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視角下經濟體制改革探討
時間:2022-02-07 10:21:38
導語:和諧社會視角下經濟體制改革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當今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日益成為促進經濟健康發展,人民幸福指數提升的目標。然而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諸多矛盾。這些矛盾是隨著經濟發展必定會出現的,也是改革不夠深入造成的,要化解這些矛盾,必然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扎實穩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使得和諧社會的建設順利進行。
關鍵詞:和諧社會;經濟體制;深化改革
1經濟體制改革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具有一致性
隨著社會主義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進行,社會發展中產生了諸多矛盾與困難。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就是為了化解在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平衡各經濟利益之間的關系,使得經濟能夠正常運行,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良好的物質支持。與此同時,加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要求,能使社會發展朝著穩步,健康的方向邁進,能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隨著改革開放現代化的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就越發重要,改革越深入,越能化解社會中出現的問題。經濟體制改革對于加快推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有著獨特的作用,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之下,各國之間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都在相互競爭。這時候,建立和諧穩定的內部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就是促進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人民生活幸福感提升的重要措施。構建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經濟體制改革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大致相同,即力圖化解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使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改革深入進行。
2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和構建和諧社會
的要求具有一致性一方面,市場的自發性與盲目性導致市場經濟的運行的紊亂,市場調節的失衡,使得國家難以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市場經濟運行不確定性帶來國民經濟失衡,經濟波動幅度大,物價無規律變化,人民生活水平難以提高,這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需要強大的后勁支持,但是當今中國科學技術創新能力與水平的尚待提升,人才儲備不足,專業性人才的缺乏使得經收稿日期:2016-11-18作者簡介:樊園杰(1983-),女,山西大同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經濟學?;痦椖?山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016041016-4);山西大同大學2014年度科研基金(2014K9)。濟后勁明顯不足。要大力提升科學技術創新能力,在全社會提倡創新創業,為經濟的發展、改革的深化、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持。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科學技術的支持,還需要經濟、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支持。而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化解改革中出現的矛盾,力圖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提升國民經濟水平,這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相一致。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之間的失衡狀態,利用經濟體制改革,將企業資本的所有權還給企業,企業自身控制內部生產活動,不斷提升經濟效益,促進經濟的發展,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步發展。
3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升。在經濟全球化與信息一體化,國際形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之下,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不可逆轉,這不僅僅是機遇,更代表了競爭的加劇。政治一體化的出現,歐盟聯立,導致貿易壁壘現象日益加劇,如果中國不加強改革開放政策,固守自封,必然會落后在世界潮流之下,不斷深化經濟體制的改革,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的發展構建,這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為穩定國內形勢的必然要求。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就要切實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例如: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科學創新力不足,經濟發展后勁不足,收入分配不均等等諸多問題。要解決這些矛盾與問題,必須深化經濟,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加大科學創新研發支持力度,鼓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后勁支持[2]。與此同時,一方面要平衡好市場調節與國家調控間的天平,合理調控市場經濟,使壟斷性權力達到遏制,為新的經濟力量產生提供良好環境,另一方面,國家要適當下放國家權力,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建立監督制約機制有效監管市場經濟的運行,發揮市場經濟的獨特性與優越性,維持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改革中出現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難以完全消除的,舊矛盾沒有得到解決,新的矛盾又出現,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就是依次化解層出不窮矛盾的過程。在改革經濟體制和不斷解決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同的矛盾下,要不斷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主要力量,將經濟體制改革和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時搞好的情況下,才能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可想而知,這是一個極為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主義國家的建設離不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也離不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當前,經濟全球一體化趨勢逐步加強,經濟的不穩定性也在愈演愈烈,為了極大降低全球經濟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形為一個較為穩定和諧的內部環境就成為必然要求。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化解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使經濟平穩運行,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3]。
4結語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改革中不斷出現問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經濟正常、有序發展的必然要求,構建和諧社會也是力圖解決這些問題的條件。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既存在著相輔形成、不可分割的關系,又一脈相承相互促進,一方面,經濟體制改革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物質條件,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化解困難,另一方面,構建和諧社會也為經濟體制改革提供良好環境。二者具有相一致的要求和目標,不斷深化改革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改革的復雜性與長期性,社會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要求把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與構建和諧社會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經濟社會健康持續平穩發展。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作者:樊園杰 王婷 單位:山西大同大學
參考文獻:
[1]丁妮.和諧社會視角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J].商場現代化,2015,09:265.
[2]胡鞍鋼.關于全面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建議[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3,03:9-13.
[3]樂后圣.和諧社會構建論[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05:17-19.
- 上一篇:和諧社會視角下農村體育教育探索
- 下一篇:文化生活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