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卸勞動力供給的思考

時間:2022-06-12 02:51:09

導語:裝卸勞動力供給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裝卸勞動力供給的思考

1概述

裝卸工作是鐵路貨物運輸生產組織的重要環節。從企業現代化管理的角度講,裝與卸不僅關系到運輸生產的起始和終結,而且貫穿于運輸生產的整個過程。因此,裝、卸的工作質量直接影響到鐵路運輸的安全、效率和效益。裝卸工作是集勞動者、裝卸搬運設備設施、貨物,以及信息、管理等多項因素為一體的作業系統,只有按照裝卸作業本身的要求、在進行裝卸作業的場合,合理配備各種機械設備,以及合理安排勞動力,才能使裝卸搬運的各個環節互相協調、緊密配合。按照作業方式分,鐵路裝卸工作可以分為人力裝卸、機械裝卸和人機結合裝卸3種,目前我國鐵路裝卸機械化程度還不高,特別是成件包裝貨物主要依靠人工裝卸或人工與機械配合裝卸作業。從這個角度講,目前我國鐵路裝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還屬于勞動密集型工作,而保證裝卸勞動力供給、提高裝卸工能力和素質對提高鐵路裝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2鐵路裝卸工供給不足原因分析

目前鐵路從事人力裝卸作業的裝卸工主要是40~50歲的農民工,70后、特別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農民工從事裝卸工作的越來越少,后備人才接續不足。大部分裝卸工在職時間短,接受教育和培訓不多,裝卸技術知識欠缺。最近幾年出現的全國性用工荒,使各鐵路局裝卸企業招工困難,對鐵路裝卸行業沖擊較大。特別是在春節或農忙時節,車站裝卸工緊缺,限制了貨場吞吐能力的加強及車輛的快速周轉。裝卸工緊缺而且面臨斷層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1)人工裝卸費率較低。目前鐵路裝卸工主要由2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鐵路職工,一部分是聘用的勞務公司的農民工。聘用勞務公司農民工主要采取勞務外包的方式,外包人力裝卸費用按噸計算,根據工作量支付給勞務公司,勞務公司再支付給農民工。以敦煌站為例,該地區勞動力市場的裝卸費率水平遠高于鐵路裝卸費率,為了留住外地招用人員,保證足夠數量的勞動力應對集中到達或發送時的裝卸任務,裝卸隊每人每月發放保底工資,導致裝卸勞動力支出成本加大,裝卸隊經營壓力很大。再如蘭州東站,貨場內1個裝卸隊有裝卸工30余人,據估算,一個月需要收入22萬~23萬元才能維持經營,其成本包括人員工資、社保、水電費、工作服、小型工具、稅收等,如果裝卸人員最低工資不能達到市場其他同類用工企業的水平,很難招聘到滿足裝卸工作量需要的裝卸工。(2)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訴求發生變化。在后人口紅利時代,農民工群體正在或已經實現了大規模的代際替換,新生代農民工在農民情結、成長經歷、成長環境、打工目的、工作態度、價值追求、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方面已經有很大不同。具體體現在:外出就業動機從“改善生活”向“體驗生活、追求夢想”轉變;對勞動權益的訴求,從單純要求實現基本勞動權益向追求體面勞動和發展機會轉變;對職業角色的認同由農民向工人轉變;對職業發展的定位由亦工亦農向非農就業轉變;對務工城市的心態,從過客心理向期盼在務工地長期穩定生活轉變;對外出生活的追求,從忽略向期盼精神、情感生活需求得到更好地滿足轉變。與這些訴求相比,裝卸工的工作體力支出大,工作環境較差,缺乏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許多新生代農民工對裝卸工的工作比較排斥。因此,與車站對裝卸工的需求相比,裝卸勞動力供給不足,尤其是在春節、農忙時期更加緊缺,制約了車站裝卸工作的開展。

3鐵路裝卸勞動力供給對策的建議

3.1加大機械化裝卸力度

在物流業人口紅利逐漸減弱的情況下,鐵路運輸企業應加快提高機械化、集裝化水平,這是降低勞動力成本,以及解決勞動力不足的重要途徑之一。具體措施包括:發展貨運托盤化,實現貨物包裝標準化,為裝卸機械化創造條件;加大裝卸設施設備投入,加強安全、高效、環保的裝卸機械的配備[1],提高裝卸機械的運用效率及安全保障;考慮按固定資產的現價計提裝卸設備折舊,提高裝卸部門更新改造設備的能力;調整裝卸費率和利潤返還機制,定期從裝卸上繳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提升裝卸機械化水平;充分調動地方政府、企業等多方面積極性,探索裝卸機械投融資新渠道,吸引國有、民營、外資企業及鐵路多經企業投資貨場、專用線等裝卸機械設備;通過一系列措施加大機械化裝卸力度,解決人口紅利逐漸減弱背景下裝卸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3.2調整機械作業和人工作業收費標準的比價關系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呈現出典型的勞動力無限供給的特征。通過源源不斷地從農業轉移出來的廉價勞動力,企業得以克服資本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作用,以低廉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獲得優勢,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增長。但是,農業剩余勞動力會對工種有越來越多的選擇,單純依靠農業剩余勞動力也不現實。因此,應調整機械作業和人工作業收費標準的比價關系,引導車站、貨主選擇機械化裝卸。同時,應建立適應市場變化的人工裝卸費調整機制,根據市場勞動力供給情況及時對裝卸費進行調整,在農忙、春節等勞動力需求較大時期適當調高裝卸費率,勞動力供給充裕時降低裝卸費率,使鐵路人工裝卸費水平與市場接軌,穩定裝卸隊伍。

3.3加強裝卸隊伍建設

裝卸機械化和現代化對裝卸管理和作業人員的文化素質、技術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鐵路裝卸隊伍應吸收和培養具有一定知識、技術水平的人員,優化裝卸隊伍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針對裝卸工不同特點,采取多種形式的教育、專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在培訓方式上可以采用管理和現場、理論和實作并重的做法,培訓內容上應增加貨物裝載加固、運輸組織和物流服務等內容,拓寬業務視野,通過培訓,不斷提高裝卸質量和效率。加強裝卸人才開發和培養,建立和完善人才成長渠道,實施人才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效能,注重區域性、領域性技術人才團隊的建設和交流,為裝卸人才搭建職業發展的成長平臺。

4結束語

裝卸是現代物流的重要環節和構成要素,也是鐵路貨運的重要組成部分,裝卸勞動力供給對鐵路裝卸效率有著重要影響。在我國人口紅利不斷減弱的背景下,應依靠科技進步和裝卸人員素質的不斷提高來實現鐵路裝卸安全發展、集約發展和科學發展。

本文作者:張穎楊磊周浪雅劉冰工作單位: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