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探索

時間:2022-01-25 04:08:00

導語: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探索

[摘要]在抗擊肺炎疫情斗爭中厚植青年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能夠堅定青年學生理想信念,弘揚正確價值觀;引領青年學生責任擔當,增強社會責任感;激勵青年學生刻苦學習,練就過硬本領。在疫情期間,北京科技大學共青團組織青年大學生沖在一線,以勇敢的青春擔當告白祖國;引領青年大學生聚在云端,以奮進的青春能量告白祖國;推動青年大學生學在實處,以全面的青春成長告白祖國。下一階段,學校將通過找準切入點,充分把握時代主題;找準發力點,善于推進工作創新;找準支撐點,不斷強化改革驅動;找準落腳點,始終注重知行合一等路徑,進一步深化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工作。

[關鍵詞]戰“疫”;青年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高校共青團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把中華民族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2019年11月,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充分挖掘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組織開展系列慶?;蚣o念活動和群眾性主題教育。”[1]這是對新時代開展青年愛國主義教育提出明確要求。2019年4月,在紀念100周年大會上強調“,爆發于民族危難之際,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盵2]每年五四前夕,高校共青團都會舉行紀念活動,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2020年,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刻,我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肺炎疫情,黨中央高度重視、精準部署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共同戰“疫”,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此時開展愛國主義精神教育恰逢其時,共青團發揮組織優勢充分挖掘戰“疫”斗爭中的愛國主義生動事跡,對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激勵他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功立業具有重要意義[3]。

一、在戰“疫”斗爭中深化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意義

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盵4]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奪取肺炎疫情斗爭勝利的歷史進程中,高度重視對青年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育和弘揚。面對富有時代特征的00后學子,結合全國在戰“疫”斗爭中的實踐經驗,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厚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具有重要意義。(一)堅定青年學生理想信念,弘揚正確價值觀。青年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理想信念作為指路明燈,指引青年學生勇于擔當、不斷前行??挂咂陂g涌現出許多平凡而生動的英雄人物,尤其是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憂國憂民、國家利益至上的情懷和當代青年的勇往直前、不畏風險的精神,也讓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天下為公的家國情懷。同時,當疫情蔓延至世界各國時,網絡上充斥著虛假信息,也提醒我們:在繼承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過程中,要引導青年學生理國、抵制錯誤思想,避免某些具有反動性、落后性的非主流社會思潮帶來的負面影響,堅定愛國主義信念,引領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5]。(二)引領青年學生責任擔當,增強社會責任感。五千年來,中華民族歷經無數次難以想象的風險和考驗,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同中華民族有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是密不可分的[6]。愛國主義能夠匯聚全國人民共同奮斗、奮勇爭先的精神動力,也影響著青年學生的行為規范、號召他們承擔青春使命。疫情期間,教育部號召全體青年學生在戰“疫”斗爭中作出應有貢獻,做“守護者”“修行者”“識途者”,肩負起青春使命。廣大青年學生積極響應號召,結合自身實際、發揮各自所長,義無反顧地投身抗疫工作的志愿服務中,充分展現了青年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三)激勵青年學生刻苦學習,練就過硬本領??萍紕撔率侨祟悜饎僦卮鬄囊叩挠辛ξ淦鳌R咔榘l生后,我國科研人員迅速攻關、確定基因組序列,分離病毒毒株并和其他國家分享相關研究。戰“疫”斗爭中,不僅讓青年學生意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也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練就過硬本領?!按蜩F還需自身硬”,青年學生正處于人生“拔節孕穗”的關鍵時期,需要不斷加強專業學習,增長本領和才干[7]。同時,在成長過程中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磨煉斗志,奮發進取。

二、北京科技大學共青團愛國主義教育實踐

北京科技大學團委堅持以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引,落實上級團組織“綻放戰疫青春•堅定制度自信”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的總體要求,以“‘疫’路同行,青春使命”為主題,充分發揮團學組織優勢,配合線上教學,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弘揚五四精神,以微視頻、快閃等多種形式開展“青春告白祖國”活動,抒發愛黨愛國之情,表達“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唱響愛國主旋律,傳遞青春正能量,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不斷以先進的思想吸引、凝聚、激勵大學生。[8](一)組織青年大學生積極戰“疫”,以勇敢的青春擔當告白祖國。一是在肺炎疫情“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關鍵期,學校28名青年學生、2名青年教師第一時間響應北京市號召,迅速集結組成“北科大青年突擊隊”,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線的入境進京人員新國展集散點,承擔入境人員分流登記、語言翻譯、行李查詢、道路指引等任務,負責溝通傳遞、信息核對、物資發放、人數統計等工作。突擊隊成員往往凌晨出發,深夜而歸,累計服務時長達1530小時,共接待16個國家和地區的76名外籍旅客,事跡受到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財經頻道、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海外網、北京電視臺等多家主流媒體的宣傳報道,向社會展現了當代大學生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戰“疫”精神,用青年力量為疫情防控作出實際貢獻。二是組織280余名青年學生奮斗在家鄉駐地的抗“疫”前線,積極加入地方社區、街道的志愿服務值勤站點,主動承擔基層防疫工作。部分學生自發組建愛心戰“疫”團隊,籌集資金購買醫療物資捐贈給湖北的多家醫院。外語專業志愿者發揮專業優勢,加入抗疫志愿翻譯團隊,身體力行搭建“防疫支援生命之橋”。三是依托志愿服務課程化機制,開展“微笑接力講解大賽”“文以戰‘疫’”“我的防疫故事”“天使齊飛支教課堂”等線上活動,近400名學生持續為戰“疫”發聲。學校青年學子身體力行以最大合力為群防群治保駕護航,向全社會展現青春風采。(二)引領青年大學生聚在云端,以奮進的青春能量告白祖國。一是通過專題學習視頻會等形式,鼓勵團學骨干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沖鋒在前。同時,編寫《思悟行進》《滿井說》等刊物,結合“青年大學習”、團課團日活動、網絡學習等形式組織學生開展線上集體學習,引導青年學生在抗擊疫情中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宣傳科學疫情防控知識,服從學校安排,在加強自身防控的同時,主動擔當作為。二是全面深入宣傳報道防疫抗疫動態。依托校院團學微信、微博、抖音、網站等網絡平臺,打造校院共青團階梯化宣傳全矩陣,及時疫情防控知識要求,實時報道校內外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同時,依托“名師面對面”等平臺,大力宣傳北京科技大學深入抗疫一線許鎮等師生先進事跡。三是積極營造線上防疫抗疫氛圍。創作《我們在一起》等抗疫歌曲,鼓勵創作詩歌、文稿、原創及改編歌曲、短視頻、手繪圖畫、海報設計、書畫等正能量藝術作品,提升學生居家抗疫信心,彰顯北科青年責任擔當。(三)推動青年大學生學在實處,以全面的青春成長告白祖國。一是著眼學生綜合素質提升,邀請體育教師、衛生營養專家、企業專家及學生社團骨干提供居家健身、興趣愛好、辦公技能等實用培訓課程,培養學生技能特長和興趣愛好。二是聚焦學生關注點和需求點,組織線上“鼎新講堂”“競賽戰疫”,深入推進創新創業競賽培訓,講解“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參賽項目的材料準備與項目提升方法,針對商業計劃書寫作開展典型案例分析,編寫完成《高水平創新創業競賽工作手冊》。同時,遴選創業項目19項、創新項目21項,邀請校內外專家、投資人開展項目指導16次,為“互聯網+”“挑戰杯”培育優秀創新創業項目,協同第一課堂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三是把握學生成長需求,線上榜樣內化入行。分享成長寶貴經驗。依托學?!皠钪居媱潯钡?0名高年級優秀學生和畢業校友資源開展“真人圖書館”活動,安排在讀優秀學員為全校學生開展保研、出國、學習等方面的線上經驗分享,邀請已畢業往屆學員與應屆畢業生交流求職經驗和工作感悟。四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推出藝心戰“疫”系列原創文藝作品8部、“貝殼學藝”小課堂17期,讓學生在家也能感受藝術的魅力。第八屆貝殼青年藝術節順利開啟,線上高水平文藝演出文藝主題團日、大師藝術講堂等,吸引了2萬余人次參與;組織開展“誦讀經典”主題讀書活動,引導青年學生在特殊時期多讀書、愛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舉辦以“吾肆天籟,‘疫’亦聲輝”為主題的校園歌手大賽,宣揚愛國精神,歌頌抗疫贊歌,首次采用線上舉辦的形式,累計400余名學生參賽,近2萬名師生在線參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風采、享受音樂魅力的舞臺。

三、對共青團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思考

在新時代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要深刻認識其重要意義,更要充分明晰把握其核心要義。[9]肺炎疫情直接影響青年學生的行為方式、思想心理、價值判斷等,愛國主義教育在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目標任務更加具體、明確和迫切,因此急需構建具有系統性、靶向性和高效性的教育體系,在疫情防控中發揮“生命線”的作用。(一)找準切入點,充分把握時代主題。一是引導青年學子在歷史傳承中領悟愛國主義精神。中華民族歷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飽含愛國主義精神,要將這種文化基因和精神基因轉化為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之情。二是引導青年學子立足新時代,全面審視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內涵。告誡當代大學生不能靜態、片面地理解愛國主義精神,需要立足我國綜合國力,并用國際視野全方位多角度領悟愛國主義實質,如疫情期間的國際合作、做好大國擔當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體現。三是發揮榜樣引領作用,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校園文化氛圍。依托師德榜樣、勞動模范、優秀學子等榜樣引領作用,用他們的真實事件宣傳愛國事跡、歌頌愛國情感。(二)找準發力點,善于推進工作創新。一方面持續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深度開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活動。依托共青團組織優勢,緊密結合五四青年節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學生喜愛、形式多樣的主題團日活動。結合學生不同時期特點,舉辦初入大學、專業認知、職業規劃和畢業離校等主題活動,實現對青年學子的全方位全過程覆蓋[10]。另一方面,構建集網站、微信、微博、網絡直播等為一體的全媒體宣傳矩陣,引導青年學子廣泛參與正能量話題,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營造風清氣正的主流輿論陣地。同時,結合學校特色,引導學生社團培育一些網絡精品項目和文化作品,用學生喜愛的“新時尚”引領學生的成長。(三)找準支撐點,不斷強化改革驅動。一方面,深化群團改革,提升基層組織活力。高校共青團應嚴格實行團的組織生活基本制度,積極探索新型團組織建設,構建“多種模式、多重覆蓋”的團建創新機制[11]。同時,完善共青團工作考核與評價體系,提升共青團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和育人實效,以落實各項改革任務為驅動,以抓好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團建的基本功,切實提升團學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2]。另一方面,以學生需求為導向,切實解決青年學子思想困惑和生活難題。目前,在信息獲取多元化和多種社會思潮的影響下,青年學子容易產生思想困惑,急需共青團組織深入基層、走進學生,了解當代大學生的真實想法,解決他們思想、生活中的難題。依托團組織打造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不斷引領學生理國。提升自己的國際視野,提高自身在新時代的愛國主義精神。(四)找準落腳點,始終注重知行合一。一是勇于創新,深度推進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深入一線、深入基層開展實踐調研。讓青年學子在實踐過程中受教育、長才干、強擔當,把自己的青春寫在祖國大地上,增強愛國意識。二是結合學校特色,開展專業志愿服務項目。打造精品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引導學生開展各項志愿服務活動,引領學生運用專業所學開展專業化服務項目。依托志愿服務,讓青年學子在服務、奉獻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綜合素養與家國情懷。三是營造氛圍,持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積極發揮共青團組織優勢,依托“挑戰杯”“創青春”“互聯網+”等三大賽,組織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青年學子的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在實際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不斷提升當代大學生的使命擔當。

作者:邵麗華 單位:北京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