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和諧社會論文

時間:2022-12-18 03:53:50

導語:體育和諧社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和諧社會論文

1體育和諧社會的關系

黨的十八大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堅持改革開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和目標。從個人發展的角度分析,和諧社會分為,自我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一個人的現實自我與他最終要達到的目標之間一定會有差距,那么自我和諧的人就是能夠在這種情況下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這是自我和諧的標志之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就是自我和諧。影響自我和諧的因素很多,但要達到自我和諧,首先要身體健康,其次要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因此,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人是社會的主體,保證身心健康是實現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人的身心健康離不開體育。體育是通過身體練習即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茖W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增強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免疫功能,全面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和身體的正常發育,而且能磨練意志,培養自信心,提高抗挫力,陶冶美的性情,增強適應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體育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2體育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2.1體育促進社會關系的和諧

2.1.1體育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是決定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

社會的本質是社會關系,只有社會關系處于和諧狀態,社會才能夠和諧。構建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和核心問題是處理好各種社會關系。而“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又是決定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這就說明解決生產力的發展問題成為了協調發展各種社會關系、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中之重。生產力是人類社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獲得物質生活資料的能力或力量,它包括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其中勞動者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生產力的水平就會相應地提高。開展體育運動可以有效地改善勞動者的身心素質,提高勞動者對現代復雜多變的工作環境的適應能力,加強勞動能力的穩定性,有效緩解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最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只有生產力發展了才能有效解決各種社會關系的矛盾,促進各種社會關系的和諧,構筑社會的和諧。由此可見體育不僅僅是個體的需要,而且是整個社會的需要,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需要,而且是促進經濟發展,創建和諧社會的需要?,F代體育與社會其它方面關系越來越密切,體育越來越強調與環境社會的和諧,這種和諧是與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生物環境以及社會人文環境的和諧。如我國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后,就立即高舉起“科技奧運、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的大旗,正是這種和諧理念的反映。體育與社會的和諧發展觀與政府所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是相統一的,體育的這種和諧發展觀必然促進社會經濟的科學發展。

2.1.2體育能促進社會不同階層和不同民族之間的和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多種經濟成分的共存共榮,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新階層的突起使得工人和農民等社會主體階層的地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復雜的社會變革中,我國不同階層的貧富差距在逐步加大,城鄉差別、工農差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差別及地域經濟發展的嚴重失衡,導致社會發展中出現了種種矛盾和不和諧現象。體育作為一種社會整合力量,可以將不同民族、階層、職業以及不同社會和文化背景的人聚集到一起,共同參與各項體育運動,促進各區域之間、階層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發展,同時體育轉移了社會焦點,緩解了社會矛盾,促進了國家的和平與穩定,對社會的繁榮與和諧起到了積極作用。

2.1.3體育可以通過對社會財富的再分配緩解社會矛盾

體育具有對社會財富的再分配作用。我國近幾年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社會物質財富得到極大的豐富,但地域經濟失衡日益嚴重,人們的貧富差距也日益加大。改革開放受益者和落后者之間的數字鴻溝日漸拉大的現象是影響當前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個突出問題。而體育產業作為一個新型產業,參與社會的物質交換活動,對物質財富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再分配具有顯著作用。以體育彩票為例,我國將每年公益金的60%用于落實全民健身計劃,40%用于奧運爭光計劃,并且體育彩票還可以減輕人們的社會心理壓力和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有效緩解社會矛盾,增強社會的穩定性,從而促進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的進程。體育參與模式與經濟地位緊密相連,高收入、高地位的職業群體參與體育運動、體育比賽甚至觀看電視體育比賽的比例是最高的。參與健身運動的人也主要局限于收入和教育超過平均水平、從事專業工作或者管理工作的群體,低收入人群和那些貧困人士很少經常性地參加某種體育運動。由于體育場館設施大多為國家所有,有更多社會經濟地位相對較為低下的人為體育事業提供服務,因此這種參與模式會使較多物質財富向國家公益事業流動,向經濟地位較低的社會群體流動,這是體育對社會財富的再分配,是一種財富的軟調節分配方式。體育這種向下分配財富的作用對于緩解我國財富分配矛盾,構建和諧社會有巨大作用,因此政府應把體育作為調節社會分配矛盾的一條積極有效的措施。

2.2體育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2.2.1體育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1)體育促進個人的心理品質完善,培養個人的公平競爭意識。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從國家層面講,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個“和諧”最核心的問題是人與人的和諧。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增強人的體魄,還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品質,調節人的心理,增強人的自信心,完善人格開放性的一面,從而為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奠定基礎。此外體育還可以培養人的公平競爭意識。社會的和諧需要以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公正為基石,而體育是人類社會活動中最能體現平等、公正競爭原則的領域,公平競爭是賽場永恒的主題,體育運動的不分尊卑為參賽者營造了一個真正公平競爭的環境,在機會均等的條件下遵守游戲規則,通過體育活動的公平競爭來培養人們在各種社會活動中積極進取的公平意識和競爭意識,是現代體育的重要作用。體育作為一種競技運動,它是規范的、合作的、有組織的。每種運動項目,每個動作,都有嚴格的規范及比賽規則,這些規范對運動員的行為起著“戒律”的作用,表現為一種秩序、節制、約束,體現出體育的科學性及公平性。體育對現代人競爭意識培養將激發人們創造愿望,充分發揮創造才能,積極投入到創造活動中,而公平競爭意識的培養則使人們的創造成果易于受到肯定,這必將激發社會活力,為構建和諧社會在意識形態領域奠定了基礎。(2)體育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諧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誠信友善,全社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際關系的一種理想狀態,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基本原因。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人際關系現狀卻令人十分堪憂:2005年初,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曾在全國做過一次人際關系調查,結論是:我國社會人際關系正在走向整體“滑坡”。2004年末的一項調查也表明,身為天之驕子、相互間并無多大利害沖突的大學生,其人際關系的狀況也并不樂觀,其中有60%的大學生反映自己的人際關系不好。解決這些問題,要采用系統工程方法,從制度供給、道德規范、教育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組織培育等方面,引導和要求人們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融洽相處。體育作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一部分,對促進人際關系和諧有著它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剛剛公布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被確定為公民個人價值準則。體育活動,特別是奧林匹克運動對公民誠信、友善教育具有重要影響,其競賽規則的制度、規范化、詳細化、統一化、科學化,對于我們制定誠信制度條款,具有具體地指導作用。體育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提供一個公正、平等的互動平臺,它能使不同地位、職業、年齡和性別的人,打破狹隘的地緣關系、血緣關系、上下關系、業緣關系相聚在運動場,相聚在體育的圈子頻繁地交往與接觸。共同的興趣、愛好使他們在認識、情感等諸多心理成分上產生共鳴,縮短他們彼此間的心理距離,促進相互之間的了解與溝通,彼此之間容易建立起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

2.2.2體育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

(1)體育“以人為本”的理念,可以有效緩解人與社會的矛盾。人文精神是指對人的生命的存在和人的尊嚴、價值、意義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對價值理想或終極理想的執著追求的總和。人文主義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為本,一切從人的需要出發。體育基于人文精神,關懷人、提升人、追求人的本質力量的自由實現和人的全面和諧的發展,尤其是在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后,我國提出了“人文奧運”的理念,體現了人文思想與體育的完美融合,對于建設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和構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就人與社會的關系而言,人的自由發展不僅在于對自然的超越和駕馭,而且在于從社會生活中獲得自由的權利和價值。人要全面地發展自己,就必須從社會關系中獲得廣泛而真實的自由權,這是現代人類追求社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體育本身就是一種人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8年頒布的《體育運動國際憲章》指出:“確信有效地行使人權的基本條件之一是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發展和保持他或她的身體、心智與道德的力量;因而任何人參加體育運動的機會均應得到保證和保障?!斌w育的“公開、公平、公正”就是自由最現實的體現。人文體育也構建了這么一個平臺,給予人類最大的空間和自由,有效緩解和消除了人與社會的矛盾,促進了人與社會的和諧。(2)體育從精神、物質實體和法制等不同的層面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然要求高度發達的社會文明,完善的社會規則、法制和豐厚的物質資本。首先體育運動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既是社會文明的標志,同時又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在不同的體育活動中,人們享受著不同的快樂。在競技比賽中,人們在成功中贏得榮譽,失敗中贏得尊重,競爭中挑戰極限,盡情享受著體育給自己帶來的身心意志的磨練。國際賽事每每激發了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振奮了民族精神,增強了民族凝聚力,使社會整體無論從意識上還是行為上都處于一種和諧一致的狀態。其次體育是規則的殿堂,無論何種體育項目,都有其完整而獨特的比賽規則。在學校,體育使學生和教師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因病缺勤率大大降低,極大地提高了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緩解了學校、教師和學生及家長相互之間的矛盾;在企業,體育鍛煉有效緩解了社會節奏加快的壓力,減輕了工人的緊張情緒,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最終的結果是企業和工人收入的增加,勞資雙方矛盾的緩和和企業內部的和諧。無論是學校還是企業都只是社會的一個縮影,但卻真實地展現了社會的現狀,由此體育對人和社會的和諧作用表現得淋漓盡致。

2.2.3體育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人與自然的和諧不僅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還是和諧社會構建與發展的基礎,因為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是在自然界中進行的。人與自然是否和諧,有兩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即資源承載能力和環境承載能力,但是受到生態規律、經濟規律和生態經濟規律的制約,人的主觀能動性才是決定性的力量。體育也正是通過對人的作用,喚起人們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珍惜和保護,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促進投資主體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一些環境優美的城市被確定為賽事舉辦城市就是很好的例子。例如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有好環境的城市,大型的體育賽事才讓該城市承辦,只有綠色體育的思想和行為,才能實現體育運動中人與自然的和諧。

3結語

綜上所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體育肩負著重大責任,也有其獨特的優勢,能提高社會成員整體素質,提高社會凝聚力,培養公開、公平、公正理念,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文化繁榮??傊?,體育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體育作為提高人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社會事業和新興產業,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宏大背景下,從幕后走向前臺,從配角變成主角之一,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時展演進的歷史必然。

作者:王國斌高宏昌吳佑年單位: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