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開展研究

時間:2022-12-08 10:04:55

導語: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開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開展研究

摘要:為有效提升大學生思想品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分析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論述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現狀,提出了高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措施,應完善社會實踐相關制度,創新實踐活動組織形式,結合思想建設開展實踐活動,結合公益服務開展實踐活動,結合科技創新開展實踐活動,結合勤工助學開展實踐活動,進而加強高校育人工作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研究

1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

1.1有利于促進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提升

社會實踐活動是全國各大高校組織實施的適合大學生參與社會的實踐活動。學生在大學期間需要更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在社會中磨煉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與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開闊視野,通過社會實踐激發自身潛在能力,發現存在的不足,全面認識自己,從而達到自我提升的效果。

1.2有利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健全人格

社會實踐活動是開展大學生社會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與渠道,也是應用型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生動的校外課堂。在實踐中引導學生做到與人為善,助人為樂,與工作人員友好相處。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加深學生對國情的認識,增強新時代青年的歷史使命感,在社會實踐中體會到艱辛和快樂,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1.3有利于學生發揮自身創造力、塑造個性

鍛煉并加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升學生的自我判斷力,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并結合工廠實際情況進行實操訓練,幫助學生快速了解并解決實際生產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鼓勵學生在專業領域的創新與發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對就業現狀的深刻認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開拓進取精神。大學生利用周末、寒暑假等課余時間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所學專業理論知識轉變為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工作技能,有利于提升動手操作能力及學習抽象理論的興趣。社會實踐活動是一種動手操作探索的活動,學生將所學知識通過實踐加以運用,促進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融會貫通,全面提升了學生的專業能力。

1.4有利于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適應社會需求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開始職業生涯的前奏,為學生認識社會、投身社會建設奠定了基礎。通過社會實踐,學生能夠真正將課本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在校外社會實踐中體會真實工作中的辛苦與快樂,有利于學生畢業后快速融入社會,找到自身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科學規劃職業生涯與人生道路,促進自身職業發展,提升能力認知,將興趣愛好與工作相結合,將個人追求與社會發展相結合。

2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現狀

2.1社會實踐體系不夠完善,形式單一

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不夠全面,創新性不夠,針對性、突破性不強。社會實踐普遍表現為形式單一、實踐項目具有重復性、整體收效甚微等特點,實踐時間零散且較短,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性較小,不能給學生足夠的個性發展空間。部分高校的社會實踐活動并未與社會實際需求相結合,二者關聯性不強。

2.2重視“三下鄉”,忽視“四進社區”,實踐缺乏多樣性

部分高校社會實踐主要集中為“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忽視“文體、科技、法律、衛生四進社區”。鄉村社會實踐資源有限,導致部分學生不能真正將專業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技能。高校社會實踐活動主要采取點面結合、以點帶面的形式,資源分配不均,參與人數有限,局限性較大。

2.3社會實踐活動缺乏經費支持

暑期“三下鄉”屬于常見的高校社會實踐活動,受資金、接待場所等方面限制,大面積地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存在一定難度。社會實踐活動缺乏經費支持,部分企業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了解不全面,實踐基地接待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有限,無法實現多個專業學生長期的社會實踐保障,場所容量與實踐需求不平衡。

2.4運行機制、保障機制有待完善

高校對社會實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體系及流程缺乏良好的運行機制。部分高校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時,缺乏統一規劃,組織形式不夠靈活,組織管理不夠系統、全面。

3高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措施

3.1完善社會實踐相關制度

明確規章制度是社會實踐活動持續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結合學院實際,完善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制度及評價考核標準,加大社會實踐在第二課堂學分認定中的比重。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前,要有組織地進行集中培訓,記錄活動內容,再由活動組織單位和活動接收單位為實踐學生填寫指導意見。成立考核工作小組,對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成績進行評定,表彰考評成績優秀者,成績特別突出者上報學校,經社會實踐領導小組審核,按照比例對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個人給予表彰。

3.2創新實踐活動組織形式

組建一支實踐性強的指導教師團隊。教師起著監督和指導作用,學生是參與者也可以是組織者,開展什么樣的實踐活動、如何開展等問題,可以廣泛聽取學生的真實意見,結合專業特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干部討論決策后將方案上交學院審核。只有開展學生喜歡的實踐活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樂于參與其中。此外,學院可開展一些社會實踐主題活動,例如調研家鄉脫貧情況,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等方式深入開展社會調研,引導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

3.3結合思想建設開展實踐活動

開展紅色之旅學習參觀活動。結合本地實際,參觀當地紅色文化基地,由思想道德素養較高的學生組建宣講團,深入鄉村、社區、學校等地,普及民生保障、環境保護、脫貧攻堅等方面的政策。同時,開展文化培訓、法律宣傳等活動。

3.4結合公益服務開展實踐活動

學院內設立公益部,主要負責本學院的志愿服務類工作,與校內青年志愿者協會等社團合作,對學校周邊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廣泛開展社會生產和社會服務活動,與當地博物館長期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還可以深入社區、敬老院、福利院等地,開展文化補習班、義務家教、文藝演出等志愿服務活動。

3.5結合科技創新開展實踐活動

加大對本學院科技社團的扶持力度,邀請科技創新類指導教師,舉辦創新創業講座,做好前期宣傳工作,提升學生對此類活動的重視。舉辦青年說活動,邀請創新創業小能手分享實踐經驗,鼓勵廣大學生積極參加。

3.6結合勤工助學開展實踐活動

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勤工助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資助貧困學生的有效途徑。全面扎實開展勤工助學實踐活動,明確勤工助學管理方法,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此外,加強院校合作力度,例如與經常需要鐘點工的大型游樂場和生產加工廠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兼職崗位和工作機會。

4結語

社會實踐是新時代下加強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徑,是提升大學生思想品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有效形式,對于促進大學生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高銳.加強大學生實踐教育管理的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0,():23-24.

[2]嚴立艷.高職院校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研究[J].國際公關,0,(11):-.

[3]朱金奕.創新社會實踐工作拓寬思政教育思路[J].教育教學論壇,0,(44):64-65.

[4]張文波.藝術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實踐教育的實現路徑[J].藝術教育,0,():-.

[5]蘇丹丹,楊晉越.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研究———以廣西民族大學為例[J].教育信息化論壇,0,(07):72-73.

[6]豐光.大學生社會實踐模式創新研究[J].山西青年,20,(0):2-3.

作者:郭言杰 袁修軍 張鳳娟 單位:山東華宇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