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高效初中數學教學的路徑探討

時間:2022-02-03 04:12:14

導語:構建高效初中數學教學的路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高效初中數學教學的路徑探討

【摘要】從小學階段一直到大學階段,數學學科始終貫穿著整個學習階段,由此可以看出數學學科對學生的重要性。初中數學階段是學生從小學啟蒙階段,到高中強化階段的過渡階段,對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知識,以及升學考試都有著重大的作用。但是隨著教育的改革,數學教師的教學工作被賦予了新的要求,初中數學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結合多種元素構建有效教學路徑,為學生打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主主動探究數學知識,發掘數學知識的魅力與價值所在,從而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使得教學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多種元素;有效;路徑;構建

一、讓學生在操作中走向自主思考

教育改革提出在課堂上,要讓學生發揮主體地位,教師作為主導者。因此,教師要充分理解這一教學理念,積極探究有效的教學路徑,讓學生感受到對課堂的掌控感,發揮學生的積極作用,這樣能夠推動學生自主思考意識的形成,使得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進而實現數學教學高效課堂的這一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圖形的旋轉”時,教師如果直接就開始對圖形旋轉的定義進行講解,學生無法準確理解這種抽象化的知識,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以此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旋轉。這也符合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觀察能力的學習特點,通過親自操作,讓學生學習到生動的數學內容,不僅能夠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還能培養對抽象事物的分析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抽象思維。開展實際教學時,1.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現實生活中可以選擇的物體,讓學生了解到旋轉的這一現象,通過創設情境,引出圖形旋轉的新知識,能夠讓學生發自內心的想要探索這一課的內容,激發學生巨大的學習動力,為接下來的教學做了有效的鋪墊。2.將學生分為兩人一組的合作小組,發放給學生硬紙板,讓學生在硬紙板上剪出一個三角形ABC,并在紙板正中間挖出一個洞,以此作為旋轉的中心,先在硬紙板下面的白紙上畫出旋轉前的三角形ABC,然后圍繞小洞轉動紙板,描繪出選轉后三角性位置,最后觀察這兩個三角形的關系。3.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實際操作結束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1)圖形前后發生了什么變法?(2)旋轉前后的各個點的對應情況。(3)旋轉角度是多大?學生實際操作的這個過程,不僅鍛煉到了學生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探究問題的能力。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得學生深入對旋轉性質的理解,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高效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二、結合生活案例分析,讓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

融入生活案例不僅能夠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還能調動課堂教學的活躍度,教師通過案例分析教學,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促進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彼此的交流和互動,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的思維時刻保持著活躍狀態。另外,還能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情況,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依然以“圖形的旋轉”教學為例,教師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實用性的意識,讓學生產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并讓學生理解到除了平移、軸對稱變化的圖形變換,還存在旋轉變換的現象。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例,為學生舉例說明:鐘表秒針的轉動;排風扇的轉動;風力發電風車的轉動。這些都是學生身邊常見的事物,讓學生對這些熟悉的事物進行觀察與探究,學生更容易從其中發現旋轉的特點,使得學生輕松就能掌握數學知識,并且了解到我們生活中轉動現象運用十分廣泛,從而提升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的原理,促使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將數學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提高了學生的運用能力。

三、開展有效的訓練,鍛煉學生邏輯思維

經常會發現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不能分析出問題的本質,不知道題干所給出的條件,并運用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問題的解答。導致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濫用公式、定理,不能準確解答出問題。這種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準確的分析問題,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與邏輯性,進而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有效的訓練,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有條不紊的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相似三角形”時,教師可以對相識概論進行反復訓練:(1)等腰三角形是否都相似。(2)所有矩形都相似?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學會審題,尋找其中所要考察的數學知識,然后運用學習的知識進行判斷,從而解答出問題。這樣長期持續的訓練,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四、創設初中數學教學情境(一)中學數學情境教學原則。1.數學化原則。數學化,指的是依據教學目標進行的教學信息加工整理,從而凸顯出數學特性。再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落實。一是依據學生實際狀況進行信息的提煉加工,并借助模擬實物方式進行展示,強化學生的印象;一是根據教學內容,采取幻燈片、錄像等方式進行展示。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實際狀況,保障教學效率。2.啟迪性原則。該原則在落實到位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初中生的心里變化,注意學生的興趣、動機、情感表達。不僅如此,教師在教學情境中需要依據教學線索隱晦的指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去啟迪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3.媒體優化原則?;诳茖W技術的發展運用,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往往采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講解。作為全新的教學手段,它有著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但多媒體教學方式并非適用于每一節課,故而教師要有選擇的應用,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情境創設的要求來選擇。(二)中學數學情境教學的主要方法。1.創設趣味情境。趣味情境教學的創設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引導學生融入到教學的過程中去。以勾股定理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講解中國勾股定理發明的背景故事,從而引導學生對于該定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保障教學目標的完成。2.創設問題情境。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觀察表演、設置懸念方式進行問題情境創設。諸如在進行平均數、概率問題的講解中,可以運用抽拉燈片來展現相等與不相等的矛盾,引導學生思考平均數的涵義。3.創設活動情境。所謂的活動情境,就是教師可以運用幻燈片、錄像、錄音的方式來展示教學活動程序,讓學生展開討論,另外,教學要注意分層教學,對于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完成教師的一般要求就可以了,對于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可以要求加深學習。4.創設反饋情境。所謂的反饋情境就是教師旨在了解學生某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下進行的情境創設,這樣老師就非常方便收回反饋信息,進而對以后的課堂教學進行調整。5.創設競技情境。所謂的競技情境就是教師可以進行一些課內競賽,比如搶答賽、接力賽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謂的體態情境就是教師充分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6.利用榜樣情境或激勵性的言語來調動學生情緒。在課堂上表現很好或者是提出了有獨到見解的學生,教師應該適時進行表揚,讓學生受到感染進而努力的進行問題思考。另外,教師要重視激勵性語言的重要性,對于課堂中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不能單單用“對”或者是“不對”來反饋,更不能出言挖苦學生,這樣會打消學生們的積極性,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教師要采用委婉的方式,既肯定了學生,又側面點出了學生的不足。(三)中學數學情境教學的課堂結構。1.創設情境、誘發動機。所謂的創設情境就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以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情境創設,教師可以利用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情境教學,當然在情境展示的時候要充分注意到學生的抽象能力,另外,情景教學還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復習上節課的內容,還要引出接下來所學的新知識,這種融復習引新可以讓學生盡早進入課堂教學。2.探究情境、以知激情。教師課堂情境的創設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教師要抓住時機充分進行各種線索的引導,引導學生多角度和多方位的對情境內容進行分析、比較和抽血概括,學生不斷的將新知識進行連接和分化,進而構建新的知識結構,每一個新的知識結構的建立,就意味著學生解決了一場沖突,伴隨著沖突解決的喜悅,學生會越來越有學習動力,調動了學習興趣,增強了進一步探索的信心。3.模仿情境、想象體驗。中學生相對來說可塑性非常強,而且模仿能力也超強,中學生一方面可以模仿老師進行練習,來鞏固新學習到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憑借著想象進行再想象,展開聯想,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徐君.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三路徑"[J].教育縱橫,2020(4).

[2]陳光榮.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教育前言,2019.

作者:周海城 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勝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