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命題分析探索與思考
時間:2022-07-23 10:40:51
導語:小學數學命題分析探索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一份好的試卷要凸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中的基本理念,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其學習的過程。本文立足教材,定準評價目標,編制了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的測試題目,以便其能真正發揮評價功能、導向功能、選拔功能。
關鍵詞:命題分析;小學數學;解題策略
《課標》指出,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其學習的過程。下面,筆者就結合三年級下冊的期末試卷編制,談談自己對小學數學命題分析的探索與思考。
一、依標據本,精準定位
命題要以《課標》基本理念為指導,以《教師教學用書》為參照,立足教材,定準評價目標,認真制訂雙向細目表,從而確定好各部分的內容在試題中所占分數的比例,編制好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的測試題目。
二、發展四基,精心設計
(一)注重綜合性,考查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除了單一知識點的考查,我們設計了一些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一個試題綜合考查多個知識點,要求學生必須融會貫通,全面分析,熟練掌握和應用所學的知識。例1:圖1中,圖形①先向()平移()格,再向()平移()格,就可以與下方陰影部分組成一個長方形。本題既考查了學生是否理解平移的特點、掌握平移的方法,還考查了學生是否了解長方形的特點。(二)注重情境生活化,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墩n標》指出,學生要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在試題的編制過程中,筆者盡可能聯系學生熟悉的生活和親身經歷的事情,體現數學的現實性。例2:小東從家到學校步行需要20分鐘。有一天,他出發5分鐘后發現居然忘記帶書包了,于是他趕緊回家拿書包再去上學。他步行速度是每分鐘80米,這天他在上學路上一共步行了()米。A.1600B.2000C.2400D.2800本題的路線比較復雜,涉及部分路段的往返,考查學生是否能利用畫圖策略幫助解決較復雜的路程問題。(三)注重思維靈活性,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數學思維品質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創造性、批判性[1]。而思維的靈活性方面考查學生是否能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來思考問題,并且還考查其是否能用不同方法來解決問題。例3:將一張紙條對折3次后,測量其中一段的長度為6厘米,這張紙條展開后長度為()厘米。本題將對折次數設計為3次,首先考查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對折3次什么意思,該怎么折?對折后紙條被平均分成幾段?只需將折后得到的段數乘每段的長度就能逆推出紙條展開后的長度了。(四)注重數學知識本質,考查知識的形成過程?!墩n標》指出,數學教學要重視數學知識的獲取過程;重視數學知識獲取過程的意義;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關注知識本質,讓學生感悟數學之理,從而既掌握了方法,又明白了道理。例4:14×12的計算方法,誰說的對?請借助點子圖圈一圈(見圖2),并在()內打“√”。本題考查學生是否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橫式筆算。是否能從多角度來探索計算的方法,借助直觀模型使未知轉化為已知。
三、善思尋理,研精覃思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立足教材、落實四基,做到基礎知識扎實、基本技能達標、基本思想領會、基本活動經驗積累,還要關注過程,引導探究,深入知識本質,讓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經歷數學、發現數學、理解數學、體驗數學。教師應努力構建說理課堂,讓學生學之有道,還原數學本來面目,讓學生知道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最后,需善“比”多“變”,訓練思維品質。結語總之,希望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能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反思、調整今后的教學方向,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善思、尋理,促進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史寧中.基本概念與運算法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陳燕群 單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三實驗小學
- 上一篇: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思考
- 下一篇: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的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