類:(一)數學簡史.小學生學習數學,如果只是枯燥地演算、單純地解題,感受不到數學學科本身的豐富內涵,容易喪失學習興趣.把數學史融入小學數學教育,讓學生親歷知識的源與流,感受數學思想的熏陶,汲取數學知識的原汁,是人文融入的主要內容.在小學數學教育中融入數學史不必系統進行,而是要有機地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可以是有關數學知識的來源和背景,可以是數學家的故事,也可以是前人的研究軌跡.如,四年級學習數的認識時,阿拉伯數字的來源,“0”的演變發展,記數方法的發展與統一過程,十進制記數法及其他進制,比億大的計數單位等可以有機融入,從而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數學.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時,可以了解七巧板的知識,可以閱讀《九章算術》里對圖形面積計算方法的記載,劉徽發明“割圓術”求出圓周率約等于3.14,祖沖之第一個算出圓周率的范圍等,讓學生追尋前人的研究軌跡,體會數學家的思維過程,培養探索精神.而閱讀數學家的故事,如斐波那契發現數列、阿基米德與皇冠、楊輝與縱橫圖等,可讓學生正確對待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樹立學習信心,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對數學價值的認識,從而構建數學與人文之間的橋梁.(二)數學之美.數學之美的真諦,在于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的規律,深刻地表達著自然之美.如平面圖形的對稱美、和諧美、比例美,數學公式、符號的簡潔美等都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細心品味,從不同角度和深度分析并理解和感受,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另外,教師的教學設計、板書設計、語言表達、儀容儀表也要給學生以美的感染.(三)哲學思想.小學數學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如加與減、乘與除、正與負、常量與變量、精算與估算的對立與統一,減法、除法、分數、百分數概念中的部分與整體,除法、分數、小數、比的普遍聯系,用字母表示數、數量關系、計算公式、運算定律時從特殊到一般.割圓術、求分數值時的有限與無限……用哲學思想來詮釋一些數學概念,既可以讓學生多方位地理解數學知識,又可以讓學生接受哲學思想的熏陶,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四)理性精神.牛頓說過:“學習數學,最微小的誤差也不能忽略.”數學是人類思維所能達到的最嚴謹的理性,它要求學習者客觀、公正、理智地去判斷是非曲直,容不得急躁和夸夸其談,它需要的是內容的真實、邏輯的嚴密、方法的巧妙、思想的深邃.例如,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周長與面積的聯系與區別,統計數據的收集與表達,除法、分數、比、百分數的聯系與區別等,都需要學生老老實實、一絲不茍、集中精力、團結協作、不畏困難地去論證.在這樣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的意志品質、心理素質也會得到健全.(五)生活數學.小學生對形象事物的理解會優于抽象事物的理解,數學的生活化體現了深刻的人文關懷.數學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新實驗教材在新課導入上很注重生活情境的創設,教師還需要根據學情進行加工和延伸.例如,學過百分數后讓學生去超市購物,對各種優惠進行比較,了解并計算銀行存款利率.學了24時計時法后,分配與統籌自己的作息時間,設計旅行路線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數學的價值,消除數學無用的困惑.

二、小學數學教育中人文融入的途徑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實施人文融入,可以有四條途徑:數學小講壇,數學閱讀指導,結合知識點的有機滲透,教師的人文關懷.1.數學小講壇可以由教師或學生主持,學生輪流擔任主講,每周或每兩周一次,在班級進行.講述的內容要跟數學有關,可以是數學發展史上故事,數學家的趣事、數學知識的介紹、生活中的數學,甚至數學笑話等.主講時形式不限,可以是演講,也可以只是講述,還可以配合板書、表演、ppt、小視頻等進行.學生在輪流擔任主講和評委的過程中,促進了數學閱讀,拓展了知識面;提高了自我認知能力,增強了自信心;通過角色體驗和師生、生生互動,融洽了人際關系;甚至在禮節儀表、舉止態度方面都有了提升.2.課內外數學閱讀指導是人文融入的很好途經.閱讀是未來公民的核心素養,既關乎個人的健康成長,又關乎社會的文明滋養.現在可供閱讀的數學讀物比以前多,在近幾年的數學閱讀指導實踐中,筆者推薦給學生的閱讀書目主要有:(美)羅莎•桑托斯的《數學幫幫忙》,喬安妮•羅克琳的《開心數學故事》,博爾的《奇妙的數學》,卡佳坦•波斯基特的《可怕的數學》,(日)野口哲典的《天啊,數學原來可以這樣學》,(英)格里•貝利的《走進奇妙的幾何世界》,(韓)劉泳昭的《數學學習童話》,李毓佩的《奇妙的數王國》《數學童話集》,劉勇的《數學真美妙》……學生在進行數學課內外閱讀時,既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時間合理安排,還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專項閱讀,如六年級在學習“圓的認識”時,可以閱讀《圓周率史話》,四年級在學習“大數的認識”時,可以閱讀有關數的產生與發展,比億大的計數單位等內容.一年級學生在認識1~10時,讓他們背一首含有數字的古詩詞等并通過數學小講壇或課前三分鐘,不定期開展閱讀分享,或通過手抄報、墻報、數學日記、寫數學童話等形式展示閱讀成果,而數學讀物是獎品.3.在數學教學中,結合知識點的學習適時適量適度地滲透人文內容,是最方便、最常見的途徑,既可點綴、豐富數學課堂,增加抽象知識與學生的親和力,又可提高學習興趣和思想認識,培養學生刻苦鉆研、拼搏向上的精神,實現數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共同提升.新修訂的實驗教材,無論例題還是習題,在遵循科學性、思想性的基礎上,人文氣息越來越濃厚.而且每冊內容都設有“你知道嗎?”“生活中的數學”“閱讀資料”版塊,附在相應內容下面,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三個版塊涉及的人文內容有:圍棋運動、經度緯度、肯定與可能、有限無限、數字黑洞、貨幣匯率、方程的歷史、《九章算術》里關于方程、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和推導過程的記載等.這些內容可以直接為我所用.除此,教師還要注意開發教材中的人文內容,讓教材中暗含的意義靈活深化.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4面第2題,可把學生填教材單價、算總價的題,開發成讓學生算一個班、一個年級,并估算一個區、一個省、全國小學生使用某冊教材的費用,而教材費都是國家免費提供的,進而討論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的條件和意義,由此培養學生對國家的自豪感和榮譽感.4.教師的人文關懷也是人文融入的途徑,在小學數學教育中,不僅應該充滿理性智慧,還應該充滿人性的光輝.教師除了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外,更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要營造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氛圍,把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等人文因素注入教育教學中,有助于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中“學做真人”.總之,在小學數學教育中,除了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更要幫助學生形成可用一生的東西,如誠實、正直、嚴謹、勇敢的品質,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人文與數學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才能培養全面高素質的人.

作者:常春麗 單位:廣東省廣州市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