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
時間:2022-02-07 10:23:59
導語:文化生活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表現,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也是國家發展和進步的重要標志。只有不斷提升我國的基層群眾文化生活質量,不斷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才能做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全面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本文將對文化生活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進行介紹,重點論述如何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希望能為我國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建設提供些許可用建議。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精神文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經濟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文化生活的建設步伐卻停滯不前。不同地區差異較為明顯,相對于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建設來說,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單調乏味,庸俗落后的社會習俗依然殘留,民眾缺乏精神上的支持,經濟上雖然獲得了進步,但文化生活停滯不前導致的是社會道德風尚的滑坡,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一、文化生活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的文化互相交融、互相滲透,文化多樣性區域復雜化,不同背景下產生的文化都具有其自身獨特的特點和內涵,其中所蘊含的價值觀也大有不同,文化生活的復雜化加速了社會文化的變遷。加之隨著社會信息網絡的飛速發展,文化傳播的載體得到了大幅擴充,人們的文化生活也逐漸增多,如跳舞、打麻將、上網等,但地域差異依然存在,某些發達地區群眾文化生活十分豐富,而某些欠發達地區的基層群眾則較為單一。而且基層群眾文化水平大多不高,多以高中和初中為主,極少主動去改變自身的文化生活,要么忙于生計,要么將空閑時間用于休息,精神生活和娛樂活動十分單調,由此也會使得群眾的幸福感降低,生活質量無法提升,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是基層群眾提升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必然手段,在獲得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必須要提升群眾的文化水平,讓群眾取得經濟與文化的雙重進步,逐步加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步伐。
二、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措施
(一)加大基層文化設施投入力度,管好用好基礎文化設施
基層政府要強化文化責任。首先,鄉鎮和街道都要提升對基層文化建設的認知,將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建設工作提上日程。其次,建立專項資金,用于基礎文化設施的建設、保養與維護,并將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場地的建設與規劃納入城鎮規劃的范圍和財政預算之內,為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服務。此外,對現存的文化宮、圖書館、廣場以及公共報刊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和日常工作給予正常的投入和支持。最后,逐步完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目標責任制。將完善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納入工作考核范圍,也可以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捐助、群眾自捐或者資源共享等方式購置文化生活所需物品和設施。并對群眾進行文化活動滿意度調查,明確群眾的需求,并根據現有條件盡量滿足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
(二)規范基層新興文化娛樂方式
隨著社會多元文化的發展,基層群眾的文化娛樂方式與以往相比數量大幅提升,產生了一些新興的文化娛樂方式,如廣場舞、打陀螺、扭秧歌、棋牌等,但是一些新興文化活動的展開毫無規矩可言,甚至對活動場所周圍的居民造成不良影響。如參加廣場舞的群眾不分時間、不分場合,在早晨或者深夜在居民樓附近大肆放音樂,對周圍的居民造成嚴重的干擾,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廣場舞活動者與受干擾居民之間的矛盾事件。又如打陀螺活動,既可以活動筋骨,達到健身的作用,又可以作為一種娛樂項目豐富人們的生活,但是打陀螺的過程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很可能會因不注意而傷害到周圍的人,一些陀螺愛好者在過往人群較多的地方打陀螺,對路人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脅。由此可見,一些新興的文化活動,雖然能給基層群眾帶來歡樂與樂趣,但是毫無章法可循的狀態是不可取的的。這就要求政府和街道以及鄉鎮對新興的文化活動進行一定的規范,并制定一些注意事項和活動須知,以保證群眾的文化生活能夠和諧、愉快地進行。
(三)打造特色文化項目
可由政府牽頭,街道和鄉鎮協助,創辦具有當地特色的全民性活動,提升基層群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例如,在一些民族地區,可以每晚舉辦民族舞蹈會,期間使用的音響等設備可由政府、街道或者鄉鎮提供,讓大家形成一個習慣性的文化活動,在每天辛勞的工作結束之后,都來小聚一番,既可以溝通群眾之間的感情,還能夠豐富群眾的日常生活。特別在遇到一些喜慶的節日,舉辦活動更能激發節日的氛圍,如元宵節猜燈謎活動,促進基層社會的和諧。
(四)打擊不良文化活動,構建良性文化活動圈
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中,各種活動的質量良莠不齊,必然存在一些不良文化活動。對于有礙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活動,必須嚴厲打擊。例如,聚眾賭博,在很多地區,在人群聚集的地方總會有一些打牌、下棋、打麻將之類的活動,但一些人的不良行為使得原本純粹娛樂性的棋牌活動變了味,變得不純潔,一些人因為幾塊錢的輸贏而大打出手,甚至危及性命,這些行為無論怎么看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都是不利的。因此,政府應當倡導健康、正能量的文化活動,對不良文化活動進行規范和改造,或者杜絕該類活動,對于因此引發事端的人群,進行一定的批評教育。此外,政府和街道、鄉鎮還應對基層群眾進行思想教育,引導群眾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
三、結語
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單靠政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基層群眾自身也應當注意到文化活動對整個社會的促進作用,從自身的行為出發,避免參加不良文化活動,積極參加積極有益的文化活動。在使用文化基礎設施時,秉持愛護的態度,不刻意破壞公共基礎設施。培養自身高尚的情操和思想覺悟,不受不良文化活動的誘惑。在豐富自身文化活動的同時,充實自我,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共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作者:單文奇 單位:鹽都區龍岡鎮文化站
參考文獻:
[1]彭龍富.輪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策略[J].中共云南省黨委校學報,2015-02-15.
[2]鮑芬.改善與豐富基層民眾文化生活研究——以江西YH縣城居民為例[D].南昌大學,2014-06-05.
[3]杜飛進.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獻——略論十八大報告中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新部署[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26.
- 上一篇:和諧社會視角下經濟體制改革探討
- 下一篇:電力企業政工師職業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