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創新思路解析

時間:2022-03-03 11:54:57

導語: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創新思路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創新思路解析

【摘要】創新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是各行各業發展的主要特點。加之教學環境以及社會環境都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導致當前的教學需求與傳統的教學方法之間變得越來越難以適應。因此需要對當前的數學教學中創新相關方法和思路。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

在當前的整體形勢下,創新教育是今后的發展趨勢,幫助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意義重大。在小學數學教育當中,引導和基礎環節都是其中不可被忽視的重要環節,即便小學數學的教學難度比較低,卻是小學生建立基本數學觀念的重要階段。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重視創新教學數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主要問題分析

(一)教學形式比較單調。小學生處于探索和求知的階段,他們比較活潑也好動。需要教師采用比較多樣化的方式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積極性。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雖然相關的硬件設備已經提高,也引入了多媒體技術,但在教學方法的本質上仍然還沿用之前的傳統方式,并未形成一種主動以及積極探索的理念。導致這些已經投入的現代教學設備和資源被浪費,或者是形式化嚴重。比較單一的教學方式也對最終的教學效果產生不利影響。(二)教學定位不夠準確。我國對于小學數學的教材還是比較重視的。在近幾年來,教育部門也投入了更多的人力開展教材的改版和革新工作。但是教材的改革只是單方面的改變和努力,還需要在使用這些教材的方法上進行革新。在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對于教材的定位很多情況下也不夠科學,比如一些教師會將教材當中唯一的參考和標準,出現了教材上有什么內容教師就教什么內容的情況[1]。而教材上沒有的內容教師也很少會教授,使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被挫傷,也對課外知識的拓展產生了束縛作用。(三)理論教學和實踐之間差距較大。教學屬于實踐性質比較強的科學,雖然小學內容相對簡單,無法解決一些復雜問題。但教師還是應當讓學生們認識到學習數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幫助一些實際問題的解決,還要在允許的范圍內,讓學生們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將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解決掉。而實際數學教學中,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缺乏生動和直觀性,學生很難把學到的知識和自己在生活當中見到的東西聯系起來,導致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脫節。

二、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思路對策分析

(一)創設獨立性思考的意識。小學是人一生學業的基礎,數學是人開發智力探索新世界奧秘的基礎,培養獨立思考的性格是關鍵,都知道英國的偉大物理學家、數學家牛頓的故事:躺在蘋果樹下,看著蘋果自由掉落,牛頓就想為什么蘋果能掉在地下?激發了學習興趣,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為人類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要學習西方先進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意識。數學老師在授課時,列出公式,不要急于公布答案、解析,讓學生們先獨立思考答案,同學之間可以相互討論,思考出結果來再公布答案,對的鼓勵,錯誤的讓學生們在思考錯在哪里,該怎么改,這樣就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力,再碰到此類問題就有解決的方案了,也培養了學生們的思考意識。要鼓勵學生對數學的知識多提出“為什么”,有因必有果,數學中的推理驗算都要有理有據,論證點要充足,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全面性很重要,這對小學生學數學有很大的幫助。(二)創設具有創新的意識。情景創設是一種積極發現和探索問題的心理取向,學生在實際教學當中應當及時發現和探索粉絲,營造出民主且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可以變得更加奔放。幫學生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之后,才能幫助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比如在“畫圖應用題”的相關問題解答時,創設氛圍比較寬松的情境:“大家喜歡小鳥嗎”?根據學生們的回答,繼續詢問:“那么我們的教室里有小鳥嗎?”此時教室里并沒有小鳥,老師就可以在這種情境下在黑板上畫出小鳥的簡筆畫,讓同學們欣賞。然后再把畫了4只鳥的紙貼在黑板上,再把“又飛來3只鳥”的圖貼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們進行數學的計算。這樣不僅使課堂氣氛得到活躍,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們的參與熱情。(三)增強學具的利用效率。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基本上是通過具體的模具以及實物來進行感知,從而得到一些基本的知識和能力。為了讓低年級學生對數學概念更好地開展理解,掌握相關計算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要發揮學具的作用。要從學生們比較熟悉的生活當中或者感興趣的事物為出發點,引導學生觀察數學知識。比如在認識10這個數字時,就讓學生選擇10根顏色不同的小棒,擺出自己最喜歡的圖形。等到學生擺出了自己喜歡的圖形后,就可以引導學生探討幾和幾能夠構成10,再讓學生們對這些結果進行探討,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四)培養學生們的創新合作精神。教師灌輸式的知識傳授,學生被動的學習知識,這是傳統教學方法的主要模式。學生被老師們當成是知識的容器,并無什么創新。所以知識更新和內化的程度都比較低,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學生,可以成立幾個學習小組,上課時相互討論,面對數學問題,應當讓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補充,也使整體競爭和交流意識增強,激發學生們的創新精神,培養創新才能,優秀的學習小組可以給一些獎勵,必須是小組全員獎勵,其他小組要多鼓勵,今后更好的合作創新也能得到獎勵。

三、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對策

在發明或者是發現過程中所采用到的一種新的方式,用于處理具體的某種事物。求異性是創新思維最為本質的特征,其中求異思維包含發散和逆向思維兩種。(一)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1.互逆式問題的設計。除了教師對于知識的正面講授之外,還要對小學數學教材當中的一些互逆因素進行有意識地挖掘,設計相關互逆式的問題,讓學生在思維當中的定勢被打破,也幫助小學生們培養逆向思維。比如在小學數學的“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數變大變小”這相關內容講解時,當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小數點往右移動1位,數擴大10倍;右移兩位,增加100倍。同樣的道理,可以將這個結論反過來,讓學生們逆向思維:如果小數點往左移動,又是怎樣的結果呢?這就從逆向思維角度出發,讓學生更清楚地辨析相關知識,也讓學生的逆向思維意識得到逐步培養,這種互逆試思維不僅用在數學上,要培養學生運用到生活中,激發學生們的創造力。2.借助于逆向思維解題。對于一些數學問題的解決,可能從正面直接解題的話比較困難,導致沒有辦法得到結論。此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從逆向思維的角度去考慮,而此時往往是能夠得到一些解題思路的。因此教師應當精心準備和設計相關教案,更好地啟發學生們從知識的正向運用轉到逆向思維解題。書本內容是固定的,老師的教學方法是變通的,讓學生們學會學習,從正反面思考問題,增強思維的變通和靈活性。(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在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一問多答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養成。比如在學習數學基本概念、定理以及性質等,可以讓學生從一些不同的角度進行描述。比如學生在學習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后,就可以讓學生描述三角形的種類有哪些?或者是采用一題多問的方式,只給出其中的一些已知條件,讓學生們能夠尋找到各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

小學數學基于當前的新需求,必須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在實際創新方法時可以幫學生設計互逆式問題,逆向思維問題,培養學生們的發散思維等,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鄧曉斌.如何有效創新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方法[J].情感讀本,2017(20):51.

作者:葉秀珍 單位:甘肅省民勤縣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